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国民对生鲜蔬果农产品的品质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农产品在采后储存、流通过程中的保鲜处理变得尤为重要,农民们可以从好的保鲜效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这都需要贮藏保鲜技术的支持,进而推动了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此,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果蔬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以及各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保鲜效果,同时,对我国未来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小建议。  相似文献   

2.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该文论述了国内外果实品质的无损伤检测技术,果实分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介绍了果蔬贮藏库的现代设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果蔬贮藏保鲜的新技术及研究进展,包括: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应用、利用调压技术贮藏、臭氧及负氧离子保鲜、利用生物技术保鲜、静电场处理贮藏、低剂量辐射处理保鲜,以及细胞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等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最后提出了中国果蔬贮藏保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天然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农产品采后保鲜始终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果蔬进行保鲜可以减少化学合成杀菌剂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并有效防止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能够应用到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主要是天然香辛料和部分中草药, 其提取物对果蔬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天然防腐保鲜剂的活性成分大多是挥发性精油,主要通过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膜或者能量代谢途径达到抗菌效果。天然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有浸蘸、熏蒸、喷洒或与保鲜纸及涂膜剂等载体相结合,但目前尚缺乏成熟的产业化应用技术。发展植物源果蔬保鲜剂的未来研究应集中于确定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与构效关系,以及产业化应用的系统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4.
电解水技术是果蔬采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的热点技术,该文对电解水抑制微生物、去除农药残留和提质延时保鲜3个方向开展技术总结和机理研究综述,并从电解水技术在采后果蔬的处理方式和专利申请方面对其应用性开展应用分析。总结发现,1)不同类型的电解水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研究不完善,酸性电解水较碱性电解水研究更丰富;2)酸性电解水是有效去除食源性致病细菌的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但酸性电解水对果蔬腐烂真菌的抑制研究还不充分;3)电解水可以有效去除果蔬表面农药残留,在机磷农药上阐明了具体机理,对于有机氯、菊酯农药的降解研究不足;4)电解水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果蔬的抗性、缓解果蔬低温贮藏冷害并抑制鲜切果蔬褐变;5)目前电解水应用方式较为单一,不适宜所有果蔬保鲜处理流程,技术专利申请较少。通过本文梳理归纳以期为电解水技术的工程技术应用拓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果蔬减压保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在减压条件下可以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果实内源乙烯的生成量,从而延长果实的衰老过程,是比较理想的果蔬保鲜方法。我们研制了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减压保鲜试验设备,能自动检测并打印出试验过程中贮藏罐内的压力,温度、氧、二氧化碳的数值,并能自动调整,给试验工作带来许多方便。通过无锡水蜜桃、蘑菇的减压保鲜初步试验,证明减压保鲜技术对鲜嫩果蔬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然冷资源利用中的相变传热和果蔬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使利用自然冷资源贮藏果蔬的研究进一步向实用化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屋外水箱自然状态结冰贮冷的测定和解析,建立了估算水在自然冷风中传热和相变的简易计算模型;还通过小型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柜的贮藏实验,证实了这种新式保鲜方法对家庭式贮藏的利用前景。该文还报告了世界第一座大型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库的部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果蔬贮藏所需环境恒定高湿度的精准自动控制,该文作者以净化水和压缩空气为原料,采用特殊的雾化器、湿度传感器及微电脑控制终端等组件,设计组建了干雾湿度控制系统,可喷发2~10μm的水雾离子均匀扩散到环境空气中,提供90%~98%的精确高湿度。加湿性能及加湿效果测试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实现果蔬贮藏库内恒定湿度的精准自动控制。果蔬贮藏保鲜应用试验表明,干雾湿度控制系统可有效防止未包装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的失水失质量,延长其贮藏保鲜期1倍以上。作为采后果蔬贮运保鲜加湿的技术,干雾湿度控制系统具有低温下高湿度不会凝露滴水,库内呈"干爽"状态,节能环保,节约劳动力等优点,可替代采用聚乙烯薄或袋的保湿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9年 1 2月 2 9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王群教授主持的 97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湿冷保鲜系统”在海口市通过鉴定。专家组认为 :该项成果在利用低谷电力机械蓄冷、果蔬压差预冷、高湿低温环境以及臭氧的协同作用进行果蔬等新鲜农产品预冷和贮藏保鲜的系统配套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课题组研制的湿冷保鲜库操作简便、节省投资 ,可广泛用于农产品产地预冷、销地和运输途中的保鲜作业 ,也可作为饭店和食堂的保鲜设施。该项技术是王群教授自 1 992年从英国归来后 ,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 ,历经六、七年时间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果蔬可食涂膜保鲜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论述了影响果蔬贮藏过程中的成熟和衰老的因素,分析了可食涂膜保鲜法的成膜材料、应用效果及涂膜方法。可食涂膜保鲜对延长果蔬的保藏期具有优良的效果,但因影响保鲜效果的因素较多,目前在国内可食涂膜还未广泛的应用。从仿生理论着手,分析耐贮果蔬表皮的形貌和成分,对完善果蔬涂膜保鲜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可食涂膜还可作为某些可延缓果蔬衰老或品质下降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形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包装,使可食涂膜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子具有独特的风味、酸甜可口、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李子普遍上市于高温季节,不易保存,并且国内对李子的贮藏保鲜的重视力度不大,保鲜技术较为单一、相对国外落后,因此各种采后保鲜贮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总结列举国内外李子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李子贮藏保鲜技术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的保鲜加工设备和保鲜加工技术快速出现,提高了果蔬保鲜的效率。但由于受到果蔬生产销售季节性的局限以及果蔬容易腐烂的特性,果蔬旺季销售依然存在着部分果蔬未能及时销售而腐烂的风险。因此,改进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促进果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介绍分析果蔬相关的保鲜和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冷藏车温度场不均匀度对蔬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果蔬的品质,研究了冷藏车厢内部的温度场。冷藏车内合理的温度场,可以保证冷量的均匀分配,节约能耗,降低干耗及冻害损失,提高果蔬保鲜质量。该文以质量损失率、细胞膜渗透率、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均匀度分别为3.71、5.68和8.36的温度场中贮藏的3种蔬菜(娃娃菜、尖椒和金针菇)品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冷藏车内温度场的均匀程度与果蔬保鲜的效果成正比关系,不均匀度较低的温度场中贮藏的果蔬保持了较好的新鲜度。该文研究为冷藏车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乙二醇蓄冷库性能及其在黄冠梨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果蔬贮藏保鲜设施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促进产地冷藏设施建设,研制了以乙二醇为载冷剂的蓄冷库,并对该库的性能、贮藏保鲜效果和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冷库用于果品贮藏保鲜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乙二醇蓄冷库的平均温度为0.18~0.32℃,测温点间最大温差为0.8℃,好于对照冷藏库。结果说明乙二醇蓄冷库的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有利于保障果品贮藏品质。乙二醇蓄冷库和对照冷藏库用于贮藏黄冠梨,贮藏效果差异不大。一个贮藏周期一间容量30t的乙二醇蓄冷库,用电量略高于对照冷藏库;但因实行峰谷电价,运行电费仅是对照冷库的75%。总体来说,与对照冷藏库相比,研制的乙二醇蓄冷库性能优良,保鲜效果理想,运行成本更低,是实施峰谷电价地区适宜的果品贮藏保鲜设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利用冷资源贮藏生鲜农产品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利用水在固液相变时可以放出或吸收大量潜热的性质,以水为基质储存和利用寒冷季节的冷资源,用于生鲜农产品等节能贮藏的用途。主要介绍了各种利用冷资源系统的原理、特点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利用冷资源贮藏果蔬系统在我国开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黄瓜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一种果菜,温室大棚种植的黄瓜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黄瓜含水量高,易受机械损伤,采后较难贮藏,大规模生产和长途运输常常造成黄瓜大批量腐烂,损失严重。对黄瓜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利弊,指出黄瓜保鲜贮藏技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蓝莓采后病害和致病病原菌及有关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如低温贮藏、气调贮藏、高压静电场保鲜、辐照保鲜、壳聚糖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包装方式、生物保鲜剂保鲜、植物提取液保鲜,以及其他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气调包装条件下果蔬呼吸强度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气调包装(MAP)条件下果蔬呼吸强度模型的研究情况。探讨了在一定的贮藏时间内果蔬呼吸强度与袋内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关系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MAP的最佳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MAP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果蔬差压预冷设备及预冷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果蔬采后预冷是果蔬贮藏、流通中重要的前处理技术,是果蔬采后保鲜流通冷链的重要环节。差压预冷技术因其成本低、使用灵活,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果蔬采后处理。此技术很适宜我国果蔬小规模生产、多品种、低成本的生产现状和高品质大流通的发展。本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差压预冷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引进差压预冷库的研究、测试、消化、吸收,研究出可在冷库中使用的3种不同预冷量的差压预冷通风设备,并建成一次预冷量12 t的差压预冷库。应用此技术,一般蔬菜预冷时间在4~6 h,仅为同等条件下冷库预冷时间的1/4~1/10,预冷过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臭氧浓度精准控制熏蒸装置提高树莓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浓度臭氧气体处理对树莓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促进臭氧精准控制装置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采用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制的精准浓度臭氧冷藏熏蒸装置对树莓(品种:海尔特兹Heritage)进行短时臭氧熏蒸处理(4℃,1 h,相对湿度95%),臭氧质量浓度为0.21、0.54、1.07 mg/L,熏蒸后树莓置于0℃冷库中贮藏,定期测试不同浓度臭氧熏蒸处理对树莓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精准控制装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设定浓度,0.21、0.54、1.07 mg/L的臭氧分别在96、168、240 s时达到,并且臭氧浓度控制精准,精度为0.05 mg/L。不同浓度臭氧熏蒸处理均可以显著抑制树莓微生物繁殖(P0.05),1.07 mg/L可使树莓微生物菌落总数降低1.62个数量级。0.21、0.54 mg/L熏蒸处理过的树莓感官品质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能够有效延缓树莓果实维生素C降解,维持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硬度下降,0.54 mg/L熏蒸处理对树莓的保鲜效果较佳,1.07 mg/L熏蒸处理对树莓表面造成轻微伤害,反而促进树莓贮藏中的腐烂,降低了营养品质,不利于树莓保鲜。精准控制臭氧浓度,对于明确臭氧处理保鲜效果、调控树莓采后贮藏品质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大型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总结世界第一座大型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库(简称ZL1200库)的试验结果,阐述了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技术的原理、特点、保鲜效果,并进行了库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ZL1200库比普通的机械制冷式果蔬保鲜库节电在90%以上;库内温度稳定、湿度高,保鲜效果优于普通机械式冷库。该库还具有无污染、便于自动化管理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