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1-2002年间在哈里亚纳农业大学卡纳尔地区糖业研究站进行春植蔗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对照、施NP肥、施NPK肥、施NPKZn肥、施N肥 厩肥12.5吨/公顷、施N肥 亚硫酸法滤泥12.5吨/公顷和施N肥 田菁绿肥回田、施NP肥 厩肥、施NP肥 亚硫酸法滤泥、施NP肥 田菁绿肥回田、施NPK肥 厩肥、施NPK肥 亚硫酸法滤泥和施NPK肥 田菁绿肥回田,其中N,P,K和Zn肥的每公顷施用量分别为150公斤N,50公斤P2O5,50公斤K2O和25公斤ZnSO4研究结果表明,施用NPK肥比施用NP肥提高甘蔗产量,增加甘蔗有效茎数、单茎重、株高、茎径、含糖分(%)和商品蔗糖含量(%);施用NPKZn肥的效果与施用NPK肥相同;N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这几个甘蔗参数的影响效果与施用NP肥相同;在施用NP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会提高甘蔗有效茎数、单茎重、株高和茎径等产量构成因素,效果与施用NPK肥相同;NPK肥与有机肥配施的这些甘蔗参素值最大。总之,在甘蔗生产上采用NP肥或NPK肥与有机肥配施是比较好的措施。在施用NP肥的基础上增施K肥会提高土壤中的有效K含量。有机肥与N,NP或NPK肥等无机肥配施会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NP肥或NPK肥与有机肥配施会提高土壤中的有效P、K含量。因此,有机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材料和方法 本文报道了在旁遮普邦1978—1979年和1979—1980年取得的田间试验结果。处理设有磷、钾肥的三个施用量,即17公斤P/公顷(P17);26公斤P/公顷(P26);和26公斤P/公顷+25公斤K/公顷(P26+K25)。3种施肥方式:直接施于花生的效应;施于前作小麦的磷和钾的残效;以及小麦、花生都施磷、钾肥的累积效应。以两种作物都不施磷、钾肥作为对照。每个主区分为三个部分,小麦随机施50、  相似文献   

3.
硫酸钾镁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安徽省池州市祠堂村土壤肥力中等的水稻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酸钾镁肥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能有效调控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从而有显著增产效果.施用硫酸钾镁肥早稻产量达到8 241 7 kg/hm2,比当地施肥提高10 75%,比施硫酸钾增产11 0%,比施硫酸镁增产16 22%,比不施钾镁肥增产29 28%.施用硫酸钾镁肥经济效益高,比当地施肥水平每公顷产值增加1 200 0元,比施硫酸钾增加1 225 0元,比施硫酸镁增加1 725 0元,比不施钾镁肥增加2 800 0元.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草混入土壤;④稻草置于地面,免耕.结果是:处理①使小麦吸收氮量增加47%,吸收水稻茬地残留氮(~(15)N示踪)的量从1.2增加到2.1公斤/公顷.处理④使水稻茬地残留氮吸收量增加到2.5公斤/公顷.第二个试验设120个小区,其中60个施氮100公斤/公顷;另外60个不施氮.施氮小区的稻草产量为21吨/公顷,不施氮小区为11.5吨/公顷.这两种稻草产量水平与5种处理方式(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加上焚烧后翻耕处理)组成联合因子试验.~(15)NH_4~(15)NO_3在播种期或分蘖期一次全量施用,或两期各半施用.不论是否焚烧稻草,翻耕比免耕减产0.7吨/公顷,土壤氮吸收量减少了12公斤/公顷,化肥氮吸收量减少了10公斤/公顷.小麦播种时,将稻草混入土壤的处理,对小麦长势明显不利,但却增大了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延迟施肥亦可增大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在稻麦轮作制度下,不论是否焚烧稻草,免耕都可促进小麦吸收土壤氮和化肥氮的活性,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对镁肥不同施用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镁肥,对防治水稻黄叶病、提高水稻产量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水稻黄叶率4.2%~15%,每公顷增产7.4%~10.8%。供试品种在镁肥施用量每公顷基施100 kg硫酸镁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8 157.6 kg/hm2。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宣薯3号二级脱毒原种产量和种薯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最佳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农家肥11250kg、N肥172.5kg、P肥75kg、K肥150kg,N:P:K比例为1:0.4:0.9,产量高达30481.5kg,产投比为3.1:1;马铃薯种薯数量的最大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肥156kg、P肥85.5kg、K肥120.5kg,N:P:K比例为1:0.55:0.77,每公顷结薯数产量高达158055个,在栽培时可结合二者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7.
响水县小麦“3414”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分析得出响水县2011至2012年度沙土地区小麦N、P、K最佳施肥量及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小麦施用N、P、K均增产增收,其效果为NPKNPK;结合本地区实际,推荐沙土地区小麦施肥量为氮(N)225~270 kg/hm2、磷(P2O5)60~90 kg/hm2、钾(K2O)45~60 kg/hm2,P、K肥全部基施。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9.
高油大豆施用硅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硅肥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硅30%的、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的热性肥料。施用在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蔬莱等作物上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在高油大豆生产中倘没有施用硅肥的技术措施,所以,我们开列先河,将硅肥在高油大豆生产中应用,以探讨研究出硅肥对高油大豆产量的表现,最佳施用量与效益如何?通过在土壤肥力不同地块上施硅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高油大豆有增产、增效作用,土壤肥力不同的地块上各有其产量、效益双增的最佳硅肥施用量技术。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公主岭国家黑土监测基地为平台,研究玉米连作条件下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可持续性影响。试验共设有机肥和化肥N、P、K的不同组合共24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施用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FYM1、FYM2)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分别达到7668kg/hm2和7925kg/hm2,FYM(无有机肥)处理为5718kg/hm2。有机肥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N肥165kg/hm2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单施磷素、钾素及磷钾配施增产作用不明显,表明土壤中的磷钾营养水平没有限制作物产量。降雨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磷、钾处理的产量与8月份的降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禾谷类作物上施用NO_3和NH_4混合型N比单施NO_3-N产量更高,这一现象在玉米、小麦、黑麦、高粱、水稻等作物上都已观察到了。虽然这些观察大都是通过水培试验法进行的,然而有迹象表明增施NH_4-N在土壤环境中也对作物有益。这些现象使人们想到,增施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属喜高钾作物之一。为了确定钾肥在加工型马铃薯生产中施用的可行性以及合适的用量范围,以‘大西洋’为试验品种,研究了钾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以及不同施用量硫酸钾对‘大西洋’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以期指导马铃薯钾肥的施用。结果表明,钾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N+P+K配合施用增产效果>N+P施用增产效果>不施肥;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增产效果各不相同,钾肥施肥量为255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荞麦—大豆轮作模式合理施肥,2018—2019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采用“3414”肥料效应设计方案分析不同配比N、P、K肥对荞麦、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K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荞麦产量,且P肥的作用大于K肥,而N肥的施用则不利于荞麦产量的提高。荞麦季施用肥料的后效亦能显著增加轮作大豆产量,其中K肥后效大于N肥,P肥后效最小。大豆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荞麦季低。各处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试验前的基础值,缺磷区、缺钾区、全肥区3个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仍高于试验前的基础值。因此,大豆季应根据实际需肥规律适当补充N、P、K肥,以提高大豆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2008-2010年3年中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浙中水稻籽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顺序为NKP。N3P2K2处理产量最高,为8746kg/hm2。施氮可提高稻米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碱消值;施磷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施钾可提高胶稠度、碱消值及蛋白质含量;氮、磷、钾肥的施用对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100kg籽粒养分需求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肥料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则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25.2%、38.3%和36.0%。N2P2K2、N2P3K2、N2P2K1和N3P2K2处理的经济效益较高,比N0P0K0处理分别提高21.1%、20.3%、20.3%和22.4%,差异达显著水平。利用肥料效应方程,得出该地区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和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58.8kg/hm2、39.3kg/hm2和100.8kg/hm2。  相似文献   

15.
对6个试验点N、P 和K 肥用量16年连续试验后的P 和K 残留效应进行了研究。经过两年的棉花叶片样品和一年的土壤样品分析,找出施肥与产量的相关。发现各点N 素最好用量为34到135公斤/公顷,施N 对产量的效应达高度显著水平。产量最好处理的叶片含N 量是3.1—4.9%。发现各点施N、叶片N 和产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只有2个点的土壤对P 的施用产生反应。叶片P 资料指出含P0.3%是适宜的。发现叶片P 与土壤P 和产量相关。有个5点试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施K 量、土壤K 值、叶片K 和产量之间的相关都是显著的。产量最好小区的叶片含K 量是0.9—1.57%。本文还报道了384个样品的叶片N、P、K、Ca、Mg、Fe、B、Zn和Al 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施用三种不同N、P、K配比的有机复合肥及其不同施用量进行了研究,并与施用尿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机复合肥具有尿素等单质N肥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就参试的三种有机复合肥而言,N、P、K配比为8:12:5的有机复合肥最好,不仅有利于经济性状的改善,同时,比单施尿素增产10.79%。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水稻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云南省陆良县四个坝区的水稻土壤上布置R323ROC设计的肥料效应试验,建立陆良县水稻N、P、K不同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施肥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施N、P、K肥对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K〉N〉P;获得最高及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为N90.15-329.85kg/hm^2,P_2O_5 60.1-239.9kg/hm^2,K2O 105~179.1kg/hm^2,产投比为3.66-8.27:1。  相似文献   

18.
对杂交稻施用三种不同N、P、K配比的有机复合肥及其不同施用量进行了研究 ,并与施用尿素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有机复合肥具有尿素等单质N肥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就参试的三种有机复合肥而言 ,N、P、K配比为 8∶12∶5的有机复合肥最好 ,不仅有利于经济性状的改善 ,同时 ,比单施尿素增产 10 79%  相似文献   

19.
于2009年在江西省广丰县进行了一季稻硫肥施用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在15~30 kg/hm2对水稻有增产作用,以期为上饶市水稻栽培提供硫肥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N、P、K肥三因素五水平311A最优回归设计,研究N、P、K肥对菠萝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分别施用72.06、24.00、90.00 g/m2时,产量达最大值3 766.11 g/ m2;当单独不施氮、不施磷或不施钾时,菠萝的含糖量都较少,在N肥施用量为72.06 g/m2、P肥施用量为24.00 g/m2、K肥施用量为90.00 g/ m2以下时,随着3种肥料的施用量增加,菠萝的含糖量不断增加但未达到最大值;氮、钾肥的施用上限分别为72.06、90.00 g/m2时,菠萝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