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解决干旱荒漠区沙丘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从荷兰Groasis引进Waterboxx保水、节水造林器及技术,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在甘肃省民勤县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上,用梭梭、花棒、柠条锦鸡儿、柽柳等固沙植物进行造林试验,采用直观统计观测的方法,研究Groasis Waterboxx在沙丘上造林后的风蚀、温度、保水和苗木成活率情况。[结果](1)春季用Groasis Waterboxx沙丘造林技术,流动沙丘风蚀情况比半固定沙丘严重2.0~6.0倍,造林效果差;从沙丘迎风面不同部位的风蚀情况来看,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总体均表现为:顶部中部底部;(2)Groasis Waterboxx沙丘造林技术在高温季节能有效降低苗木根际土壤地温近50%,保护苗木免受高温灼伤,促进苗木生长;低温季节还能有效保持根际表面地温在5℃左右,防止苗木遭受低温冻害;(3)Groasis Waterboxx沙丘造林技术能使苗木周边0—40cm表土层含水量长期保持在6%~12%,保证苗木成活期的水分持续供给;(4)Groasis Waterboxx沙丘造林技术能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30%~60%。[结论]Groasis Waterboxx沙丘造林技术在半固定沙丘造林效果优于流动沙丘,能够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林业工程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至关重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提高育苗及移植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树苗成活率,为生态保护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持。为此,对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中重要环节的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率,减轻风沙危害,在位于北京市北部的延庆县龙庆峡荒滩布置固体水造林的应用试验.试验过程中调查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并应用统计软件S-PLUS分析、研究固体水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造林后的前3个月内,固体水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成活率均超过90%;固体水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的影响呈相应增加趋势;固体水缓释供水、持续供水和无渗漏等特点,使固体水造林技术更适合在干旱缺水、灌溉困难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林业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国采取了有效措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消耗问题,在林业事业中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让林业资源发挥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其中,在技术投入方面,苗木造林与移植造林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不仅提升了苗木成活率,同时也对林业结构起到优化作用。基于此,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意义入手,讨论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及苗木移植造林技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5.
水分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祁连山东端乌鞘岭自然保护区干旱地块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难题,应用推广了机械钻坑深植覆膜综合抗旱云杉造林技术。对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立地条件下应用机械钻坑深植覆膜综合抗旱云杉造林技术,提高了生态造林苗木成活率,增加了苗木生长量,解决了半干旱、干旱林区的造林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
苗木氮素指数施肥是以肥料中N的含量为指标来确定肥料施用量,进行指数施肥的施肥方式。指数施肥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指数养分承载理论,90年代成为苗木施肥研究的热点,涌现了大量关于不同树种、不同供养量和供养配比的报道,2000年后开始关注施肥过程中苗木根系的变化及苗木出圃后的造林效果,现在苗木氮素指数施肥已成为国外容器苗培育的首选技术。这种苗木施肥方法具有比常规施肥方法更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改善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等特点,同时还可避免肥料浪费和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苗木氮素指数施肥将对高质量苗木的培育和减少施肥产生的环境污染产生重大的实践意义。针对我国的苗木氮素指数施肥研究现状,后续可增强对经氮素指数施肥后的苗木的造林效果、大田试验以及氮素指数施肥和水分的合理搭配等实践生产技术的研究,促进氮素指数施肥在苗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政府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我国的绿化面积也越来越大。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的成活率是评价绿化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在实际苗木移栽过程受诸多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影响,苗木移栽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枯死、假活等现象,严重影响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因此研究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移栽前、移栽中及移栽后三个方面分析苗木移栽技术,旨在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提高造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苗圃培育模式也变化巨大。目前,容器中育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林业苗圃培育,这是一种快速种植苗木的方法,苗木栽培生长率和成活率都非常高。这种方法培育苗存活率高、质量好,能快速放入造林市场,同时,育种周期短,可有效提高幼苗在对冷热环境中的生长适应程度。基于此,探讨林业苗圃培育行业中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详细阐述其优势,并分析其栽培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闻喜县实际情况,提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干燥、风大天冷和春季干旱,人为因素是苗木质量不高、栽植不认真、管护工作不到位。针对具体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整地要提前、鱼鳞坑集水面积要大、苗木质量要高、栽植要认真、实行"保证金"制、严格管护、应用新技术等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中,除了对生产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外,对于造林工艺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林业工程苗木培育过程包括4个环节,即育苗、造林、经营和伐木,各个环节之间密切互动和补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后续的林业工程质量。基于此,主要对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进行客观阐述,旨在提升林业工程的苗木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严重,水保造林工程损失很大。在造林实践中,用ABT生根粉溶液喷根、树周地膜覆盖和根部土壤施用保水剂的抗旱节水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较详细地介绍了ABT生根粉、地膜和抗旱保水剂的作用、选用及苗木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造林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的手段,导致最近几年大部分地区苗木成活率出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对山西省关帝林区实施荒山绿化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相关造林技术人员对目前现状的发展非常堪忧,容器苗造林技术,采取了营养造林的手段,大力提升了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由此,针对山西省关帝林区造林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提高山地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方式、造林季节、保墒措施、苗木处理、整地深度、造林坡向等技术措施对提高山地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其结果可为生产部门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秋季是北方造林的黄金季节,具有造林成本低、明春苗木易成活、见效快的特点。近日,平泉县水保局成立了水保秋季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苗木检质、调运、栽植等环节的协调检查指导工作。为更好地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任务,促进全县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高栽植苗木成活率,发挥工程效益,县水保局抢抓有利时机,搞好秋季栽植。苗木栽植中,依据平泉县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利项目设计要求,水  相似文献   

15.
香樟广泛分布于安徽各地,是特用经济林树种,不仅可以作为建筑、家具、雕刻工艺的原料,其干、叶、根还可用于提取樟油、樟脑和芳香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香樟人工造林面积增加,有力促进了林业经济和生态林业的发展。主要分析了育苗技术、苗木移植、抚育管理等香樟造林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促进香樟造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区域油松造林中施用BGB微生物菌剂对油松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变化,为BGB微生物菌剂在黄土丘陵地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在不同坡面处施用3种量的BGB微生物菌剂,观察不同量的处理对油松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BGB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促进苗木树高、地径的增长;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且影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坡度的降低而变大。其中对土壤中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影响最显著;BGB微生物菌剂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含水量,并且在土壤20—40cm处作用较明显。[结论]BGB微生物菌剂对油松造林成活率、生长量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容器育苗造林具有节水抗旱、成活率高的优势,在容器苗根系可形成自带基质,其不仅不会松散脱落,而且具有较高的肥力,在苗木起苗、运输时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苗木根系的完整性。造林时将完整的根系植入造林地,可为苗木生长提供较好的过渡期,且造林后会有较长的缓冲抗旱期,大大延长了造林季节,提高了干旱地区、瘠薄石质山地、沙滩荒地的造林成活率。基于此,主要针对容器苗造林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滨海沙地常年风大、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等恶劣的造林环境,研究耐盐保水剂对滨海沙地厚荚相思生长生理和成活率的影响,为保水剂用于滨海沙地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保水剂水凝胶使用量在1 000-2 000 g/株时,不会显著改善厚荚相思的生长生理指标;当使用量为3 000-4 000 g/株时,土壤能够重复多次吸收、贮藏较多的雨水,从而长时间保持较多的水分,供苗木在无雨的干旱时间利用,延缓旱情,并能够显著提高苗木叶片水势、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保持根系活力、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相对稳定,减轻干旱对造林苗木的胁迫;与对照相比,苗木的树高、胸径、树冠分别提高0.52-0.74 m,0.6-0.8 cm和15-25 cm,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26.9%-32.2%和20.1%-36.5%。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采用覆盖造林技术,覆盖物选用普通农用塑料薄膜和草类,覆盖塑料薄膜与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幅度分别为2%~17%和17.1%~32%;覆草提高成活率的幅度低于覆膜。试验结果还表明,覆盖不仅能显著促进当年苗木的生长,而且也能促进幼林的生长,其原因主要是提高了林地的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20.
石灰岩地区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侧柏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实地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容器对苗木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而以直径3cm、高10cm的塑料薄膜无底筒状容器为好,成本低、重量轻,可满足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大面积造林试验表明,侧柏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在石灰岩地区的干旱阳坡应大力推广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