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3年3月上旬,河北省南部的曲周县及其周边地区气温骤降并出现了小麦冷害症状,4月中下旬再次出现了大幅度气温骤降天气过程。对此,笔者在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冀中南小麦玉米两熟区超吨粮田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曲周试区调查了这两次特殊天气过程及其对同期小麦生长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取东北地区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的气象资料以及玉米生育期资料,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指数,并对冷害指数进行EOF时空分解,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选取降水、气温及产量等资料,对2012~2013年度桓台县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春季低温冻害的相应对策。结果发现,2012~2013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期温湿条件适宜,小麦出苗均匀;冬前积温充足,利于形成壮苗;越冬期降水较多,利于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气象条件复杂,小麦冻害偏重,生育期推迟;后期光照偏少,风雨天气造成倒伏,不利于小麦充分灌浆,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雅安小麦各生育期气温、日照和降水等主要生态气候条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小麦的生育前期和苗期的湿害、花期的冷害、抽穗至乳熟期的阴雨寡照是本地区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生态气候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 1、气候因素 寒地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使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至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相似文献   

6.
一、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 1、气候因素 寒地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使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至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特点,对生育进程、叶蘖动态、个体与群体、灌浆速率及实测千粒重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表明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降雨总量略不足,但小麦需水关键期降雨充足,加上小麦生育期提前,后期温度适宜,灌浆速率高,粒重增加,有利于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8.
南方小麦积温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预测小麦的生育速度与生育期进程,对夺取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生育速度和各生育期进程,虽受多方面外界条件的影响,但是以温度的作用最大.年际间的冷暖差异,往往引起小麦生育期或收获期的大幅度波动,并导致小麦一系列病虫害或天气性灾害的发生,影响夏熟产量和后作的季节.在育种工作中,对早熟选系的准确判断,也很大程度受着各年温度变动的干扰.因而,小麦与温度的关系,尤其是小麦的积温特性,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近,我们根据江苏农学院1972年秋至1975年夏连续三年小麦分期播种试验的生育期记载,用当地相应三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积温特性的初步分析.分析的材料包括春性品种6个(内乡5号、安徽11号、台湾小麦、扬麦1号、万  相似文献   

9.
2014年济阳县冬小麦灌浆~成熟期出现了干热风、降水不足的不利气象条件,导致该县冬小麦提早成熟,但仍然取得了高产。针对这一现象,利用济阳县2013~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实测资料,与历年、2012~2013年相应气象指标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小麦生育年度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小麦提前成熟但产量仍然较高的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小麦越冬前积温足,墒情较好,光照适宜,苗情好于往年;返青~抽穗期气温偏高、光照充足、灌溉及时,使得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快速,群体发育明显;灌浆期间,适宜的气象条件使得小麦灌浆速度达到最大且灌浆饱满;5月下旬高温天气多,促进了冬小麦早熟。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由于低温所引起的生理性障碍称为冷害,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水稻在营养生长期遭受低温的危害,造成生育期显著延迟而导致减产的现象叫延迟型冷害.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小麦生产上频繁遭遇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冻害、后期倒伏和干热风等隐性灾害,对小麦持续增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河东区小麦高产创建专家组全面分析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情况,总结出本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隐性灾害,并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和大田推广示范,初步制定了一套适于河东区小麦生产的隐性灾害防控综合技术体系,旨在促进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和全区小麦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共4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通过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出苗至七叶、出苗至抽雄、出苗至乳熟、出苗至成熟)的热量指数及冷害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的长期变化、频率、气候倾向率及空间分布,以期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成怀  程筱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59-159,123
本文针对安徽省气候特点,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是指温室蔬菜生育期内遭受0℃以上低温,引起的生育期延迟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而造成减产的一类气象灾害。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多变,加之日光温室设施本身的不足,使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现象普遍性发生。为了预防和减少低温冷害造成的损失,笔者经过观察实践,对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七星泡农场的主要作物之一,小麦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小麦收成对农场的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小麦产量的高低不仅与整个生产生育期的气象条件紧密相关,而且收获期的天气条件对产量有极大的影响,麦收正值本地区盛夏季节,雨水充沛,大雨、暴雨及连阴雨天气经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迁安市冬小麦已全面返青,但近期种植户反映小麦返青后出现叶片变黄现象,而且面积不小。通过技术人员田间调查,分析了发生原因,总结了防治要点。1原因分析1.1品种抗寒性差。如果春季遇到倒春寒天气,容易造成小麦冷害(0℃以下造成的伤害为冻害,0℃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泰安市冬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对比分析法得出影响2012年泰安市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积温充足,底墒水充足,降水时段与小麦需水期吻合,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未出现低温冷害、干热风等不利的灾害性天气。不利气象因素:乳熟期遭遇干旱,不利于灌浆和千粒重提高。并提出了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8和2019年4月份安阳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天气,这种强降温天气发生的时间恰好为小麦的拔节—孕穗期,小麦本身的抗寒能力就比较弱,容易受冻,直接表现为小麦叶片发黄,叶片皱缩。本文作者通过智墒仪的测定,分析2018年4月份降温期间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灌水后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受低温影响变化不明显,低温冷害造成0~60 cm土壤温度规律性的变化,0~20 cm土壤温度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滑县是一农业大县,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县,常年种植小麦170多万亩,单产500多公斤,总产超17亿斤。冬小麦在滑县区域内生育期长达240天,跨越秋、冬、夏三个季节,自然灾害多,涉及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冷害、倒春寒等。随着小麦单产的提高以及耕作、品种、气候、机械等因索的影响,小麦病虫害越来越重,已成为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障碍。现就滑县近年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效果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受气候其品种等各因素影响,小麦栽培中,冷害现象比较常见,直接影响到小麦产量。本文分析了小麦栽培管理中冷害原因及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希望对我国小麦栽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