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选取湘中邵阳县1个面积140 hm2的土地整理项目区,用网格法采集耕层土壤样品213个,分析土壤钾(K)组分的含量和肥力等级。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后烟田耕层土壤的全K、速效K和缓效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8.26 g/kg、178.2 mg/kg和334.1 mg/kg,均为适宜水平,土地整理并未明显影响土壤K素含量。成土母质对土壤K素及组分含量的影响很大,全K、缓效K和速效K的平均含量以河流沉积物发育的土壤较高,均在适宜水平以上;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居中;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土壤最低,均低于适宜水平。项目区内,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土壤应增施K肥,而科学管理土壤K素应对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制定不同K肥施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湖南长沙市郊区6个蔬菜基地土壤的立地条件和肥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6个基地的土壤均由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谷阶地和河漫滩的河流沉积物以及分布在红壤丘岗谷地的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而成.地势平坦、开阔,海拔40~50m之间.土壤质地为轻壤至重壤,砂粘适中,其总体养分状况良好,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均很丰富,尤其是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极高,远高于一般高产耕地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壤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其中,以陈家渡基地的土壤肥力水平最高,卷塘村基地的土壤肥力水平最低;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中,以冲积物发育的冲积菜园土的肥力水平较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菜园土高,特别是全钾、缓效钾的含量差异显著;一般情况下,除土壤pH值外,供试剖而土壤的其他养分含量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保水剂对春玉米节水避旱机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07年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中糯304,土壤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pH值为6.7,有机质含量3.68g/kg,速效氮122.35mg/kg,有效磷2.78mg/kg,速效钾128.64mg/kg。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烟稻轮作区土地整理后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存在问题,以邵阳县塘田市镇和金称市镇土地整理后植烟土壤为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两镇土地整理后不同母质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两镇烟田土壤p H值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都有所降低,平均为15.2 g/kg;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塘田市镇和金称市镇适宜水平分别达到66.7%和62.5%,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则相对较低,分别达极低水平和低水平;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所降低,且变化较大,塘田市镇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河流沉积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富,而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长沙市郊蔬菜基地菜园土磷素状况及上壤供磷水平,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栩结合,对两种主要母质发育的菜园土耕作层和剖面分层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郊几个蔬菜基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较高,全磷含量0.78~2.72g/kg,平均172g/kg,有效磷12.82~286.7mg/kg,平均156.7mg/kg;2)土壤磷以无机磷形态为主,其变动范围为584.7~2607.5mg/kg,平均1495.7mg/kg,占全磷量的74.96%~95.86%,均显著高于其他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3)土壤无机磷组成因成土母质不同而不同,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菜园土O-P含量最高,其次是Fc-P,Al-P较少,而由河流冲秘母质发育的菜园土Fc-P含量最高,其次是Al-P和O-P;4)无机磷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Ca2-P,Ca8-P,Al-P和Fe-P均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栩关.  相似文献   

6.
邵阳县土地整理后烟田土壤的有效微量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邵阳县金称市镇和塘田市镇2个土地整理项目区不同母质发育的植烟土壤样品,分析了项目区土壤有效微量养分含量、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有效微量养分含量和土地整理对土壤有效微量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项目区土壤有效铁、锰含量丰富,有效锌、硼含量缺乏;塘田市镇项目区有效铁、铜、锌、钼含量较金称市镇项目区丰富;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壤有效锌、硼、钼含量最高,有效铜含量最低,河流沉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铁、锰含量最高,有效硼、钼含量最低,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铁、锰、锌含量最低,有效铜含量最高;土地整理使耕作层土壤有效铁、铜、硼的变异性增大,有效铁、铜、锌含量下降,有效锰、硼、钼含量提高。因此,项目区应规范土地整理施工,加强锌、硼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水稻土有效硅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收集了湖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共50个,测定与统计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有效硅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其顺序为:石炭岩>灰红色砂页岩>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片麻岩>砂岩。  相似文献   

8.
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有效硅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效硅平均含量顺序为 :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近代典泛=-淮河冲积-石灰岩-湖积物-下蜀黄土-长江冲积-紫色砂页岩和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和酸性结晶岩。  相似文献   

9.
广西土壤钼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各类土壤布点取样测试,广西土壤全钼含量在0.23-5.00mg/Kg,平均1.07mg/Kg,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全钼含量有很大差异,第四纪红土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全钼含量最高,紫色岩和砂页岩最低,全区土壤有效钼含量为痕迹-0.645mg/Kg,平均0.093mg/Kg,影响土壤有效钼含量的因素有土壤母质,pH值,有机质和土壤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土壤可溶态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11种母质发育有代表性的水稻土、旱土、自然土壤,61个剖面,412个土样的可溶态稀土元素分析测定,统计结果表明:江西土壤稀土元素的强度因素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值为19.0mg/kg,有42.80%的样点处于丰富级;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含量最高的地区是赣南由花岗岩、泥质岩、第四纪红粘土、酸性紫色土、炭质岩类风化物等母质发育的土壤,较低的为赣西北由石英岩,第三纪红砂岩、石灰岩、下蜀系黄土等母质发育的土壤;在土壤剖面分布中,旱地表层低于底层,水稻土表层有生物富集作用高于底层;影响土壤中可溶态稀土元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成土母质,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量),土壤pH,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边缘带主要蔬菜基地土壤的肥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长沙市郊区176个土壤样品的肥力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养分状况良好,有机质、氰素、磷索和钾索含量均很丰富,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一般高产耕地土壤和自然土壤,是菜园土壤的一大显著肥力特征.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菜园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要高于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冲积菜园土,但土壤全氮含量不如有机质含量差异大.冲积菜园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高于红菜园土.而有效养分含量两种母质发育的土壤间差异不大.不同蔬菜基地之间部分养分差异明显,同一蔬菜基地也存在养分间的不平衡现象.潭阳洲蔬菜基地的肥力水平比较低,只有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它指标都是本次调查5个蔬菜基地中最低的.(朗)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也比较低,但有机质含量最高.东湖村、陈家渡、杉木村的整体肥力水平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BCR(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三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湘南丘岗地区第四纪红土红壤、板岩红壤、石灰岩红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红壤中Cd总量的平均值以板岩红壤最高,第四纪红土红壤最低;3种红壤中不同形态Cd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残渣态、酸提取态...  相似文献   

13.
湘东两类母质发育水田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其系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湘东地区紫色岩风化物和河湖沉积物母质发育的6个典型水田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对其成土环境条件、土壤剖面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发生学特性进行研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2类母质发育的水田土壤,pH值均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升高,有机质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全铁含量表层土壤低于犁底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紫色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较河湖沉积物发育的土壤颜色更红,水耕表层土壤铁的活化度高于下层土壤,晶胶率低于下层土壤,土壤颗粒组成在剖面层次间变化不明显。鉴定出的诊断层主要有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诊断特性主要有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氧化还原特征。6个水田土壤均属于人为土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进一步划分出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土类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亚类,最后划分出5个土族和6个土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不同质地土壤及分别由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片麻岩发育的相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由同种母质发育的不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大小是重壤〉中壤〉轻壤;临界值大小也与之顺序相同,而由不同母质发育的相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大小是第四纪红色粘土〉片麻岩,其解吸率大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对泉港区566个水田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3.08 g/kg,83.57%的样品处于中低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15.11 mg/kg,95.05%样品的含量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4.82 mg/kg,处于缺乏水平的样品占54.06%;速效钾含量平均为61.73 mg/kg,81.27%的土样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土壤pH值偏低,81.62%的土样处于微酸性至强酸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UV-B辐射促进红壤水稻土中碳氮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母质相同而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两种水稻土(高有机质土,HO;低有机质土,LO)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强度的紫外(UV-B)辐射对两种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TOC)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增加;UV-B辐射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和硝态氮的增加。在高强度的UV-B(2.83 W·m~(-2))辐射处理96 h后,LO和HO土壤的TOC含量分别减少了9.89%和10.16%,而DOC含量分别提高了39.24%和50.50%;同样辐射条件下,LO和HO土壤NO_3~--N含量分别比接受辐射前增加了74.48%和81.87%。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土壤碳库,减少氮素损失,应尽量避免地表裸露以降低UV-B辐射对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隆回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烤烟生产施肥的科学性,采用传统统计学、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隆回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隆回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2.22 g/kg,处于“适宜”水平,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51.0%;②4种不同土类之间有机质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在“适宜”水平的土壤样本数比例为红壤>石灰岩土>黄壤>水稻土;③6种不同土壤质地间有机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轻壤土、砂壤土和中壤土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水平的比例较高;④植烟土壤全氮、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偏高,碱解氮含量适宜,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⑤影响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的土壤养分因素有土壤氮素、磷素以及钾素,对有机质含量分布影响大小顺序为碱解氮>速效钾>全钾>全磷>有效磷>全氮;⑥有机质含量随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升高而提高,而全氮、全钾和全磷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南方河谷平原水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变化特点。因成土物质来自周围高度风化土壤及其质地偏砂,河谷平原水田土壤酸化明显,酸性及强酸性土壤的比例高达58.75%。土壤质地是导致河谷平原水田土壤肥力空间差异的关键因素,位于河流下游的泥质田和泥筋田质地较重,保肥性较强,土壤有机质、全氮积累明显,供钾能力较高,土壤酸化相对较弱;相反,位于河流上游及河沿的洪积泥砂田、泥砂田和培泥砂田土壤质地偏砂,其保肥性较弱,有机质、全氮较低,供钾能力较弱,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有效磷空间异质明显,同时存在过度积磷与严重缺磷的现象。分析认为,在河谷平原水田土壤管理与施肥策略上应考虑土壤性状的空间差异,并重视磷和钾的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