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简介国内外对城区内山体保护的实践,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城区山体概况;对自贡市城区内自然山体景观格局,城区内自然山体分布现状,城区内自然山体与城市的关系,城区内自然山体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建议性地提出城区自然山体保护原则与策略、自然山体利用原则与策略。城区自然山体保护策略是:控制城市山体公园,控制建筑高度管理,控制山体绿线,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保障规划实施。城区自然山体利用策略是:充分利用山体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根据山体自身功能开发定位山体,营造山体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煤矸石堆场径流污染特征及其对溪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中部关闭煤矿区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及其沉积物进行样品收集与分析,探讨了降雨-径流下煤矸石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及其对周边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水的pH值变化达2.64~6.38,污染物以SO2-4,Fe和Mn为主,其浓度变化受煤矸石类型及降雨强度的影响.径流沉积物在静置或扰动下浸水3~28 d后,上覆水的pH达2.78~3.71;SO2-4,Fe,Mn的浓度变化分别为27~160 mg/L,0.3~3.9 mg/L,0.6~2.8 mg/L.降雨-径流下关闭煤矿区煤矸石堆场的地表径流对周边水体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体酸化及Fe,Mn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指出了城市修复规划工作程序中的重点环节,强调重视生态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目标和统筹协调有序规划的重要性。针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绿地、山体、水体及棕地的生态修复措施应加强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考量。强调了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应以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恢复为目标,努力达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指出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顺利实施应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规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城市建设对周边水系河流生态特别是生态基流影响研究薄弱的问题,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及城边水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兴城市城区建设与周边水系生态基流内在联系,为流域生态用水规划和河流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最枯月平均流量法计算河流生态基流量,以河流最枯月月均流量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间的关系确定保护河流生态功能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警戒值,并从输沙消污角度研究了城区建设对保障生态基流的影响。[结果]①杨凌城边的渭河、漆水河和小韦河需要保障的生态基流量分别约为6.0,0.2和0.1 m~3/s,宜作为杨凌示范区用水规划和3条河流水资源调配的依据;②小韦河最枯月月均流量与杨凌示范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指数函数规律,保障小韦河生态基流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警戒值约为60 km~2;③小韦河水体总氮和总磷月均浓度总体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小韦河冬、春两季高污的现状使其生态基流的保障问题更加严峻和迫切。[结论]杨凌示范区城市建设与保障城边河流生态基流特别是小韦河生态基流的关系密切,海绵型城市建设是今后新兴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水域水体波谱库的构建能够有效应对快速监测水库水质的需求,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信息支持。在分析水体波谱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流域水系的三大流域七大水系,利用Arc GIS软件与ERDAS软件建立了辽宁省主要水系的波谱库,为后续的水土保持、水质监测以及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雨水径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湖校区为研究对象,以润溪湖为受纳水体,通过对路面雨水径流及湖水在雨前、雨中、雨后的水样进行pH、浊度、SS,COD,TP和氨氮指标测试,探究各项污染物浓度在三个阶段的变化规律,对水体水质作了综合评价,进行受纳水体污染物浓度增加值与雨水径流水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雨水径流的汇入,使受纳水体的pH有所降低、其余5项指标浓度均有所增加,水质类别从Ⅳ类水增加到Ⅴ类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著,说明雨水径流的汇入是造成水体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显著性相关回归方程可用于推算该区域内受纳水体污染物的增加量,预测水体污染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解决由城市雨水径流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保护带是介于农地和水系间的永久植被区,具有拦截和减缓径流,提高入渗,减轻化学物质对下游水系中水质污染的作用,保护带是实施土壤保护计划的关键措施。通常保护带沿田边等高布设,拦截径流,然而对田间情况和径流方式的空间分析表明,这种等宽保护带拦截效率受限。美国生态学家Dosskey等人,提出利用精准空间信息、技术及相关过程等实施精准保护,可用来完善保护带的设计、提高保护带拦截效率。精准保护可将精确景观数据和数学模型有机地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并分析径流的空间状态,根据各种径流特性设计变宽度的保护带,从而达到更好的拦截径流和泥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太湖周边选择两个地质构造不同的山体,运用137Cs示踪法分析了137Cs分布和土壤侵蚀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岩山体黄棕壤的137Cs含量表层大于底层,岩浆岩山体黄红壤137Cs含量中部高,表层和底层低。岩浆岩山体坡面的土壤侵蚀变化情况为:坡顶>坡上部>坡中部>坡底;沉积岩山体坡面土壤侵蚀变化为:坡中部>坡下部>破上部。研究区土壤侵蚀整体而言为微度或轻度侵蚀,在太湖周边区域未经人为扰动的山体表土移动运输程度很小,不会对山前平原和太湖水体造成明显影响,土壤流失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周边的山地取土、取石,留下了大量破碎、裸露的山体,严重破坏了地表结构,既影响了城市周边山地的生态景观,也极易引发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对裸露山体的整治和植被恢复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岩壁修理改造利用、耕作层重建与土壤改造、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育、人工造林配套技术、小流域综合整治等技术措施,以期为裸露山体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山东省滨州市城区的地表热环境和水体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为城市水体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4年的Landsat影像,使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进行归一化以分析不同用地类型地表温度分布特征,通过在温度测线上布设温度点的方法和水体特征统计,分析水体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1)夏季地表温度表现为:建筑用地耕地林地水体,冬季耕地林地建筑用地水体,夏冬季平均热等级表现为:建筑用地耕地林地水体。(2)水体温度调节作用与距离表现出较强的非线性关系。(3)大面积水体有更好的降温效果;在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多个小面积水体将比单一大面积水体有更大的温度调节面积。(4)水体周边非建筑用地比例增加会提高水体降温影响范围。(5)水体面积较小时,周长面积比越小,则水体降温影响范围越大。[结论]滨州市城区水体的温度调节作用与距离表现出较强的非线性关系,并受到水体面积、边界复杂性和周围用地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达坂城湟渠水系周边区域未来主要为城市居住区、教育用地,聚集了大量的城市居民。随着居民对景观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渠道改造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景观品质的提升首先是对水系的整体改造,呈现出水的多种形态,带给景观环境更丰富的变化,同时以水系将不连续的景观元素串联形成完整的景观系统,也是对景观环境综合品质的进一步升华。随着水体的改造,水体周边区域环境的综合提升也将是整体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由此带动周边居住区小气候的逐步改善,为宜居城市、田园城市作好铺垫,使今后区域环境的开发建设以及养护管理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次湟渠水系改造工程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城市水土流失与城市防洪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市的水系特征,分析了现有城市水土流失特点,根据不同保护区域,确定相应的城市防洪标准,并提出了深圳市主要河流水系统的整治对策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观察地表径流污染水体的过程及分析其制约因素表明,在此过程中水文状况及被人类活动加剧的水蚀与风蚀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研究地表径流,水蚀及其制约因素对水质影响的现状,只能大致预报水体的污染状况。如果不考虑某些建议,那么当前就甚至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办法。评价地表径流进入溪流、冲沟和下水网入口处的污染物的浓度,比评价扩散源的污  相似文献   

14.
坡面水系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坡面水系工程是引导坡面径流、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将不同形式的坡面水系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截短坡面流水线 ,拦截地面径流 ,防止坡面冲刷 ,起到滞洪、沉沙、保护坡面水土资源和土壤肥力的作用。介绍了常见坡面水系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仅次于农业污染的第二大面污染源。地表雨水径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营养物,若直接排放到城市水体中,会给城市水体造成污染。生物滞留设施作为一种LID原位雨水径流控制措施,水质净化效果非常突出,但也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对营养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且很不稳定。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生物滞留设施的研究及运行现状,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除磷效果的措施,以期为生物滞留设施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东北地区两种主要土壤类型(黑土与白浆土),配置不同含沙量供试水体,观测水体浊度值与光谱反射率,分析含沙量与浊度、光谱反射率及其几种光谱变换值的关系,探讨了利用水体浊度与光谱特征反演径流含沙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水体浊度值与含沙量呈显著正相关,但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分析显示二者关系精度还不尽理想。光谱变换的含沙量反演模型中,黑土反射率与白浆土反射率的对数验证精度较好,但均低于浊度方法。利用浊度值与光谱特征共同反演径流含沙量的结果表明,黑土反射率的倒数与浊度、白浆土反射率的对数与浊度共同推求含沙量的方法拟合效果最佳,同时降低了误差,提高了精度。研究结果可为水土流失自动化监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的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的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的合理限度与发展模式的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的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的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太原市的水系及水体状况,在分析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为进一步修复与建设太原市水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措施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以济南市兴隆试点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SWMM雨洪管理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前后雨水径流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控制雨水径流量、改善地表径流水质;海绵城市建设后,重现期为1~10 a的2 h短历时降雨事件中,研究区域场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升了41.7~44.5百分点,排放口出流量峰值降低了5.4%~87.9%,峰值时刻延后了3~20 min;与周边未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区域相比,经过建设的区域排放口出流中总悬浮固体、氨氮、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值分别削减了89.18%、60.32%、58.21%和42.96%,进一步研究发现,建设海绵城市措施中的生物滞留单元和雨水花园能够减少氨氮、总氮和总磷污染,而透水路面对雨水径流中固体悬浮污染物的滞留吸附有着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透水面是城市的基质景观和地表覆被的典型特征,主导着城市景观格局与过程,也是城市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Landsat ETM+卫星影像探测获得昆明市2000-2010年3个时相的主城区不透水面信息,采取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进行水体的剔除,排除水体对不透水面提取精度的影响。利用城市不透水面与植被覆盖度负相关的联系,进而提取研究区不透水面信息。所提取信息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出城市扩张的趋势,以及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主城区的不透水面面积在近10a间明显增加,城市不断地向郊区扩张,极大地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郊县植被覆盖率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