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对浙贝母的主产地、种植条件、栽培品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进行归纳与总结,针对浙贝母规模化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当地政府出台相关补助政策以引导产业发展,保障适宜种植区域种植浙贝母,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质量追溯体系;提升浙贝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程度;重视浙贝母种质资源安全;推进浙贝母药用部位及非药用部位的研发力度;注重精深加工,延长浙贝母产业链,助力浙贝母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助农增收奔小康。  相似文献   

2.
黄颂禹 《农家致富》2007,(18):31-32
海门是江苏省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浙贝母种植面积较多。近年来,根据浙贝母的市场行情,海门市采取了浙贝母与葡萄间作,同时在浙贝母倒苗后种植青毛豆的种植模式,一般亩产浙贝母1000~1250公斤。去除留种成本,以近3年浙贝母市价计算,亩产值在8000兀以上:葡萄于第二年开始产果,亩产300~500公斤,亩产值2000元左右;收青毛豆450~500公斤,亩产值800~1000元,合计全年亩产值超1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葡萄+浙贝母-青毛豆”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十浙贝母-青毛豆"是海门市推广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6m组合的两行葡萄中间种植浙贝母,与葡萄间作;在翌年5月上旬待浙贝母倒苗后种植青毛豆,9月青毛豆采收后采挖浙贝母出售,该模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模式的产量与效益,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浙贝母是"浙八味"中药材之一,主产区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宁波市鄞州区等地,苍南县于2 0 1 1年引进试种。为促进浙贝母在苍南县的种植推广,进一步提高药农的经济效益,介绍了浙贝母-甜玉米轮作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地下鳞茎,又名象贝、大贝、元宝贝等。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主产浙江、江苏,江西、上海、湖北、湖南亦有栽培。我市从80年代初就从浙江引进种植,我市浙贝母的种植面积最高年份在700公顷左右,由于种植浙贝母的效益大大好于我市其它的夏熟作物,因此近年我市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根据我们多年的种植经验,现将浙贝母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形态特征浙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厘米~50厘米,全株光  相似文献   

6.
浙贝母作为浙产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浙贝母市场行情的波动,浙贝母的种植效益波动较大。本文从施肥、大棚栽培、种植密度、轮套种、病害防治和繁殖方式等角度探究提高浙贝母产量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浙贝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浙贝母的产量、增值率、收益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浙贝母产量呈现递增趋势,并且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行距10 cm、株距10 cm的处理667 m2产量达到1 134.5 kg,行距20 cm,株距15 cm的处理增值率最高达到355.7%。结合当前浙贝母投入产出值,提出在不同行情下浙贝母种植适宜选择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浙江省东阳市形成了"‘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即在春季玉米种植时,先将春玉米与浙贝母套作,收获后在秋季再连茬种植秋玉米。为促进"‘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该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丽水市是浙江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业是丽水市八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6.36万亩,其中,浙贝母种植面积4 255亩。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种植效益,在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的支持下,丽水市农业局从2016年起开展浙贝母—甘薯高效循环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在龙泉市小梅镇高际头村创建了50亩浙贝母—甘薯高效循环  相似文献   

10.
浙中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充足,总体气候条件优越。长期以来是中药材浙八味中浙贝母和延胡索的主要产区,大多以浙贝母(或延胡索)-水稻二熟模式种植。近年来,缙云县的一些浙贝母(延胡索)产区,在浙贝母(或延胡索)生长后期套种一季甜玉米,形成浙贝母(或延胡索)/甜玉米-水稻三熟的种植模式,既稳定了浙贝母(或延胡索)和水稻产量,同时每667m2增收甜玉米鲜果穗800kg,每667m2增产值2000多元。既提高了耕地单位面积的产出,又增加了生产农户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浙贝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贝母主产地磐安的浙贝母品种进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磐安地区的浙贝母遗传相似性平均为0.639 9,这表明浙贝母品种间有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同品种的狭叶贝母在不同地区种植,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试验结果还发现,相同品种不同个体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由此表明当前浙贝母种质混杂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20,(9)
正1.浙贝母浙江是浙贝母道地主产区,全省种植面积6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左右,每亩单产200千克左右,总产量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左右。磐安、东阳、海曙、缙云、定海等地种植较多。"樟村浙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磐安浙贝母"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相似文献   

13.
硼是作物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为确定合理的硼肥用量对增加浙贝母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硼肥用量的试验,分析得出硼肥作基肥施用能有效促进浙贝母生长,显著提高浙贝母产量,每667 m2施用硼肥12.8 g以上较空白处理可提高浙贝母产量24.0%~32.0%,并结合硼肥用量对硼肥利用率的影响,提出浙贝母种植适宜的硼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药材浙贝母的产业现状、主要栽培模式的特点及茬口安排,重点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浙贝母的生产成本及种植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东阳市浙贝母种植情况,创新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生产总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模式的产量效益和关键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浙贝母的植物学性状、产量及贝母花和鳞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浙贝母的产量、植物学性状、贝母花及鳞茎中有效成分含量有直接影响。浙贝母种植后用稻草覆盖畦面的栽培方式,可以促进土壤保湿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减轻土壤板结,提高肥料利用率,且能有效提高浙贝母产量及有效成分贝母素含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需求量和浙江省种植面积的变化分析了浙贝母近期大幅降价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浙贝母传统施肥存在的弊端,探索新型复合肥在浙贝母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黄腐酸类复合肥、碳能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浙贝母生长发育及鳞茎膨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浙贝母主茎杆生长加快,株高与二杆叶片数增加,发病率降低,植株枯萎略有延迟,增产增效作用显著;不同肥料对当茬浙贝母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以及有效钾积累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下茬作物的合理调整施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对浙贝母三种抗逆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而种植中冷害是其生长的一大危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将培养于不同温度梯度下的浙贝母植株在常温下恢复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片中POD、CAT、SOD 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浙贝母中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因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恢复7 d与14 d后所测得的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变化,但基本符合温度骤变跨度越大、浙贝母恢复越差这一现象;也说明浙贝母自身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恢复性,但温度骤变对其生理代谢有危害.  相似文献   

20.
浙贝母是浙江省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肥料使用量大,在磐安县道地药材产区,进行有机肥加化肥减量效应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化肥减量效应,指导产区耕地地力提升,推进浙贝母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