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针疗法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炎、鼻窦炎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 ,肺开窍于鼻 ,为呼吸之要冲。若为风寒湿邪所侵 ,使肺气失宣 ,鼻窍通气不畅 ,致鼻塞而流清涕。或是风热犯肺 ,使肺失宣降 ,津液为风热所熏 ,以致鼻塞不通 ,涕流黄浊 ,甚者鼻腔出血 ,头额疼痛 ,轻者不治自愈 ,重者则须临床治疗。目前国内外对此类病症虽有多种治疗方法 ,但往往效果不佳 ,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得不到彻底根治。我科三年来利用蜂针疗法 ,并结合系列蜂产品制剂对 3 6名鼻炎、鼻窦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治愈率达 82 5 % ,愈后不易复发。现将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流感祖国医学称为“时行感冒”,本病多由体质虚弱,卫外机能不固,风邪侵犯肺卫,挟有秽浊毒烈的疫气(指马流行性感冒病毒而言),因而广泛流行。症状:病邪入侵,首先犯肺,肺气失宣,卫表调节失司,因而出现肺系卫表证。患马均呈现程度不同的咳嗽和或多或少的脓涕,大多有鼻塞音和吃草减少的变化。分风寒和风热两型。风寒型:主要呈观鼻流清涕,鼻端稍凉,口色淡白,脉沉迟。风热型:主要呈现鼻流脓涕,体温增高,口色红黄,脉浮而有力,鼻端稍温热。  相似文献   

3.
冬春季节,耕牛由于天气骤变、饲料更换、营养不良、牛栏漏风潮湿寒冷,或患过其他疾病、正气虚弱,风寒易乘虚而入,引起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鼻流清涕,眼睛潮红,口干喝水;明显减食或停食;初便秘,后腹泻,久则粪呈黄褐色,有恶臭,肢乏好卧,毛枯无光,日趋消瘦;舌淡,苔白腻或黄腻,尾脉濡缓或滑数。笔者用下述中草药方,治疗此类病症的  相似文献   

4.
奶牛外感风寒咳喘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对奶牛的生产效益影响很大.笔者根据驻场诊疗临床症状,用中兽医理论辨证论治,对奶牛外感风寒咳喘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主要证候 发热、鼻流清涕、咳喘、喷嚏、呼吸有鼻鸣音、采食减少或不吃.  相似文献   

5.
古今兽医书中虽有“五攒痛”“败血凝蹄”“蹄头痛”“蹄叶炎”“漏蹄”“关节风湿症”的记载和论述,但对这几个病名的认识和归属尚不够统一。《中兽医治疗学》将“王攒痛”列到肺经病来论述;《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将“五攒痛”列到外科四肢病中,并说它类似现代兽医学的“蹄叶炎”;《新牛马经》将“蹄头痛”认为“蹄叶炎”,将“五攒痛”认为“关节风湿症”,将“败血凝蹄”和“漏蹄”认为“蹄  相似文献   

6.
1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多由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郁所致。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主证,发热恶寒,且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皮紧毛乍,鼻流清涕,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有时咳嗽、咳声洪亮。方例,“麻黄汤”(主要成分为麻黄、桂枝、杏仁等)加减。咳喘甚者,加桔梗、冬花、紫菀以止咳平喘,兼有表虚,证见恶风,汗出,脉浮缓者,治宜祛风解肌,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主要成分为桂枝、芍药、甘草等)加减。  相似文献   

7.
大家畜冷痛又称脾气痛,其发病原因为外感风寒,内伤阴冷,如气候骤然变冷、久卧温地、空肠过饮冷水或过食冰冻饲料等。耳鼻俱凉,鼻出凉气,肚痛起卧,肌肉震颤,口腔滑利,大便稀薄,饮食停止。按中西药常规疗法,有时虽可凑效,但易复发,有的虽痛止但仍不食。近10年...  相似文献   

8.
“生皮散”治疗外伤久不生皮翟清宏,阎永志,赵元素(河南省延津县畜牧兽医站453200)家畜外伤感染后久不生皮,在兽医临床上颇感棘手。笔者参考《医宗金鉴》《本草纲目》等诸多史料研制成“生皮散”,用于治疗家畜外伤久不生皮93例,全部治愈,且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9.
秦艽鳖甲散出自元·罗天益著《卫生宝鉴》,为治疗虚劳骨蒸,潮热盗汗、阴虚内热的专门方剂,现常用于因传染病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的诸虚不足,机体逐渐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等。“虚劳”即虚损劳伤的意思。也就是五脏诸虚不足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概括。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失养,正气损仿,久虚不复,表现各种虚损证候的都属虚劳范围。其病变过程大都由久积而成。久病体弱则为虚,久虚不复则为损,虚损日久则成劳。  相似文献   

10.
<正>感冒是指因气候骤变,牛体受寒,上呼吸道黏膜发炎为主、表现出全身反应的一种病症;吊鼻是指湿热吊鼻,是脓涕从牛鼻孔流出的一种病症;鼻衄即鼻出血。1感冒由于气温突变,或汗后受风,贼风侵袭,或阴雨侵袭,寒夜露宿,或长期在水中劳役或久卧湿地等引发。临床上主要有气虚型、血虚型、气血双虚型和风寒型感冒等。(1)气虚型:患牛被毛粗乱,精神差,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耳、鼻、四肢俱冷,鼻镜干燥、无汗珠,自汗,尿清长,粪正常,舌淡苔白,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