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大面积旱作两熟达吨粮的高产栽培途径,连云港市作栽站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在赣榆县海头镇、东海县洪庄乡、云台区中云乡等地进行了1318亩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实现了亩产一吨粮的高产指标。其中赣榆县海头镇102亩小麦玉米吨粮田,1984年亩产976.6公斤,1985年亩产1008.12公斤,1986年亩产  相似文献   

3.
1983~1986年,我们在海头镇连续三年进行了千亩小麦、玉米丰产试验,年亩产依次为1020.9公斤(小麦464.8公斤,玉米556.1公斤)、1004.72公斤(小麦452.52公斤,玉米552.2公斤)、1023.5公斤(小麦454.78公斤,玉米568.72公斤),年年亩产超吨粮,现将其生物学指标及栽培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粮食增产,1987年8月,我们和耿黄乡大黄屯村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对第九村民小组78亩试验田进行了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经过精细管理,获得了小麦总产72785.95公斤,玉米总产49916.1公斤(其中:小麦亩产466.6公斤,玉米亩产633.3公斤),创出了年亩产1099.9公斤的高产吨粮记录。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2013,(4):32-33
"广"即广施有机肥。春玉米是高产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在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措施中,首先是要广泛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亩有机肥投入量应不低于4000公斤。"稳"即稳施氮肥。春玉米要施好底肥,调控追肥用量。在单产达5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每亩施氮应稳定在9—12公斤;单产300—500公斤的中产田,每亩施氮应稳定在7—10公斤;单产小于300公斤的低产田,每亩施氮应稳定在6—8公斤。同时,合理调整施用时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潮土土壤肥力及硝态氮运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连续不同年限定位施用有机肥的小麦-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连续施用化肥(长期施用化肥,未施用有机肥);3年连续施用有机肥(不施化肥);5年连续施用有机肥(不施化肥);20年连续施用有机肥(不施化肥),探索不同年限连续有机施肥下土壤肥力、小麦产量和土体硝态氮累积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且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化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高于有机肥处理,有机肥处理中小麦产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壤深度硝态氮累积量表现为有机肥处理大于无机肥处理,小麦季大于玉米季;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各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施用有机肥年限增加而增加;通过分析80~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发现,20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处理在此层的累积量最大达240 kg·hm~(-2)。由此可见,连续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小麦产量,连续20年施用有机肥土壤硝态氮总累积量和土体下层累积量均达到最大,具有一定的硝态氮淋失风险。因此,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硝态氮累积,防止地下水硝态氮污染。  相似文献   

7.
<正> 新郑县梨河乡是河南省黄淮海开发乡,该乡以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进行吨粮开发。计划4年完成2万亩吨粮田开发任务。1990年计划3000亩,已经按计划实现了亩产吨粮,平均亩产达1011.8公斤。其中:小麦平均亩产462.5公斤;夏玉米平均亩产549.3公斤,陈庄试点500亩连片高产样板田,达到亩产613.2公斤。实现亩产吨粮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小麦-玉米两季秸秆全还田条件下,探索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作物产量、氮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种植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科学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设计化肥与不同用量有机肥配合并结合施用秸秆腐熟剂措施,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产量构成、氮养分吸收、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等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F处理(单施化肥),FA处理(化肥配秸秆腐熟剂),FM1处理(化肥配1 500 kg·hm-2有机肥),F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FM3处理(化肥配4 500 kg·hm-2有机肥),FA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 【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可显著增加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其中FM3处理产量最高,小麦增产20.6%,玉米增产10.6%,FAM2处理小麦增产19.5%,玉米增产8.2%。产量增加源于产量各构成要素的协同提高,小麦以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较为显著,玉米以行粒数增加最为显著。(2)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可以促进氮素向籽粒运移,提高氮素收获指数,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小麦和玉米氮素积累量均增加,其中FM3处理和FAM2处理籽粒氮素累积量和收获指数均较高,与F处理达显著差异。配合施用秸秆腐熟剂的FA和FAM2处理较不施菌剂处理周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3—1.6 kg·kg-1。(3)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其中FM3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施用2年后相比F处理全氮增加0.17 g·kg-1,有机质增加1.97 g·kg-1。各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比例。 【结论】连续2年试验表明,增施有机肥、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增加小麦-玉米产量,促进籽粒氮素吸收和转运,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推荐FAM2处理作为本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有效的增产及土壤培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屯留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许多亩产"吨粮"的田块,李高乡东李高村更是闻名全县的玉米亩产"吨粮"村。本文通过大量调研,总结出当地从选择地块、精耕细作、增施优质农肥,到科学施用化肥、选用抗病高产优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措施,对玉米高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秸秆还田与氮肥的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秸秆全部还田+P2O512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每公顷施用纯氮195 kg+精制鸡粪1 500 kg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显著。从培养地力来讲,适当的氮肥用量,再配合施用有机肥是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黄瓜为试材,通过露地田间栽培试验,研究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方法对黄瓜植株养分吸收、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区黄瓜产量比无肥区(CK)增产19557kg· hm-2,增产效果达49.29%;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配施适量的氮、磷、钾化肥(MNPK),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MNPK区黄瓜产量比单施有机肥区(M)增产19146kg·hm-2,二者差异达5%显著水平.在有机肥基础上单独配施氮肥,会降低黄瓜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是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能极大的改善黄瓜品质.施用钾肥的处理MNK(有机肥与氮钾肥配施)、MNPK(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在黄瓜生育中期(结瓜盛期),植株叶片中氮和磷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增施钾肥可以促进黄瓜对氮和磷的吸收.有机肥与化肥平衡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对获得高产优质的黄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为实现年亩产吨粮的目标,近年来进行了在同一地块麦田撒套播种水稻,稻田撒套播种小麦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水稻、小麦较常规种植分别增产8.6%和3.4%。司庄乡关帝庙村李树才试种的麦田撒播水稻亩产621.9公斤,稻田撒播小麦亩产388.7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富士苹果增施有机肥控制氮量的试验,探讨当地果树适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为降低氮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保证有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控制氮量为常规施肥的果树产量增施15公斤/株+80%氮肥产量最佳,增产267.3公斤,增产率达5.4%,其次是90%氮肥,增产236.6公斤,增产率达4.8%,最后是70%氮减产174.9公斤,减产率达3.6%。  相似文献   

14.
<正>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需钾量较多。据测定,亩产200—500公斤的生产水平,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2公斤、五氧化二磷1.25公斤、氧化钾4公斤,其氮、磷、钾之比为2∶1∶3。但是,目前农民对玉米的施肥习惯,往往只重视氮、磷肥,而忽视钾肥的施用,影响了玉米增产潜力的发挥。因此,改变传统的施肥习惯,增施钾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做到按需供肥,实现平衡施肥,提高产量,卢龙县1991年在全县7个乡镇进行了玉米施用专用肥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5.
为红花岗区西红柿有机氮肥替代化学氮肥提供依据,设置有机肥氮100%、66.7%、50%、33.3%、0%替代化肥氮与不施肥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0%施有机肥产量最高,达3 633.8公斤/亩,其余产量依次为50%66.7%0%(施纯化肥)33.3%不施肥,100%施有机肥比不施肥和施纯化肥分别增产865.2公斤/亩和738.6公斤/亩;100%施有机肥纯收入最高,达4 882.6元/亩,比施纯化肥高605.2元/亩。说明,在施用同量磷肥和钾肥的基础上,施800公斤/亩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肥料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禹城试验站轻壤质盐化潮土(黄河冲积平原土壤)20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长期施用常量无机肥虽然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含氮量较高,但向籽粒氮转移量和生理效率却较低;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小麦和玉米生理效率较高,而含氮量和氮转移量却较低;只有常量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才能逐步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经济系数、含氮量、氮素转移量和生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双城市对面城乡利民村,共有耕地面积1.25万亩,年种植玉米1万亩左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生产连续8年稳步增长,成为全市玉米单产最高的村。1991年平均亩产947公斤,并有一半的农户达到了亩产吨粮,为我省玉米亩产吨粮探索出一条希望之路。一、合理增加化肥投入可以获得高产高效这个村两年平均亩施农肥2立方米,年平均施用化肥总量693.8实物吨,折合1586.4标吨,平均亩施化肥158.6标公斤,比1989年增加41%,粮豆总产988.9万公斤。每亩比1989年多投入化肥60标公斤,多花化肥款27元。全村1万亩玉米多投入27万元,多产粮食238万公斤,每公斤按0.36元计算,多收入85.68万元,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措施,为探索单位面积有机肥适宜用量及替减化肥幅度,在玉米上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玉米单产不断增加,有机肥亩用量为324 kg时,玉米亩产最高,为584 kg;在亩增施100 kg有机肥的基础上减少20%化肥用量(35%配方肥15 kg)未造成玉米明显减产,说明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切实可行,本次试验减少的化肥氮磷钾总养分与有机肥提供的总养分相当,因此玉米不会减产。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长期坚持增施有机肥才能使耕地肥力逐年稳步提高、理化性状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亩超吨粮的地力培肥措施秦海兴王香枝刘淑香(博爱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博爱454450)博爱县自1990年16万亩玉米亩产首次突破509kg后,1993年玉米和小麦亩产分别达到592.7kg和426kg,全县连续4年亩产超吨粮,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第三个吨粮县...  相似文献   

20.
玉米在玉田县居二大骨干粮食作物之首,常年播种面积65万亩左右。近几年来由于农业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限制,产量水平一直在每亩500-700公斤左右徘徊,几年中没有实质性突破。2001年开始玉田县农村经济局以单季亩产达吨粮(1000公斤)为目标,经过三年多次试验、示范,从近百个品种中筛选出强盛1号等增产潜力较大、综合性状较好新品种作为单季亩产创吨粮的首选品种,并摸索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单季吨粮高产栽培技术,获得了成功。具体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