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地区反映,目前使用的猪肺疫菌苗效力不稳定,注射菌苗后仍有此病发生。禽霍乱病亦有类似情况。这可能与制苗用的菌种不完全符合各地流行的血清型有关。为了摸清我省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为预防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80~1983年对先后由15个地(州)市分离的41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荚膜血清学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人被动物咬伤可感染。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目前防制巴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强毒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免疫效果也不理想,有关巴氏杆菌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免疫原等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3.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特定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流行情况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该菌抵抗力弱,干燥和直射阳光很快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迅速杀死,对磺胺、土霉素类敏感。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是我省多发的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而且疫苗效果不理想。为了搞清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菌型差异还是菌苗免疫原性问题,我们对吉林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地方流行株与我国部分菌苗株血清型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来自苏中地区25个疑似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规模化猪场随机采取的250份病料进行了涂片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菌落荧光检测、菌体血清型鉴定、PCR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分离出4个猪场共2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2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共检测出3个血清型,其中5型17株,1型3株和3型1株。通过对苏中地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的初步调查,为猪巴氏杆菌病的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特定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流行情况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该菌抵抗力弱,干燥和直射阳光很快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迅速杀死,对磺胺、土霉素类敏感。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时有发生。为了解呼伦贝尔市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流行状况,通过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羊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呼伦贝尔市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应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找到针对本地区流行株的敏感药物。结果显示:从采集的35份病羊肺组织病料中,分离出12株B群、9株D群多杀性巴氏杆菌,未分离出其他血清群;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耐药率最高,对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流行的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以B群、D群为主,且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需指导和监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研究查清了本地区流行的优势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群,找到了针对性敏感药物,这为该市羊巴氏杆菌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农畜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体。已经确认,自然界流行着这种细菌的四种血清型(A、B、D、E)。患败血病时,分离出的绝大多数巴氏杆菌培养物属于 B 血清型;巴氏杆菌病性肺炎时,除这种血清型以外,也分离出大量的 A 和 D 血清型。为了制订农畜巴氏杆菌病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法,必须研究不同病程时,在各种动物的病原体,其血清型的分布,用血清学方法对分离  相似文献   

9.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摇头瘟等。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一般菌苗很难与发病地区病原菌血清一致,从而造成免疫失败。虽然采用药物防控效果比较好,但需要长期用药,一旦停药后很容易复发.笔者经采用自家组织灭活菌苗接种病鹅,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严重影响养鹿业的发展.巴氏杆菌有许多血清型,鹿巴氏杆菌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健康动物肠道的常在菌,但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差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由兔场的鼠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该场病兔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血清型,对小白鼠、兔的致病力相同.而在某兔场的灭鼠期间,观察到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明显下降。因此认为鼠很可能是兔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一种健康带菌动物和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2.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摇头瘟等。常引起鹅的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其特征是高热、下痢、呼吸困难。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一般菌苗很难与发病地区病原菌血清一致,从而使免疫失败。采用药物防控效  相似文献   

13.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对分离自18省份的8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其血清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以血清A型为主,占96.4%(81/84);多位点序列分型可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5种ST型,其中ST129为主要流行型,占94.0%(79/84)。本研究为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某些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家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和野禽都可以感染。急性型以败血症死亡为特征,但也有呈慢性或良性经过的。我国近年来此病流行较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群众发展家禽生产的积极性。据国外报导,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有不同的血清型,其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 mul)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研究,Carter和Namioka分型方法一度为人们所接受,进一步研究证明这种血清型系统不存在型相关免疫。这可能是目前根据Carter, Namioka血清型异同选择菌苗不  相似文献   

16.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菌,能够造成多种动物的巴氏杆菌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既是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又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依据LPS血清学反应,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16个血清型。与大多数革兰阴性菌不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脂多糖不含O-抗原,仅由类脂A和核心寡糖两部分组成。近年来人们通过质谱检测和基因测序陆续揭示了这16个血清型核心寡糖的化学结构和合成基因。研究表明,各血清型内核心寡糖结构十分保守,合成基因分散存在于基因组;外核心寡糖的化学组成具有多样性,其合成基因成簇存在,形成外核心寡糖基因簇。虽然有些血清型共享同样的外核心寡糖基因簇,但由于基因突变造成它们外核心寡糖结构的异质性。研究还发现核心寡糖的结构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有关。作者在本文中综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16个血清型的核心寡糖的化学结构、基因组成及其结构与毒力的关系,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禽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fowlcholera),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引起的鸡、火鸡、鸭、鹅和鹌鹑等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暴发和流行表现突然、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苗的防疫作用具有局限性,使得禽巴氏杆菌病仍在我国有些地区发病严重,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养禽业的威胁之一。主要对该病的病料采集和保存、细菌分离培养、细菌生化特性和血清学诊断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巴氏杆菌病为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所有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以及禽类对巴氏杆菌都有易感性。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根据荚膜抗原的构造分为A、B、C、D、E 5种血清型。存在多种血清型和免疫型是选择适当菌株以研制抗巴氏杆菌病生物制品的主要困难。巴氏杆菌病病原体是属于广谱致病性微生物,对每一种动物均有特异性,但也可能交叉感染。最近几年该病在潜江市广泛流行,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传统疫苗因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保护能力而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发现为研制适合各种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的广谱疫苗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以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致病性大肠杆菌O8s、O119、O18等菌株制备的兔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油乳与中药灭活菌苗。经实验室免疫试验和中间试验证明。该菌苗在免疫后第1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经攻毒试验证明,该菌苗的保护率为93%。免疫期为9个月,免疫效果普通反应良好。该菌苗在4℃可保存18个月以上。室温阴暗处可保存10个月以上。临床证明该菌苗能有效地控制巴氏杆菌病与大肠杆菌病在兔群中的流行,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