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地下水是生态与环境的主要控制性要素。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规律和有限性认识不足,重开发轻保护,造成地下水超采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在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其管理的原则和主要工作,旨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平  孟梅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02-1008
[目的]评价新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探讨农业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评判指标体系.[结果]新疆生态环境状况波动下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新疆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关系减弱、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考察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长期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储水特性,合理选择地表储水结构和地下调水场所,在易集流的坡面末端可以修建水池及水窖,但该区喀斯特发育广泛,地表水困乏,因此地下水成了一个开发和运用的导向,地下水的开发必须把其所在的打井深度、流量、地下地质与当地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经济与生态相拢促发展,另一方面,缓解用水紧张状况。多渠道开源、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建设集水工程等措施来优化配置该区的"三水"资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不合理的开发使用地下水资源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科学的论证地下水变化规律,为今后有效的开发、管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方法]以天山北坡奇台绿洲为研究区,从县域和乡级两个不同尺度对其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县域范围内地下水位变化受人口因素影响深,乡级尺度受耕地面积因素影响更大.乡级尺度中,西-东方向农业发展历史长的乡镇地下水埋深早期下降快,后期逐渐趋缓.而早期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地区则反之.南—北方向,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速度依次是中部(0.47 m/a)>北部(0.31 m/a)>南部(0.13 m/a).[结论]县域范围、乡级尺度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因素不同,时空变化特征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在详细分析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发展的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归纳我国内陆干旱区、高寒地区等不同地域类型下生态环境脆弱区共性,依托现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提出了适合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调控模式,为加快生态脆弱区域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民勤县地下水超采及其由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已成为阻碍民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对策措施。这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 ,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干旱区生态和经济关系,对促进干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重大。研究通过对干旱区生态要素与经济要素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评判模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当前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及耦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5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生态滞后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严重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6种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土地、水土利用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库曼斯坦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地资源等资源概况,并分析了该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水土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为实现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重要举措。该研究为土库曼斯坦今后发展及中亚其他干旱区国家建立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广泛收集有关水文、土地、水土利用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库曼斯坦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地资源等资源概况,并分析了该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水土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为实现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重要举措.该研究为土库曼斯坦今后发展及中亚其他干旱区国家建立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艳  葛大兵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60-20362
小城镇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市宁乡县夏铎铺镇为例,分析了两型社会城郊型小城镇镇域内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遵循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根据夏铎铺镇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全镇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小区,分别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住宅区和中心集镇区,并为每个生态功能小区提出了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地下水盐分变化规律,模拟地下水盐分变化过程,评价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研究区蒸发量、降水量、气温、气压、地下水位、地下水电导率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地下水含盐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使用GP模型、GPLVM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综合模型,模拟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地下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并评价了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流动系统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位在局部地区随开采过程呈现波动变化。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与气压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而气温和蒸发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一致。地下水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2)GP模型对于地下水含盐量的预测效果最好;GPLVM模型对于已知地下水含盐量条件下,与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P、GPLVM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综合模型,对于包括模型训练和模型预测的全体数据集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出发 ,系统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提出了绿洲生态重建的基本思路、分区优化方向以及实施重建工程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气象因素、地下水矿化度、土壤质地及结构、农田灌排条件等对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制定了干旱盐碱区的地下水临界深度标准,并提出了从盐均衡角度来计算农田排水模数。  相似文献   

14.
白银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现代化学物质投入的增加,设施农业的兴起以及种植制度的改进,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农产品供需缺口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诸多不利因索。分析表明,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白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提出了白银市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目标,确立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框架,对白银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势农业产业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疆鄯善县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引起自然生态破坏和鄯善县南盆地灌区周边的咸水向灌区倒灌的现象,通过探求将要引发鄯善县山南超采区环境突变的警戒地下水位,研究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水位的制定方法.根据自然植被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通过确定植被生态需水位的方法,确定出鄯善自然生态区下降型关键控制承位(埋深)“红线”标准的阈值为6 m.利用水均衡法和Modflow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鄯善县未来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预计到2017年3月,南盆地最低地下水位为-135.07 m,这一水位可以定为防止咸水倒灌的地下水开采“红线”水位.考虑到鄯善县经济发展对地下水需水量的客观需求,在不发生极端干旱的年份,未来5~10 a,在现状年(2010年)开采量34 093万m3/a的基础上将逐年减小开采总量,最终在“红线”水位出现之前,将鄯善县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22 000万m3/a这一控制性开采总量的“红线”以下.  相似文献   

16.
民勤盆地位于河西内陆干旱区域,近几十年绿洲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天然水资源循环过程,使绿洲内发生了显著的水文过程变迁。分析了绿洲农业的发展对石羊河流下游的水文过程变迁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造就了集约、高效化人工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同时也明显改变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条件、转化数量及水质,其负面效应已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民勤绿洲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塔里木河和黑河流域典型植物的随机抽样研究,建立的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模型为对数正态分布,并计算得出干旱区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在最适地下水位生长最好,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埋深应保持在2~4m之间。计算结果与干旱区石羊河实测及调查资料比较,当地下水埋深胡杨2.51m、柽柳2.29m、芦苇1.36m、罗布麻2.51m、甘草2.93m、骆驼刺2.84m时,相应盖度最高,模型与实测结果相符,对干旱区非地带性生态恢复和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地下水研究成果较少及以往地下水资源研究中仅追求最大开采量单一因素的现状,加之洛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尽相同等客观因素,综合考虑洛阳市现状开采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互馈效应,对洛阳市地下水资源进行开采区划分,结果表明洛阳市地下水资源可划分为:可增强开采区、控制开采区和调减开采区。据此提出洛阳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为洛阳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以及饮水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丰富,并且是宁夏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集中区,开发潜力巨大,是宁夏农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农业建设应注重农牧结合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保护性耕作,达到生态和经济效应并重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