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人于2015年3月初至2015年6月初在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的动物门诊,接诊了2例典型产后瘫痪的奶牛.本文介绍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人于2016年3月初至2016年5月初在且末县畜牧兽医站动物门诊,接诊了2例典型产后瘫痪的奶牛.本文介绍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又称奶牛醋酮血病,是由于大量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的浓度增高所致.临床上以呈现顽固性消化紊乱、呼出气放酮味和一定的神经症状为特征.生化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及低血糖.本病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和缺乏运动的舍饲奶牛,尤其是3~6胎、产后3~6周的高产奶牛更容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人于2015年3月至5月初在库尔勒市畜牧兽医站动物门诊,接诊了2例典型产后瘫痪的奶牛.本文介绍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验证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分娩应激的效果,笔者对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和不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奶牛产后第7天的血钙、血磷、血糖和血酮(β-羟丁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血钙、血磷、血酮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血糖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奶牛分娩应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对促进奶牛产后生理代谢功能恢复、预防围产后期代谢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常发生在产后3周内,以饲养管理良好,3~6胎次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酮病可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发情延迟,繁殖率降低,以及出现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8年笔者共诊治28例奶牛酮病,经治疗全部痊愈.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特别是3~6胎次高产奶牛的多发疾病.目前对其发生的机理尚未定论,但引起该病的原因与其分娩前后血钙、血磷浓度直接有关.笔者在多年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临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研究资料,对奶牛低血钙性产后瘫痪、低血磷性产后瘫痪、低血钾性产后瘫痪、低血镁性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兽医临床工作者精准化诊断、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本病是发生于高产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随着乳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有逐渐多发的倾向。本病多见于营养好的3~6胎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0d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6周。该病主要表现为血酮、尿酮及乳酮增高,食欲减退,反刍迟缓,产奶急剧下降,严重病例在瘫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血病是奶牛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典型代谢病.多见于营养良好的第3~6胎高产奶牛.偶尔发生于第2胎。未见发生在第1胎。此病由于血液中丙酮含量过高而中毒.轻者引起生产障碍.同时出现低血糖.血中酮体增加:重者病牛产后瘫痪或完全衰竭死亡。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奶牛趴窝综合征是奶牛的常见产后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以头胎牛和老年牛多见,高产牛多于低产牛。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卧地不起,本病与传统生产瘫痪的区别在于单用钙制剂治疗无效。1致病因素1.1奶牛分娩后血钙含量低是重要致病原因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奶牛躺卧不起,常常因产后乳热症治愈后复发、治疗不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机能障碍性疾病,以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又称生产瘫痪.一般产后1~3d发病,多发生在6胎次以上的高产奶牛和体质较差的母牛,2~3胎次的中、低产奶牛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13.
在奶牛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不实施奶牛产后的护理措施。或者实施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奶牛的产科和代谢类疾病就会接踵而至,例如,乳房炎、乳房恶性水肿、乳热症(产后瘫痪)、酮血病、酸中毒、瘤胃积食、胎衣不下、真胃移位、真胃积食、真胃炎等奶牛产后综合症状,轻则花费巨大的治疗费用,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重则治疗不愈,不得不淘汰奶牛.为此,我们从饲养管理和预防措施上,提出奶牛产后的护理方法来避免和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选取40头经产奶牛,根据体重、胎次、预产期、上一泌乳期305d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产后的头3天喂给产后营养补充剂,研究奶牛产后营养补充剂对新产奶牛采食量、血液中血糖和血钙、产后疾病及繁殖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头3天喂给产后营养补充剂有增强奶牛产后食欲的作用,饮用后1小时奶牛血液中血糖血钙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4.02%,18.28%。繁殖方面试验组奶牛比对照组奶牛胎衣滞留发生率减少50%,子宫恢复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醋酮血病是奶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酸中毒症?多见于营养好的3~6月胎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0d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6周  相似文献   

16.
将健康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预产前28d按奶牛营养需要分别饲喂100%、120%、80%能量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的产奶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测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中神经肽Y和生长激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奶期低能量日粮饲喂,奶牛血中神经肽和生长激素浓度均高于其他2组,从产前14d至产后28d组间差异显著(P〈0.01;P〈0.05),提示低能量饲料饲喂干奶期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持续能量负平衡,严重的会导致高血脂而发生脂肪肝。主要发生在产后2~7星期,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在生产实践中,应定期对奶牛尿酮和血酮水平进行监测,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酮病,减少奶牛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酮血病是高产泌乳牛常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经产牛初产牛发病率高,青年高产牛比其他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一般在产后30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6周,其中亚临床奶牛酮血病的发病率最高,可以达到产后牛群的10﹪~30﹪。  相似文献   

19.
应用激素处理产后母牛对产犊间隔及卵巢状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LRH-A2和PGF2α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效果,选择产后适宜的激素处理时间,选用51头年产奶量在5 000~6 000kg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的时间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产后2周)、试验Ⅱ组(产后20~40d)、试验Ⅲ组(产后40~60d),分别用LRH-A2或LRH-A2+PGF2α进行处理,每组随机选择3头,用B-超观测处理前后奶牛的卵巢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奶牛产后2周用LRH-A2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为低钙血症病。这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低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大多数在产后3d内发病,一般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率较多,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多,产后瘫痪是威胁奶牛生命的重要信号。如果不及时治疗,且方法不得当,则可能导致奶牛死亡,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