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期筛选获得了可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平菇P1,为进一步提高其降解能力,通过优化平菇P1的培养条件,确定在培养温度30℃、转速200 r·min-1、培养基pH值6.0的条件下培养10d时,平菇P1发酵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最好,此时790μL平菇P1发酵液可以将1 000 ng黄曲霉毒素B1降解到175.7 ng,降解率达到82.43%。除了可以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平菇P1发酵液还可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2、G1和G2。平菇P1发酵液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是由多种酶参与的,它们之间存在累加效应。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典曲霉毒高效降解酶的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稻草为基质培养平菇P.sajor-caju,就不同物理预处理方法(切碎和粉碎)、不同处理尺寸对平菇产量和基质营养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切碎预处理相比,粉碎处理有利于提高平菇产量和基质营养的利用效率,但过度粉碎效果并不好;当稻草粉碎成2.0cm时,平菇的产量最高;稻草基质营养的利用效率与产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平菇产量愈高,基质中主要营养成分C、N、P、K的利用效率也就愈高。合适的粉碎预处理是提高平菇产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平菇液体种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应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在设计的条件下,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最佳含量是:白糖2%,麦麸10%,pH6;在摇瓶振荡培养中,用液体种比斜面种移接的菌丝体生长明显加快2天以上;用摇瓶种移接固体培养料培养栽培种和接种到栽培料直接栽菇都获得成功,说明液体种应用于平菇制种与栽培是可行的,它具有省工、省时、省料、高产的特点,适于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随着食用菌行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实现现代化菇房中平菇的准确检测,解决工厂化平菇栽培中收获阶段平菇之间相互遮挡等问题,帮助平菇采收机器人进行准确的自动化采收,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模型的OMM-YOLO(ostreatus measure modle-YOLO)平菇目标检测与分类模型。通过在YOLOv5模型的Backbone层添加注意力模块,对输入的平菇图像特征进行动态加权,以获得更详细的特征信息,并在Neck层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通过与不同的特征层融合,提高算法的平菇目标检测的精度。此外,为了改善算法的准确性和边界框纵横比的收敛速度,该文采用了EIoU(enhanced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替代了原有的损失函数。试验结果表明,与原始模型相比,改进模型OMM-YOLO对成熟平菇、未成熟平菇和未生长平菇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0.4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与当前主流模型Resnet50、VGG16、YOLOv3、YOLOv4、YOLOv5m和YOLOv7相比,该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检测精度均处于优势,适用于收集现代化菇房中的平菇信息,有效避免了平菇之间因相互遮挡而产生的误检测现象。菇房平菇目标检测可以自动化地检测平菇的数量、生长状态等信息,帮助菇房工作人员掌握菇房内的菇况,及时调整温湿度等环境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对可以对平菇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平菇产品的统一性和品质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智能化现代菇房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有机肥(CK)、施用平菇栽培废料(T1)、施用干腐熟牛粪(T2)和烘干鸡粪(T3)在种植黄瓜01~50.d内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烘干鸡粪平菇栽培废料干腐熟牛粪对照;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废料烘干鸡粪干腐熟牛粪对照;施用平菇栽培废料的土壤中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施用干腐熟牛粪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相关。用平菇栽培废料做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平菇发酵料装料接种一体机关键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平菇菌棒生产中的装料、接种单机作业效率低、稳定性差、用工多等难题,该研究结合平菇栽培料诱导灭菌发酵工艺与中心孔接种工艺,设计了一种适应玉米芯颗粒菌种的平菇发酵料装料接种一体机,整机主要由装料装置、窝口装置和接种装置等组成.首先根据菌棒制作中的装料量与接种量要求对整机的关键部件进行设计,确定装料绞龙、窝口槽型凸轮...  相似文献   

7.
以双抗黑平菇为材料,在柑橘园开展平菇覆土栽培试验,从果园基本情况、品种选择、菌包制作、土壤准备、栽培、覆膜、采收、潮口管理等方面介绍柑橘果园平菇覆土栽培技术。调查其平菇产量,分析成本收益:平菇覆土栽培可采收5潮菇,合计每667 m2产量为672~735 kg,产值达4 680~5130元,扣除成本3 240元,净收益为1 440~1 890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应用于平菇栽培的高效低残留杀菌剂,本试验研究了复配杀菌剂(使百功+多菌灵、使百功+克霉灵、多菌灵+克霉灵)对尖孢镰刀菌与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复配杀菌剂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3.67、4.51和7.01 mg·L-1,均显著小于对应的单药杀菌剂;3种复配杀菌剂抑制平菇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156.41、121.97和237.38 mg·L-1,是其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EC50值的27~43倍。在平菇栽培发酵料中使用0.1%~0.3%的复配杀菌剂使百功+克霉灵,菌丝生长速度加快,生物学效率升高;与未添加杀菌剂处理相比,污染率降低6.1~8.8个百分点;与使百功处理相比,平菇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71.8%~76.6%。综上,复配杀菌剂能有效降低平菇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其中使百功+克霉灵复配杀菌剂效果最好,是一种高效低残留的平菇枯萎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随着平菇生产规模逐年增大,传统培养料棉籽壳和玉米芯用量日趋紧张,急需开发新的本地原料来满足平菇栽培生产需求。试验用米糠为N源,加入不同比例的棉籽壳、玉米秆、稻草,共设9个处理,探讨米糠、棉籽壳、稻草、玉米秆等栽培料对秋冬季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平菇菌株在9种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子实体产量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平菇菌株都能在稻草和玉米秆中生长,其菌丝生长速度比以棉籽壳为主料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一二茬菇的生物学产量高;平菇3806可选用处理Ⅱ(棉籽壳60%,米糠18%,玉米秆20%,石灰1%,碳酸钙1%)和处理Ⅳ(棉籽壳40%,米糠18%,玉米秆40%,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平菇703可选用处理Ⅰ(棉籽壳80%,米糠18%,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平菇150可选用处理Ⅱ(棉籽壳60%,米糠18%,玉米秆20%,石灰1%,碳酸钙1%)和处理Ⅲ(棉籽壳60%,米糠18%,稻草20%,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  相似文献   

10.
1986年起进行了一系列平菇单作和间作套种的田间试验,研究平菇大田栽培的农业气象条件,小气候调控措施及其效应,探讨最佳种植方式。试验认为,只要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田间培栽培平菇是可以丰产的。尤其是小麦、平菇、棉花间作套种,农业优势显著。年极端最低气温高于-15℃、出现几率在80%以上的地方都能实行。因此,“麦—菇—棉”间作套种可以形成一种有推广前途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 L_9(3~4)正交设计方案,对平菇室内栽培小气候条件进行了研究。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求得平菇室内栽培最佳方案。用逐步回归、积分回归等方法,找出了影响平菇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生育关键期的气象指标,以及各生育期的温、湿度对其产量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平菇属木腐菌,营养丰富,而且栽培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产量高,是一项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的新兴产业。同时,食用菌也是人们所理想的膳食纤维的美味佳品,而且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发展平菇产业,对充分利用农林副产品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人类膳食结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平菇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大众化蔬菜品种之一,消费量大,前景广阔,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 种子包衣技术是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的一种高新技术,我国种子包衣剂以药型、肥型和药肥型居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抗旱型种子复合包衣剂独具特点,针对我国干旱缺水的现状、农作物保苗困难及田间农事操作繁琐等问题,研制成功了抗旱型种子复合包衣剂.它集多种技术于一体、多种功能于一身:①抗旱防旱技术;②植物生长调节技术;③微量元素技术;④稀土微肥技术;⑤微肥技术;⑥农药技术.它具有抗旱节水、防病灭虫、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和优质增产的功能.其关键作用是保苗,可提前2~3d出苗,提高出苗率15%~20%,且苗齐苗壮,增产率8%~15%.被农民誉为“庄稼人的救命神”.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日光温室平菇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日光温室生产条件、产地环境条件、贮藏运输条件、市场调研、品种选择、生产设施设备的配备、原材料的处理、栽培要点等方面总结出了凉州区绿色食品平菇日光温室周年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醋糟平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等十类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醋糟栽培平菇不仅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变废为宝等特点,而且其菇体营养价值与棉籽壳菇体非常接近。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推广醋糟栽培平菇这一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作为食用菌领域类似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芯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分析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产出投入比和纯收入的影响,以优化平菇栽培配方。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和棉籽壳的混合培养料栽培平菇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试验获得优化配方为棉籽壳52.2%、玉米芯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中试示范表明,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较目前普遍应用的纯棉籽壳配方生物学效率提高11.24%,产出投入比提高0.42,纯收入增加1.06元/袋。  相似文献   

17.
平菇是我国北方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其菌株多,遗传背景复杂。本研究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35个山东省主要栽培的平菇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并利用NTSYS-PC分析软件对这些供试菌株的遗传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7个随机引物中共筛选到16个备用引物,通过利用16个引物对这35个平菇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共扩增出259条清晰的DNA片段,大小介于0.3~4.2kb。聚类分析发现,相似水平在66.5%左右时,35个菌株分为3个组群,即黑色、灰黑色和白色子实体3个组群。本研究为山东省平菇遗传信息库的建立和平菇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 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不补水)好。(3)每天对平菇菌袋直接输入10 mL的水分即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醋糟平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等十类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醋糟栽培平菇不仅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变废为宝等特点,而且其菇体营养价值与棉仔壳菇体非常接近。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推广醋糟栽培平菇这一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作为食用菌领域类似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腐殖酸类肥料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肥料.它在改良土壤和刺激作物根系生长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腐殖酸究竟能否“活化”磷矿粉中的磷,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腐殖酸类肥料的推广,又提出“解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