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军  祁勇 《食用菌》2010,32(4):23-24
对黄伞野生菌种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和代料栽培配方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伞菌丝体生长最适环境条件为温度24℃、pH值6.5、培养料含水量65%;代料栽培主料用木屑和玉米芯两种原料搭配优于单一原料;代料栽培配方e适宜黄伞生长,菌丝长势强,方差分析表明产量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子实体组织分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进行了子实体不同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及新鲜子实体和阴干3 d的子实体的对比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褶和菌柄交界处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菌褶和菌柄交界处为最低;经过阴干3 d的子实体相对新鲜的子实体分离污染率较低,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黄伞LL-01在不同C∶N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显微观察、生长量、生长速率、生长高峰期、满皿时间、达到总生长量50%的天数的分析表明:C∶N为20∶1是黄伞LL-01最适宜的碳氮比,菌丝体总生长量是42.58 mm,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活力强、长势整齐、菌落完整、菌丝体形态结构完整、锁状联合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4.
黄伞及其人工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伞是一种木腐菌,多发生在柳树干上。鲜食味道鲜美,干制品颜色金黄,具浓郁菇香味。1983年9月,我们在本所附近的柳树上采到黄伞子实体,带回室内进行人工分离,获得黄伞纯菌丝,在广口瓶中做出菇试验,并用棉籽壳生料块栽,均获得了子实体。生物学特征黄伞[pholiota adiposa(Fr.)Quel]又叫柳蘑、肥鳞耳等。系伞菌目,环锈伞属(鳞伞属)。菌盖初期呈半球形,谷黄色,很粘,  相似文献   

5.
荷叶离褶伞是一种具有药用功能的名贵珍稀食用菌。本试验以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荷叶离褶伞,采用热水浸提法从菌丝体中提取多糖,用硫酸一苯酚法显色,在540nm处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值,计算多糖提取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离褶伞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还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是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多糖提取最优工艺条件是粉碎度100目、浸提温度90℃、料水比l:80(g·mL^-1)、浸提时间2h、添加3倍95%乙醇醇沉。苯酚一硫酸法测定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可达4.23%。多糖的还原能力均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与抗坏血酸Vc相比,荷叶离褶伞多糖的还原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泰山黄伞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泰山黄伞 [Pholiotaadipdsa (Fr)Quel],又称多脂鳞伞 ,柳钉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是野生于泰山柳树上一种优质食、药用真菌。作者于 1994年人工驯化培育成功后。已由宁夏、云南、河北、贵州等多个省区及山东的许多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推广栽培证明 ,该菌优质高产 ,原料易得 ,抗污染能力强 ,具有很高开发推广价值。该菌特点及栽培加工方法如下 :1 黄伞的生物学特性1 1 形态特点 泰山黄伞菌丝体淡黄色。子实体黄色。菌盖直径 10cm左右 ,初期偏半球状 ,边缘内卷 ,表面有黄褐…  相似文献   

7.
黄伞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军 《食用菌》2002,24(1):29-30
黄伞 (Pholiota ad iposa) ,又名柳蘑、柳钉、黄蘑、多脂磷伞 ,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伞菌目 ,球盖菇科 ,环锈伞层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黄伞 8~ 10月份多生于杨柳及桦树等的树干和树桩上 ,有时也生于针叶树干上 ,单生或丛生、黄伞不仅菇质脆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而且具有抑菌、抗癌等药用价值。笔者于 1994年从野生黄伞子实体分离菌种驯化栽培 ,通过几年来的栽培实践 ,对黄伞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作了一些探索。现总结报道如下 :1 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栽培的黄伞品种 ,根据菌盖色泽及适应性 ,可分为浅黄和深黄两大品…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天津地区野生黄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和发生规律,并对样区内的黄伞进行了3个生长季节的调查,通过拮抗对比试验筛选出4个野生黄伞菌株。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瓦提多脂鳞伞对不同碳氮比的利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瓦提分布的多脂鳞伞驯化培育过程中碳氮比的利用能力研究,为种质资源的保护、菌株保存和驯化提供基础数据。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的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研究了多脂鳞伞的菌落形态、显微特征、生长量、生长速率、生长高峰期、满皿时间、达到总生长量50%的天数。分析表明,多脂鳞伞对7种碳氮比均能利用,当可溶性淀粉与硝酸铵的碳氮比为30:1时,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活力强、长势整齐、菌落完整、菌丝体和锁状联合结构完整、发育正常,菌丝体总生长量是74.32mm。本研究采用适宜的碳、氮源开展碳氮比试验研究,准确反映多脂鳞伞对碳氮比的要求,多脂鳞伞表现出对不同碳氮比利用速率和利用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0,(4)
采取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灰拟鬼伞菌丝适宜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菌丝生长最适宜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酵母粉,最适pH为6~9,最适培养温度为28~34℃。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对灰拟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依次为:氮源碳源温度pH。其中,蔗糖、酵母粉、pH 9、温度31℃是菌丝体培养最佳条件。综合试验结果,灰拟鬼伞的菌丝适宜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H 6~9,温度28~37℃。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汤阴县真菌研究所技术人员 ,利用当地现有工业下脚料木糖渣栽培黄伞。经两年的试验筛选 ,研究出利用木糖渣加入适量棉壳、麦秸等原料和少量辅料栽培黄伞的理想配方 ,生产转化率不低于棉壳等原料 ,而生产成本却比棉壳降低 8~ 10倍。利用木糖渣栽黄伞成功@王志军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黄伞的优良菌株黄伞1号进行了栽培模式试验,其结果表明:黄伞的最优生产配方为:棉籽壳60%、木屑18%、麸皮15%、磷肥1%、石膏1%、石灰1%,料水比1:1 3,最佳栽培模式为菌袋出第一潮菇,之后采取半覆土栽培出菇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验立足当地资源,筛选出适合黄伞栽培的高产配方2个,生物学效率达93.07%。确定黄伞覆土栽培的生长优势在第2潮,可占整个生育期产量的近1/2。  相似文献   

14.
pH值和温度对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册  刘雍  程继鸿  陈青君 《中国食用菌》2010,29(1):35-36,51
为了确定北京怀柔地区的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最佳pH和温度,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法分别研究了不同pH值及温度对该地区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玉米粉培养基上,墨汁鬼伞菌丝体在pH 5~10范围内均能生长,pH6~8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稍慢,pH为9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最快,为最适pH值;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3℃~29℃,适宜温度为21℃~25℃,25℃生长最快,13℃生长缓慢,33℃则不能生长。怀柔墨汁鬼伞是一种喜碱性、中低温型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伞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延友  苏延峰  杨杰 《食用菌》2004,26(1):10-1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黄伞粗多糖提取的浸提比、浸提时间、乙醇沉淀浓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黄伞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20的浸提比,2h的浸提时间,90%乙醇沉淀浓度。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1993年10月上旬在新疆哈密地区采集到野生鸡腿菇,经分离培养获得纯菌丝,通过多次栽培试验于1995年5月栽培成功。现简报如下: (一)形态特征 野生鸡腿菇接种在试管培养基上,生长快,菌丝体白色、细密,呈绒毛状。在棉子壳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粗壮,旺盛,且菌丝体有很浓的蘑菇味。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和菌环四部分组成,初期里乳头状,顶端较光滑,菌盖白色,是伞形或长卵圆形,有近似环状排列的鳞片,成熟时鳞片增大反卷,最顶端初期较硬而光滑,鳞片不反卷。菌褶稠密、等长,初期白色后逐渐变成粉色,开伞后变黑色。菌柄较长,白色,中空,与菌盖离生,上部较细、下部粗壮。菌环白色,膜质,开伞后与菌柄分离。  相似文献   

17.
黄伞培养料配方的筛选及出菇技术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伞(Pholita adiposa)又称肥鳞伞或多脂鳞伞,其子实体鲜嫩爽滑,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食药兼宜。2000年我们在五台山区采集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选育后定名为WT3菌株,试验表明,该菌株为中、低温品种,适宜在多种人工基质上生长,但是也存在二潮菇出菇较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其培养料配方及出菇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野生柳黄蘑子实体分离部位、菌丝体分离培养基质、菌丝体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柳黄蘑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小麦-蛋白胨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0~28℃,最适温度是24℃;柳黄蘑菌丝体适宜酸碱度pH6.0~8.0,最适酸碱度范围pH6.5~7.0。  相似文献   

19.
以荷叶离褶伞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荷叶离褶伞菌株进行单因素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荷叶离褶伞液体培养最适碳源、氮源及适合发酵菌株,并为探索其工厂化发酵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ZY01、ZY02及ZY03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为麸皮、尿素;菌株ZY04、ZY05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蛋白胨;菌株ZY02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626g/L与ZY03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1.5148mg/L在分别以2%蔗糖+0.2%蛋白胨、2%蔗糖+0.3%蛋白胨组合试验中值最大;不同碳、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呈正相关,菌株ZY02、ZY03分别是各指标下的适宜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生白蘑子实体分离部位、菌丝体分离培养基、菌丝体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白蘑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小麦-蛋白胨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5~30℃,最适温度是25℃;白蘑菌丝体适宜酸碱度pH6.0~9.0,最适酸碱度范围pH6.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