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独叶草种群无性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布于秦岭不同群落类型中的独叶草种群无性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独叶草根状茎的长短随环境而异,最长的根状茎为125 cm,最短的根状茎为4.8 cm,81.7的植株根状茎长度在10~50 cm;(2)独叶草种群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调查的2 000余植株未发现由种子形成的实生苗;(3)独叶草克隆植株的产生是通过根状茎的断裂来实现的,一次断裂可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克隆植株;(4)独叶草种群最主要的觅食方式是根状茎延伸,其无性系的克隆构型为稀疏游击型;(5)独叶草种群的繁殖比率2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香果树自然种群生殖构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夷山香果树自然种群生殖构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香果树种群始花时间变异较大,可相差7 d左右,始花时间为7月中旬,8月下旬结束,花期约33 d;(2)生殖构件的数量与生境和树冠位置有一定关系,香果树纯林中生殖枝数显著高于其他种群,针叶林和毛竹林中香果树生殖构件分布相当。不同冠层之间生殖构件以中、下层显著低于上层,南向树冠显著高于其他各方向生殖构件数;(3)香果树花期和果期败育率高(81.45%和58.12%),并在不同生境和树冠位置产生显著差异,结实率低是其濒危主要原因之一;(4)主成分分析显示香果树生境中光照、坡向、乔木层盖度对其生殖构件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北陆蓝莓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进行研究,于2022年4—7月,分别在露地和温室2种环境下对北陆蓝莓4种水平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单花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25±1)、(20±1)、(12±1)和(10±1) d。在个体水平,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23,属于集中开花模式,具有较高的相对开花强度,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12。温室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期较露地蓝莓种群提前约30 d。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17±1)、(12±1)、(10±1)和(10±1) d。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45,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23。北陆蓝莓单花具有特殊的花部结构,其形状呈坛状、铃形,根据花瓣开口大小可分为4个阶段,即开花前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和开花末期。开花前期花瓣顶部未见开口;开花初期花瓣顶部开口1~2 mm,开花盛期花瓣顶部开口3~5 mm,开花末期,花瓣脱落。花序水平上开花数与坐果数、花期...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理解半夏独特的开花物候特征和生殖特性,对半夏花的形态学特征、个体开花散粉习性、居群开花物候及结实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夏群体开花规律呈单峰型,花期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花期长约58 d;半夏开花与散粉的日变化规律均呈倒单峰型,开花高峰期为7:00—11:00,而花药散粉高峰期为7:00—9:00;散粉持续时间为47.22 h,个体花期持续时间、花序开放进程、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和种群花期历时分别为18、13、5.3、51.5 d;花序开放进程与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以14 d和6 d出现的频率最高。半夏花不具虫媒、风媒花特征,传粉完全依靠花粉的自然散落,这可能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始花时间分别与开花率和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花期长度和开花率分别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率、结实率与半夏个体的块茎大小密切相关。综上,人工辅助延长半夏的花期和提高开花率有助于提高其结实率,进而提高有性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中熟和晚熟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为实验材料,采用碘-碘化钾(Z_2-KI)法和TTC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1)不同熟性披碱草的花粉活力存在差异,但其变化趋势有一定相似之处。在开花当天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并能维持3d~4d,花粉寿命为6d~7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1d~3d;(2)比较披碱草不同花期的花粉活力及花粉寿命发现,始花期和末花期的花粉寿命短,但盛花期的花粉寿命较长;(3)在开花当天柱头便有极强的可授性,能维持2d~3d,最佳可授期和传粉期为开花后1d~3d。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开花物候指标,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对分布于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内的多鳞杜鹃进行开花物候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多鳞杜鹃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初,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水平上花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4~25、22、13~15、7~9 d。单花开花进程依其开花形态和散粉特征可分为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散粉末期。多鳞杜鹃具有较高的花期同步指数0.815,开花进程呈单峰曲线,表现出一种"大量、集中"的开花式样;个体相对开花强度分布频率集中在10%~50%。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花期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花期持续时间及开花数与座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多鳞杜鹃开花物候在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植物个体开花物候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而开花物候在年度间的变异,可能是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主要是温度和降水量)引起的。"集中开花模式"、较高的同步指数和较长花期持续时间是多鳞杜鹃适应高山环境的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7.
赖草(Leymus secalinus)是分布较为广泛的长根茎型禾草之一,在对天然赖草种群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从构件入手,研究了赖草种群花期根茎、茎、叶及花序构件的数量特征以及能量分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生物量间的关系表现为根茎>茎>叶>花序;根茎、茎、叶、花序的表型可塑性不大,对于赖草种群来讲其表型特征是稳定的;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间及总生物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的生物量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变色石竹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为变色石竹的繁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布于天山西部的变色石竹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变色石竹的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花期同步性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始花时间、花期持续时间、开花数与坐果数的关系。【结果】变色石竹种群花期为5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种群花期历时120~130 d。单花花期为5~7 d,个体花期为18~20 d,花序花期为26~28 d。变色石竹个体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开花比例逐渐上升,在开花第16 d开后开花达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第24 d后结束。个体开花同步指数为0.81,说明其开花同步性高,开花较为集中。坐果率与开始开花时间呈负相关,与开花总数量呈正相关,而与花期长短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过度放牧,动物啃食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变色石竹种群减小和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从种群繁殖生物学特性角度考虑,对变色石竹种群保护应进一步加强,尽量消除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增加和保证种群具有较多的开花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种群更新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为多花指甲兰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记录温室栽培条件下多花指甲兰的花部特征和开花进程,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估算杂交指数(OCI)及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1)多花指甲兰5—7月开花,开放时有香味,单株花期约15 d,单花花期约10d。花蕾期为开花前1~5 d,初花期为开花后1~4 d,盛花期为开花后5~6 d,末花期为开花后7~8 d,凋谢期为开花后9~10 d。(2)总状花序,有1~4个花序,花序较长,密生数十朵花,整株花期一致。(3)在花蕾期,花朵还未开放时花粉已具备活力,部分柱头具备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在盛花期(开花5~6 d)达到峰值。多花指甲兰的OCI为4。(4)无论是否去雄、套袋,不进行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85.71%、88.00%、84.00%,均高于不进行人工授粉的植株。【结论】多花指甲兰自5月初开花至7月底结束,盛花期较短,持续约2 d。多花指甲兰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是需要传粉者传粉的自交和异交混合的...  相似文献   

10.
两个油橄榄品种的开花特性及橄榄园花粉流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甘肃省武都区油橄榄坐果率低、产量低的原因,以当地主栽品种‘莱星’和‘鄂植8号’为试验材料,观察油橄榄花期物候、单花特征及开放进程,检测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进行油橄榄园花粉散布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园5月进入花期,花期持续约12d,散粉盛期约3d;油橄榄单花微小,花瓣4枚,雄蕊2枚,雌蕊1枚,单花开放约3d;油橄榄花粉流密度分布在水平方向无显著差异,垂直方向随高度增加显著减少.温度是影响油橄榄园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与开花植株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0**、r=0.827**);日照强度是影响油橄榄散粉的主要气象因子,与花粉流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1*).油橄榄单花花粉量约90 000粒,胚珠4枚,P/O值约22 500;散粉初期‘莱星’和‘鄂植8号’花粉活力分别为(97.23±2.05)%和(95.21±1.05)%,散粉后24h下降至(60.41±1.54)%和(60.11±1.63)%;花后24h内,两品种柱头具有强可授性,花后约48h柱头可授性显著下降.甘肃省武都区油橄榄坐果率受花粉限制,不受传粉限制,花后24h内是最佳授粉期.  相似文献   

11.
油松种子园开花结实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油松种子园开花生物学特性、球花分布规律、花粉密度与飞散规律、种实产量预测、种实品质差异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培养基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紫珠属植物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开花过程、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单花花期均较短暂,开花24h后即完全凋落。在含200mg/LH3BO3+100g/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24h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萌发率分别可达90.03%和91.68%;开花前48h至开花后8h,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柱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授性,以开花后3~8h可授性强。杂交授粉结果表明,花后3h进行授粉,座果率介于50%~100%之间,证实了上述体外可授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授粉操作的熟练性是影响座果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散粉时期与柱头可授期具有同步性,为两者之间开展杂交育种并获得杂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培养基法和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对紫珠属植物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开花过程、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单花花期均较短暂,开花24 h后即完全凋落。在含200 mg/L H3BO3+100 g/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萌发率分别可达90.03%和91.68%;开花前48 h至开花后8 h,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柱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授性,以开花后3~8 h可授性强。杂交授粉结果表明,花后3 h进行授粉,座果率介于50%~100%之间,证实了上述体外可授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授粉操作的熟练性是影响座果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白棠子和老鸦糊的新鲜花粉散粉时期与柱头可授期具有同步性,为两者之间开展杂交育种并获得杂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独叶草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的地理分布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1.独叶草仅分布于我国西南与西北的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中高山地带,分布海拔2 510~3 975.5 m;2.独叶草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适应范围狭窄,在秦岭仅生长于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金背杜鹃(Rhododendron clementinae subsp.aureodorsale)林、牛皮桦(Betula utilis)林、箭  相似文献   

15.
对滇西南地区滇龙胆草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生长特性、繁殖特性、开花物候以及资源状况等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滇龙胆草的野生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仅为间断分布且种群内的植株数量较少,自种子萌发至植株开花结实需3年以上;开花后及时授粉,传粉方式以自花传粉为主,授粉后5~8 d子房开始膨大,果实成熟期为60d左右,自然状态下结实率(88%)较高但种子萌发率(0.3%)较低;分蘖繁殖能力较低,每丛1年仅萌生1~2条茎;野生生境下滇龙胆草群体的更新主要是通过有性繁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独叶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学特征、植物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种群生态、繁育生物学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对近年来濒危植物独叶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价值和保护措施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独叶草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凤眼莲有性繁殖与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18.
对‘鲁刺1’(R.pseudoacacia‘Lu Ci 1’)、‘鲁刺7’(‘Lu Ci 7’)、‘鲁刺9’(‘Lu Ci 9’)、‘鲁刺57’(‘Lu Ci 57’)、‘鲁刺68’(‘Lu Ci 68’)、‘鲁刺152’(‘Lu Ci 152’)、‘兴刺1’(‘Xing Ci 1’)、‘兴刺15’(‘Xing Ci15’)、‘晋刺4’(‘Jin Ci 4’)等20个刺槐无性系的开花物候期、生殖器官形态结构、花粉活力、人工授粉结实率、杂交种子发育期及杂种发芽率等开展了试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无性系在鲁中南山区开花物候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单株开花持续时间5~7 d,单朵小花开放时间为2~3 d。花粉采收后干燥24 h和低温贮藏5 d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6~8 h,萌发率分别为22%和20%。自人工授粉至种子生长发育成熟需要80~90 d。不同无性系组合人工控制授粉结实率差异较大,平均结实率8.47%,最高为21.28%,最低为零,‘鲁刺68’、‘兴刺15’和‘晋刺4’生殖能力较强,适宜做杂交父本;‘鲁刺57’和‘鲁刺152’作母本的组合结实率较高,且杂种发芽率较高,生殖能力较强,适宜做杂交母本。杂交种子2个年度(2013年、2014年)播种发芽率分别是22%和23%,不同无性系组合发芽率差异很大,最高达50%,最低为零。  相似文献   

19.
虞美人开花结实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年生虞美人花蕾至果实发育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虞美人单株有由上往下开花的习性,单花开放2~3 d,5月进入盛花期,单株开花数20~50朵。虞美人花期和果期重叠,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20~25 d,不同位置的果实发育程度不一致,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