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建立针对流行于我国及周边国家主要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型的检测方法,本实验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扩增O型、A型及Asia1型FMDV VP1全基因的套式RT-PCR (RT-nPCR)方法.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O型、A型和Asia1型FMDV,对其它相关动物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比FMDV多重RT-PCR商品试剂盒敏感约1 000倍.利用该方法对10份FMDV样品进行扩增检测,结合扩增产物的克隆测序技术,对所检样品进行了准确定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用型强,可用于3个血清型FMDV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断方法。本方法首先用通用型引物进行RT-PCR,确定是否为FMDV感染,然后用特异性引物鉴别O型或Asia1型FMDV的感染。用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符合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可用于O型和Asia1型FMD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动物烈性传染病,被OIE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根据O、AsiaⅠ、A三种血清型FMD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了检测O、AsiaⅠ、A三种血清型FMDV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特异、敏感,对于口蹄疫病毒的诊断和疫苗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RIHA、RT-PCR、LB-ELISA和NSP-3ABCELISA方法对22份盲样进行检测。抗原检测结果显示:在RIHA试验中,X049,X226,X291盲样分别为口蹄疫O型、A型和AsiaⅠ型抗原阳性样品;X146为猪传染性水泡病抗原阳性;X073、X094为阴性样品。在RT-PCR试验中,Z025、Z147扩增出长度约为634bp、483bp和278bp3条特异性的DNA片段,确定为口蹄疫病毒样品;Z113为阴性样品。在LB-ELISA中,L052、L149、L262、L421、L451O型口蹄疫抗体滴度均为1∶256,均为阳性样品;L182、L184、L213、L235、L317均为阴性样品。在NSP-3ABCELISA中,Y019、Y036为口蹄疫感染抗体阳性样品;Y137为阴性样品。  相似文献   

5.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当今最为严重的家畜传染病之一。FMD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该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有A、O、C、SATⅠ、SATⅡ、SATⅢ及AsiaⅠ共7个血清型及65个以上的亚型,其中O型流行最广,国际上仍时有发生。口蹄疫一旦发生,不但会造成大批小猪死亡,还要采取扑杀封锁等措施,影响国内国际猪肉及其产品的贸易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试验表明其只与O、A、Asia 1型3种血清型FMDV抗原结合。进而采用胶体金标记技术,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多克隆血清抗体和葡萄球菌A蛋白为主要材料,研制口蹄疫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检测O、A、Asia 1型3种血清型灭活口蹄疫病毒均为阳性,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猪水疱病病毒、蓝舌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4种灭活抗原及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株均为阴性,试验结果与口蹄疫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完全一致,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是,试纸条的检测极限为1∶160稀释的样品,其敏感性相当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1/64。由于试纸条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等优点,因此该试纸条可以用于大量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袭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存在7个不同血清型,病毒VP1蛋白抗原性差异是病毒血清型划分依据,而其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是同型病毒Topotype型或基因型划分依据。采用RT-PCR及O/A/C/Asia1多重RT-PCR技术,对2006年期间自云南边境地区采集境外流动动物组织样品120份,进行口蹄疫病原监测,检出Asia1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7份。对阳性样品中病毒vp1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边境Aisa1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3.4%~99.5%,不同分离毒株以15%序列差异作为分型标准,存在1个新拓朴型或基因型V,且与已知的4个拓朴型或基因型不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1个新的遗传谱系Ⅶ。部分VP1蛋白表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西藏部分地区、四川红原地区随机采取的604份牛血清进行O型、A型、Asia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西藏部分地区牦牛口蹄疫O型、A型、AsiaⅠ型血清抗体效价在50%以上所占比例分别是82.89%、64.1%、73.25%;四川红原地区牦牛口蹄疫O型、A型、AsiaⅠ型血清抗体效价在50%以上所占比例分别是93.36%、87.11%、83.59%。西藏部分地区黄牛口蹄疫O型、A型、AsiaⅠ型血清抗体效价在50%以上所占比例分别是89.17%、61.4%、73.25%。数据表明,疾病防控效果相较往年有提高,但不同县市防控水平有很大差异,同一地点不同血清型的口蹄疫防控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不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设计针对O型8个基因型、A型3个基因型和亚洲1型的特异性探针。从美国GenBank与英国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基因库下载了O型、A型和亚洲1型FMDV的VP1基因序列547条。对每一血清型序列用DNA Star软件ClastalW程序进行多重比对,做系统发育分析并进行基因分型。用生物学软件BioSun 2.0建立基因型数据库,设计每一基因型的特异性探针。共设计出104条候选探针,通过芯片试验筛选出12条特异性探针。以各型特异性探针所对应的靶序列模板做10倍系列稀释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探针杂交,验证各探针的灵敏度。对O型SEA、Euro-SA、ME-SA、WA 4个基因型的各条探针的灵敏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这些探针能够检测到102数量级拷贝数的阳性靶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了利用pF1034质粒制备FMDV O型特异性探针,并通过PCR反应扩增FMDO_1K株病毒基因组的第2962位与3071位之间共110bp序列,制备了能检测O型、A型和亚洲I型FMDV RNA的群(组)特异性探针。用硝酸纤维素膜斑点杂交试验表明,二者均能检测出10pg水平的O_9K毒株的纯RNA;但前者只与O型FMDV RNA杂交,与A型及亚洲I型FMDV RNA无交叉杂交现象;而后者则能与O型、A型和亚洲I型的FMDV RNA发生杂交反应。对照试验显示:此两种探针与SVDV ssRNA、BTV dsRNA、EHDV dsRNA、DHV ssRNA、PRV DNA、乳鼠组织细胞RNA、BHK_(21)克隆13细胞RNA及DNA等均不出现交叉杂交现象,但与IBR DNA有假阳性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袭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为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存在7个不同血清型,病毒VP1蛋白抗原性差异是病毒血清型划分依据,而其编码基因(1D)核苷酸序列差异是同型病毒拓扑型(Topotype)或基因型鉴别依据。采用O/A/C/Asia-1多重RT-PCR技术,对2006年自云南边境地区采集的120份动物组织样品,进行口蹄疫病原监测,检出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15份。对阳性样品中病毒VP1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边境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样品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77.3%~98.7%,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拓扑型或基因型:中东-南亚型(ME-SA)或泛亚型(PAN-Asia)、古典中国型(Cathay)、东南亚型(SEA)。部分样品VP1蛋白表位43位、154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5.
旨在建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抗原血清型的快速分型和定量的检测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将口蹄疫病毒的兔抗及豚鼠抗体作为标记胶体金与NC膜检测带的原料,分别制备出检测O、A、Asia 1血清型的3种层析试纸卡。通过对标定的抗原标准品146S检测,拟合出定量标准曲线。免疫层析方法的质量验证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与蔗糖密度梯度法(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SDG)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3种血清型口蹄疫病毒间无交叉反应,同时与其他非口蹄疫病毒,如塞内卡病毒A型(SVA)、猪水疱病病毒(SVDV)、猪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无非特异反应;敏感性研究,对O、A、Asia 1型病毒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567、0.693、0.219μg·mL-1,拟合的3条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7,新建立方法与蔗糖密度梯度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0.9, 3种层析试纸卡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综上表明,建立的口蹄疫O、A、Asia1型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试纸卡方法,可以用于口蹄疫病毒抗原快速鉴别、血清分型与146S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17.
An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ve content of sequence stretches on the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VPI gene was applied to two important viral serotypes: A and O. Several sequence regions were identified to allow the reconstruction of phylogenetic trees equivalent to those derived from the whole VPI gene. The optimal informative regions for sequence windows of 150 to 250 nt were predicted between positions 250 and 550 of the gene. The sequences spanning the 250 nt of the 3' end (positions 400 to 650), extensively used for FMDV phylogenetic analyses, showed a lower informative content. In spite of this, the use of sequences from this region allowed the derivation of phylogenetic trees for type A and type O FMDVs which showed topologies similar to those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the whole VP1 gene. When the sequences determined for viruses isolated in Argentina, between 1990 and 1993, were included in these analyses, the results obtained revealed features of the circulation of type A and type O viruses in the field, in the months that preceded the eradication of the disease in this country. Type A virus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an Argentinean vaccine strain, and defined an independent cluster within this serotype. Among the type O viruses analysed, two groups were distinguished; on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uth American vaccine strains, while the other was grouped with viruses of the O3 subtype. In addition, a detailed phylogeny for type A FMDV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19.
将Akesu/O/58口蹄疫病毒分离株牛舌皮毒适应乳鼠,通过RT-PCR法分别获得了该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1和p1.结果表明:vp1和p1基因分别为639 bp和2 208 bp,与Akesu/O/58细胞适应株FMDV的vp1和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9%和84.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7%和95.1%.本试验分离株与OHK99、O1K、Taiwan97病毒株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均为RGD(Arg-Gly-Asp),而Akesu/O/58细胞适应株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为SGD(Ser-Gly-A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