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灾后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7月21日开始,改种玉米播期每推迟1d,成熟期平均推迟3.678 6d,吐丝期推迟2.250d;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变化对秋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日均温每下降1℃,吐丝至成熟的历则延长3.434 4d,成熟期推迟10.024 4d;播期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灾后改种玉米每迟播1d,每穗粒数下降13.925粒,千粒重下降6.775g,理论单产下降562.821kg/hm2;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的变化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规律为日均温度每下降1℃,每穗实粒数下降40.157 4粒,千粒重减少17.084g,理论单产减少1 506.466 5kg/hm2。  相似文献   

2.
为集成苏玉29的适期晚播技术,明确苏玉29的适宜播期,本研究分别在沭阳设置7个播期、在盱眙设置3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苏玉29产量、穗部性状、光合能力、生育进程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梅雨和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地区,通过适期晚播将播种期推迟到6月底至7月5日,可避开不良天气对玉米苗期和灌浆结实期的影响;播种晚于7月5日,玉米的生长期短、积温不足,难以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7月20日以后退水田块可因地制宜抢时改种补种玉米、蔬菜、绿豆、荞麦等作物,市场上适宜改种的玉米、蔬菜部分品种种源充足,可以满足救灾改种需要。以下改种玉米关键技术供参考。1.适宜种植区域在湖北省沿江及鄂东南地区可种植早熟饲用玉米、鲜食玉米。2.选用适宜品种饲用玉米宜选用郑单958、正大12等早熟品种,鲜食糯玉米宜选用彩甜糯6号等品种,鲜食甜玉米宜选用金中玉、福甜玉98、鄂甜玉4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旱情带来的损失,研究制定了春季因灾绝产麦田改种技术预案,对因灾绝产的麦田,根据农时季节,指导农民因地制宜改种春花生、春玉米和春甘薯等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5.
在塔城盆地,打瓜因生育期短、经济效益好,常被用作改种作物,以降低农户在改种后的效益损失。本文总结了晚播打瓜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为塔城盆地晚播打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在疏勒县开展了复播玉米百亩高产示范,总结出疏勒县复播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力争早播、提高整地与播种质量、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灌水、科学防治病虫害、适时晚收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复播玉米产量和效益,为疏勒县复播玉米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亩均耕地水资源量仅为113.59 m^3,属极度缺水地区和自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区。全市总耕地面积1176.7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25万亩,玉米是沧州市主要农作物之一。沧州夏玉米播期一般在6月10~25日。2019年由于降水缺乏,土壤墒情不佳,夏玉米播期推迟,7月8~9日成为沧州地区夏玉米的最晚播期。  相似文献   

8.
阐述补、改种作物的生育特性,并总结补种晚粳稻、早稻、夏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提高补改种作物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业科技》2007,(7):56-56
6月中旬至7月上旬,达州市连遭两次特大洪涝灾害,此阶段正处于全市水稻孕穗破口、玉米灌浆结实和红苕走蔓结薯的关键时期,给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了较大影响。为迅速掀起灾区生产自救高潮,达州市切实采取以管补灾(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以防治稻瘟病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改补灾耐绝收的田块,及时改种夏粮和晚秋作物)、以扩补灾(扩大增种红苕、二季玉米)秋洋芋、蔬菜等作作物)、以养补灾(及时孵抱鸡、鸭、鹅等家禽及增养猪;牛、羊、兔等家畜)等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植栽培玉米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气候、温度、土壤等因素,选用优良玉米品种,并采取科学栽培方法,这样才能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保证农民的玉米种植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包括良种选择、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调控水费、适时除草、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晚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夏玉米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选择品种、板茬择墒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等,以期为夏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探索玉米不同播期对宿根甘蔗套种玉米的产量和土地复合产值的影响,为当地生产中甘蔗合理套种玉米提供参考。以当地广泛种植的甘蔗品种"粤糖93/159"和玉米品种"会单4号"为材料,在1年宿根甘蔗地设不同玉米播期处理:早播(2月10日)、中播(2月25日)、中晚播(3月12日)、晚播(3月27日),不播(对照)。研究不同玉米播期对宿根甘蔗和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玉米播期对甘蔗的出苗率、有效茎数、单茎重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玉米的生殖生长期天数、株高、穗位高、产量均呈递减趋势,且玉米播期与以上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蔗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中,选择适宜的玉米播期很重要。其中玉米中晚播(3月12日)的土地复合产值最高为75,564.57元/hm~2,除去玉米农资投入成本5,550元/hm~2,相对于纯种甘蔗60,428.31元/hm~2,可增加收益9,586.26元/hm~2。宿根甘蔗套种玉米可增加土地复合产值和经济效益,在3月上旬(中晚播)播种玉米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生产上小麦早播晚收、玉米晚播早收和缺乏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不利于黄淮海区实现玉米机收籽粒的问题。全国农技中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于2016年开始在河南开展了小麦玉米双机收模式试验,以筛选适宜的小麦玉米品种、确定合理的小麦玉米茬口、优化集成配套技术,为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通过培育选用早熟、籽粒脱水快、站秆能力强、抗逆、高产的玉米品种和早熟、耐晚播、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配套小麦晚播早收、玉米早播晚收的"双早双晚技术",能够在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5.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江苏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良种、机械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期晚收,以为当地的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适宜收获期,进一步探索玉米增产潜力,为"双晚"(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省农技人员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最佳收获时期应在比常规收获期晚10天,此时收获的玉米产量较高,又不影响小麦的播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全面展开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鼓励农民积极抢种、补种、改种,扩大迟播小麦、迟栽油菜、速生蔬菜的播种面积,加快畜禽补栏、水产补苗。1.种植业。尽快修复损毁基础设施,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突出抓好油菜、蔬菜、柑橘、小麦四大作物的灾后恢复生产,及时分析灾后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提出防治对策。科学评估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等方面的影响,做好应对倒春寒等灾害的准备,提早制定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全面展开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鼓励农民积极抢种、补种、改种,扩大迟播小麦、迟栽油菜、速生蔬菜的播种面积,加快畜禽补栏、水产补苗。1.种植业。尽快修复损毁基础设施,做好春耕备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播期对"四特"晚籼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确定"四特"晚籼稻的适宜直播日期,设置5个播期,以4个"四特"晚籼稻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四特"晚籼稻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随播期的推迟显著降低;除7月10日播种外,其他播期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全生育期积温和日照时数及利用率均以6月20日播种最高,6月30日或7月5日播种最低。综合考虑播期对产量、温光资源利用、安全齐穗成熟等因素的影响,6月20日是"四特"晚籼稻直播的最佳播期,但考虑到腾茬、农事操作等因素,最迟直播播期为7月5日。  相似文献   

20.
商丘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了商丘市玉米低产的原因,包括主导品种不确定及品种多乱杂、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及群体结构不科学、施肥不科学及重施氮肥、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减灾技术适时晚收等内容,为玉米的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