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外对红茶菌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文章主要论述了红茶菌的组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对红茶菌的研究与工艺以及对红茶茵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在体外对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MIC),研究红茶菌与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红茶菌与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中草药红茶菌原液对高浓度的霍乱弧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与红茶菌相比,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对霍乱弧菌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研究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中草药红茶菌原液对沙门氏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红茶菌对临床分离的高浓度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较差,而中草药红茶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结论]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与红茶菌相比更加显著,在临床上可用于对沙门氏菌感染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4.
姚建卿 《北京农业》2011,(9):112-113
红茶菌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有培养和流传,并作为民间的一种日常食用的传统饮料之一。近年来,红茶菌在日本及欧美兴起了应用和研究的新高潮。综述红茶菌的历史,红茶菌菌种分离,红茶菌培养发酵技术,红茶菌产品的养生保健作用及其机理,和对未来红茶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红茶菌是以糖茶水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形成的一种功能性茶饮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红茶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全球销售量也呈指数增长。本文重点梳理了红茶菌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共生关系,概括了原料、培养条件和菌种组成对红茶菌发酵的影响,并归纳了红茶菌在抗氧化、抑菌、护肝、提高免疫力和防癌抗癌方面的保健功能研究。红茶菌生产中,活性大分子的鉴定和形成机制、各菌种的益生效果、发酵罐水平的精准调控、产品稳定性提升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本文展望了红茶菌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红茶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草药红茶菌的细胞、乳鼠毒性以及对口蹄疫病毒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方法]将中草药红茶菌过滤,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分别接种在BHK21细胞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中草药红茶菌用灭菌水稀释,分别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生长、健康状态和接种部位变化情况,评价其对乳鼠的毒性作用。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浓度为1000LD_50的口蹄疫病毒等量混合,37℃条件下作用30min,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发病死亡情况,估算中草药红茶菌体外可杀灭口蹄疫病毒的最大使用浓度。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口蹄疫病毒混合,接种BHK21细胞,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记录不同稀释度的中草药红茶菌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BHK21细胞和乳鼠试验表明,中草药红茶菌在1:4稀释后,对BHK21细胞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抑制1000TCID_50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生长繁殖;1:2稀释的红茶菌微生态制剂对3日龄乳鼠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杀灭1000LD_50口蹄疫病毒。[结论]中草药红茶菌是一种安全性好且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口蹄疫预防中草药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7.
红茶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红茶菌发酵液是否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菌体浓度、pH、总蛋白浓度和抑菌圈大小的影响;调节第6天的红茶菌发酵液至不同的pH,利用蛋白酶、热处理作用红茶菌发酵液,并用青霉素、糖茶水、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作参比,分别抑制供试菌,测量抑菌圈大小。[结果]发酵液总蛋白浓度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抑菌圈大小随着pH升高而逐渐降低,pH为7时最小,而后随着pH升高又逐渐增大;蛋白酶处理过的第6天发酵液抑菌效果明显降低。[结论]红茶菌发酵液中具有抑菌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草药红茶菌在动物体内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健康猪20头,喷雾和口服中草药红茶菌3d后,进行O型口蹄疫毒株(猪O型O/China/99株鼠毒)攻毒试验;攻毒后,继续对猪群进行喷雾和口服给药,观察中草药红茶菌对攻毒猪的保护作用及体内抗口蹄疫病毒的作用。[结果]攻毒结果显示,低剂量给药猪3/5保护,中剂量给药猪1/5保护,高剂量给药猪0/5保护:在低剂量给药条件下,攻毒保护效果优于中剂量和高剂量;从攻毒后的第1天到第7天,陆续从试验猪全血中检测到口蹄疫病毒,其中中草药红茶菌高浓度预防组猪的口蹄疫病毒的复制水平最高,中剂量组较低,低剂量组复制水平最低。[结论]给药合适剂量的中草药红茶菌对猪体内的口蹄疫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茶复合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体 ,俗称海宝、胃宝 ,是一种以糖茶水为原料的微生物发酵饮料 ,味道酸甜可口 ,如柠檬汁、杨梅汁。经常饮用能防治肠胃病等二十多种疾病 ,具有强身、益寿、美容三大功效 ,是一种纯天然保健饮品。如培育红茶菌出售 ,是一项本小利大、技术简易的好项目。下面就家庭如何培养红茶菌作一简介 :1 培养容器的选择 培养红茶菌最好使用玻璃容器。瓷制容器也可以 ,但不能观察其中的变化。搪瓷容器可作短期培养 ,不能长期使用。不能用铁制、铝制、铜制等金属容器培养红茶菌。刚开始培养红茶菌时 ,容器一定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海藻酸钠和明胶复合载体协同固定化红茶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红茶菌饮料实现标准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红茶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海藻酸钠浓度、明胶浓度、CaCl2浓度对固定化红茶菌的机械强度和总糖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固定化颗粒的机械强度随着海藻酸钠浓度与CaCh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随着明胶浓度增加机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固定化颗粒的总糖利用率随着明胶浓度和CaCl2浓度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结论]固定化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5.50%、明胶浓度1.50%、氯化钙浓度0.5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颗粒的机械性能好总糖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海藻酸钠和明胶复合载体协同固定化红茶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红茶菌饮料实现标准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红茶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海藻酸钠浓度、明胶浓度、CaCl2浓度对固定化红茶菌的机械强度和总糖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固定化颗粒的机械强度随着海藻酸钠浓度与CaCl2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随着明胶浓度增加机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固定化颗粒的总糖利用率随着明胶浓度和CaCl2浓度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结论】固定化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5.50%、明胶浓度1.50%、氯化钙浓度0.5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颗粒的机械性能好总糖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信阳毛尖夏秋茶为主要原料,加入蔗糖,接种红茶菌进行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菌膜、p H和茶多酚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夏秋茶发酵饮料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茶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身饮料,内含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三种有益微生物和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 古鲁千等多种有益人体的物质。久饮可防癌治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一、培养方法红茶菌的培养方法,分保健培养法和治病培养法两种。(一)保健培养法:材料:红茶,白糖,水。  相似文献   

14.
老付下岗后,贩运过水果,倒卖过服装;也搞过锅炉和空调清洗,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几年下来,折腾的负债累累、贫病交加。后来是一瓶红茶菌使他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2003年3月,老付因胃溃疡引发了大量胃出血,这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得知情况后,为父亲寄回了一瓶红茶菌种。老付  相似文献   

15.
红茶菌固体发酵SC5木薯块根-银合欢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利用红茶菌固体发酵SC5木薯-银合欢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红茶菌为发酵菌,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对SC5木薯-银合欢蛋白饲料进行发酵,并对发酵时间、基料配比、水料比、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结果]固体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d、木薯与银合欢的质量比为7∶3,H2O200ml、菌液10ml、温度30℃。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较优化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基本稳定在23.64%。[结论]该发酵工艺可有效提高SC5木薯-银合欢蛋白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对3个发酵批次的红茶菌发酵液进行宏基因组序列分析,采用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红茶菌发酵液中存在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食窦魏斯氏菌、发酵乳杆菌、戊糖乳杆菌、融合魏斯氏菌、罗伊氏乳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类植物乳杆、副干酪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等具有益生功能的细菌。宏基因组注释到的功能基因共有76 512个,其中与代谢过程注释到的功能基因数最多,且这些代谢途径上注释得到的菌株多数是益生菌株,主要参与了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等;与氨基酸代谢相关主要有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7.
喝出的财富     
云南省大理市下岗工人付丰忠,靠一瓶红茶菌种,收获了健康和财富的双重喜悦。2003年3月,下岗后一直在创业路上苦苦摸索的付丰忠因胃溃疡引发了胃出血。身在外地的儿子得知情况后,给父亲寄回了一瓶红茶菌种。  相似文献   

18.
<正>付丰忠下岗后,贩运过水果,卖过服装,搞过锅炉和空调清洗,不是市场竞争激烈,就是他不懂技术,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几年下来,他被折腾得焦头烂额,贫病交加,负债累累,后来是一瓶红茶菌使他绝处逢生,摆脱了困境,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红茶菌以紫枝玫瑰花瓣和白砂糖为原料,进行玫瑰花醋饮料发酵工艺研究,为红茶菌及玫瑰花的优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不同玫瑰花瓣添加量(0、2%、5%、8%、11%)、糖添加量(0、4%、7%、10%、14%)、菌液量(5%、10%、15%、20%、25%)及发酵温度(25℃、28℃、30℃、32℃、35℃),进行7 d发酵时间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根据产品的感官评价选出最优组合,对最优组合产品进行不同发酵时间的香气成分、总酚和总酸含量检测;最后筛选产品的最适灭菌温度。【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温度30℃的玫瑰醋发酵液的感官质量评分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醋饮料发酵最优工艺组合为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温度30℃,发酵7d的口感最佳。玫瑰醋发酵液中香气中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和酸类;根据总酚含量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以发酵7 d时样品感官评价最佳。80℃灭菌15 min能够保持发酵液风味不被破坏,保留部分益生菌,室温放置38 d感官不发生明显变化和产生沉淀。【结论】红茶菌发酵玫瑰花醋的最优工艺为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30℃发酵7d,产品80℃灭菌15min。  相似文献   

20.
郑伟 《农家科技》2006,(5):39-39
乳酸菌是利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发酵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目前市面流行的酸牛奶(乳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而成。家庭自制乳酸养生茶也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而成,其中还含有醋酸菌和酵母菌(都是有益菌),三菌共生,互为一体,简称益生菌,比目前流行的红茶菌功效更胜一筹。经常饮用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