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阳县山地茶园套种香榧立体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阳县茶叶、香榧产业发展现状和茶园套种香榧情况的分析,认为它具有香榧成活率高、生长旺盛,对茶叶产量影响小,春季采茶、秋季摘榧,能实现一亩茶园两份收益的优势,并提出了不断深化技术创新,推进两大产业融合持续健康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茶园套种香榧技术。  相似文献   

2.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栽培板栗历史悠久,并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将优质丰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玉岩镇是松阳县香榧发展重点镇,目前香榧面积8000多亩,分析了玉岩香榧发展现状,从林农意识、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松阳县香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对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4种香榧林进行病虫害调查,包括纯幼苗林、纯幼树林、幼古树林、幼树套种林,分析病害(香榧绿藻、香榧膏药病、香榧枝条黄化)和虫害(香榧瘿螨、白蚁)发生情况。香榧绿藻:纯幼苗林感病率(88.67%)最高,纯幼树林感病指数(0.30)最高;香榧膏药病:纯幼苗林和幼树套种林种未发生此病,纯古树林,纯幼树林感病指数均为0.08,感病率分别为23.33%、14.17%;香榧枝条黄化:纯幼树林、幼树套种林、幼古树林、纯幼苗林感病率分别为27.50%、16.25%、12.50%、8.75%,感病指数与感病率呈正相关;香榧瘿螨:幼树套种林中香榧瘿螨危害率达到31.67%,其余林分中未发现香榧瘿螨;白蚁:幼树套种林白蚁为害率(30.83%)最高,纯幼苗林白蚁为害率(15.83%)最低。5种病虫害在4个不同香榧林中均未出现大规模成灾表现,仅在个别林地中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5.
根据黔南引种香榧一期育苗试验情况,总结育苗方法和技术要点,结合1年生实生苗的出苗率和苗高生长情况,分析本次引种育苗试验的效果。结果表明:香榧出苗率达84.1%,苗高达17.3cm,达到种源地实生育苗指标。  相似文献   

6.
香榧是榧树中的优良变异类型经人工选育后嫁接繁殖栽培的优良品种,长期以来,林农以香榧小苗种植为主,因香榧小苗前期生长慢,造成基地荒芜不成林的现象,挫伤了林农的积极性;同时,有些育苗户从低产树上剪接穗,出现光长树不结果的现象,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从林地选择、榧树造林、定砧嫁接等方面总结了香榧定砧嫁接建园技术,从而提高香榧造林成活率,巩固香榧造林成果,保障香榧品质,促进香榧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选择适宜的树种种源造林,是林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我场以往杉木造林多采用浙、皖邻省种源,林木生产力不高。自1972年以后,开始引种杉木中心产区会同种源,共造林35亩。为探讨该种源在本县低山丘陵地区的生产潜力,1985年底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引种地概况 我场位于句容县最南端,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2℃,年最高温度39.6℃,年极端最低温度-16.7℃,平均  相似文献   

8.
对遂昌县成片种植2 hm~2以上的香榧林基地进行成活率和保存率调查,结果表明:香榧苗异地移栽,质量受到影响;科学造林规划设计缺失,导致新造林地香榧的成活率不足80%。香榧产业因前期投资较大,产出周期较长,林农资金不足,幼龄期抚育管理不及时,板栗林下套种和裸地造林7 a后的香榧保存率分别为58.37%和47.49%,严重挫伤了林农种植香榧的积极性。为此,建议香榧种植应做到苗木本土化,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做好造林规划设计,提倡采取种养相结合、林内套种的措施,降低幼龄期抚育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9.
通过培育香榧中大苗造林技术研究,总结出一整套种植、管理、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解决了香榧小苗造林成活率低、管理成本高、结实迟等问题,为实现香榧早实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香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香榧的生物特征,从造林地的选择、香榧苗的管理及栽培、抚育管理、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及树形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香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