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2个籼型5个粳型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在元江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的育性转换与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N5047S和W7415S在400米至1600米4个试点中均有明显的育性转换,但随着海拔升高,不育期缩短。W6154S,6334S,农垦58S,31111S和WD1S仅在400米和800米2个试点中存在育性转换,在1230米和1600米海拔点则无明显的育性转换。在光照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海拔不同引起的育性转换变化是温度差异所致,温度在诱导育性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供试品系间诱导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差异很大,日长与温度存在较强的互补作用和互作效应。在诱异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中,粳型材料以光长因子的作用较强,W6154S则温度作用显著。诱导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与温度的互补互作效应,是光敏核不育水稻适应地区向南北推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生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  相似文献   

3.
两用核不育水稻光敏与温敏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不曙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的光敏衣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s和33001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节控制。W6154s育性在  相似文献   

4.
2558S、2877S、8902S和W6154S都是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而来的籼型不育系,试验得出2558S是可育临界温度低的温敏系,2877S和对照农垦58S是临界温度较低的光敏系,8902S是临界温度较高的光敏系,W61545是临界温度高的温敏系。这四个籼型不育系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_1育性都正常,同一组合正反交F1育性没有显著差异。在四川雅安夏季长光照但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下,2558S和2877S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基本上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而8902S和W6154S与四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分离表现不一致,有的组合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有的组合则表现不育株显著偏少。由此认为这四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由细胞核内二对独立遗传的隐性主基因控制,但遗传背景和环境光、温条件对育性分离表现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主要指标,观察分析了农垦58S与不同生态型的9个粳稻品种杂交的F_1,F_2,BCF_1代的抽穗期与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光敏雄性不育性由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这2对基因在不同类型的梗稻品种中其互作方式表现差异,即在早、中稻品种中表现积加作用,在晚稻品种中为独立分高,在农垦58品种本身的背景中表现隐性上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方式差异与分离世代植株的出穗期限有一定关系;农垦58S光敏不育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都能表达,但受到光、温2组微效基因修饰。“重复基因位点平行突变假说”,可以较完满地解释农垦58S的遗传机制。本文还就光敏感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分类和选育温光弱感型光敏雄性不育两用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彦长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289-290,349
选用培矮64S(代表农垦58S)、安农S-1、衡农S-1、5460S、新光S等5种光温敏核不育系,于1995年在海南春季可育期内互交,夏季在合肥种植,以花粉败育率、套袋结实率、自然结实率为育性指标,进行核不育基因等位性研究,结果表明:培矮64S、安农S-1、衡农S-1、5460S的核不育基因位点互不等位,新光S与培矮64S基因位点相同。另选用农垦58S转育成的一批籼粳不育系,以培矮64S为桥梁亲本,粳型不育系直接与农垦58S配组,籼型不育系与培矮64S配组,研究方法同上,结果表明参试的不育系均与农垦58S等位  相似文献   

8.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育性转换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总结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自1986~1989年在广州(23°08′N)人工处理及自然条件下育性转换的特点和诱导因素。结果表明:育性转换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育期间不育性彻底而稳定,在可育期间可育性变化较大,有些年份只有不育期和半可育期。导致农垦58S育性转换的环境条件是光照长度、诱导天数和温度。温度提高临界光长度将减短。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育性转换存在敏感度的差异,以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敏感度最强,这段时期长光诱导可导致全不育。但短光诱导可育时,表现为诱导天数越多可育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La7001S的育性转换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La7001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HPGMR农垦58经一次杂交多代选育而成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1988年田间调查1102株,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7%,农艺性状整齐。为探明该不育系在合肥地区的育性转换及繁殖制种适宜播期,于1987、1988年作了两年分期播种试验,生育期间记载穗期,以花粉败育率、套袋结实率及自然结实率为指标进行育性鉴定,同时与湖北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S5047和NS5088进行了育性转换期比较,获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多胺在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