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夏秋季节,天气变化较大,遇到的不利因素也比较多。为夺取夏秋蚕稳产高产,应着重抓以下四条措施。1、严格消毒防病蚕期间隔时间短、病原新鲜、量大易感染,应对蚕室、蚕具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消毒。采取先喷药  相似文献   

2.
夏秋蚕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夏秋季节,天气变化较大,遇到的不利因素也比较多。为夺取夏秋蚕稳产高产,应着重抓以下四条措施:一、严格消毒防病蚕期间隔时间短、病原新鲜、量大易感染,应对蚕室、蚕具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消毒。采取先喷药消毒,再打扫拆洗干净的方法,喷药剂量要足,面面喷到。严格贯彻"蚕前彻底消,蚕中继续消,蚕后立即消"的"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省夏秋蚕生产蚕病高发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品种推广、饲养管理和消毒防病对策,以指导夏秋蚕生产的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4.
夏秋蚕由于夏、秋蚕期气温高多湿,蚕室、蚕具重复使用,消毒不易彻底,病原多且致病力强,养殖管理非常重要。为了搞好夏秋蚕生产,结合夏秋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浅析南部县夏秋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夏秋蚕是6月至10月下旬期间饲养的蚕。由于夏秋季节叶质差,气候多变,加之连续养蚕,饲育环境中留存的病源体较多,所以在饲养夏秋蚕时应严把四个“关”。1.消毒防毒关蚕室、蚕具消  相似文献   

6.
夏秋蚕期间,由于高温闷热、干旱少雨、叶质下降等多方面原因,极易造成蚕病不同程度发生。为避免蚕病大面积发生,确保养蚕收入的稳定,夏秋蚕饲养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1认真及时做好蚕室、蚕具及环境消毒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周围环境等场所,要认真清理,彻底消毒。先打扫洗涤,  相似文献   

7.
王慧芹 《新农村》2001,(5):17-17
1.加强消毒防病夏秋蚕期气候多变、蚕期间隔短,一般具有蚕病多,病情重的特点。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蚕前消毒抓得狠,中间消毒抓得勤,结束消毒抓得紧。做到养一次蚕,消一次毒,蚕体蚕座和养蚕环境常用药品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8.
歙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夏秋蚕生产在7~9月,期间高温多湿或商温干燥,温湿条件常超过家蚕的生理范围,给夏秋蚕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加强桑园田间管理,保证桑叶质量,狠抓消毒防病,强化饲养管理,提高蚕儿自身抗逆性是确保夏秋蚕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歙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夏秋蚕生产在7~9月,期间高温多湿或商温干燥,温湿条件常超过家蚕的生理范围,给夏秋蚕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加强桑园田间管理,保证桑叶质量,狠抓消毒防病,强化饲养管理,提高蚕儿自身抗逆性是确保夏秋蚕丰产的关键。1加强桑园管理,改善桑叶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养蚕不消毒,养蚕养得哭",蚕病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夏秋高温季节,正是蚕病爆发的高峰期,更要抓好消毒防病工作,确保蚕茧丰收.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家蚕病毒病是我国当前蚕业生产上为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蚕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在夏秋蚕时期,蔓延更加剧烈。目前对病原虽已初步探明,但传染規律、誘发因素等方面还不够清楚,因此尚无絕对控制其发生的有效防治方法。虽然如此,消毒还是防治蚕病的首要关鍵。目前預防蚕病的消毒药剂各有其优缺点:漂白粉消毒力虽强,但有效氯易于消失;福尔馬林单独使用,其消毒力对胃腸型脓病多角体消毒效果很差,消毒蚕室又必須密閉,遇低温会产生聚甲醛成白色沉淀,降低其消毒力等等。近年来中外学者对蚕病病原体的消毒药剂方面做了一些研  相似文献   

12.
在蚕农聚居的自然村,养蚕季节常会发生同一蚕病,有的甚至多年流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如不认真防治,则会挫伤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有的还会引起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在自然村内流行的蚕病,多为病毒、真菌类传染病,以空头性软化病、血液型脓病最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消毒防范措施不统一、不严格。如有的养蚕户重视消毒,而有的忽视消毒,有的注重春蚕消毒而忽视夏秋蚕消毒,有的抓了蚕前消毒而放松蚕中回山消毒等。二是邻户之间交叉感染。如有的养蚕户将蚕粪、残叶乱倒乱放,对病死蚕、旧茧笼处理不当,有的共用被  相似文献   

13.
从桑园管理和养蚕过程中的消毒等方面介绍了夏秋蚕优质高产配套技术,以期提高养蚕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防药害。(1)夏秋蚕期是农田治虫的高峰期,应防止蚕儿农药中毒。需要注意的是:蚕室不能存放农药,蚕具不能接触农药,不能用喷过农药的喷雾器进行蚕室、蚕具消毒;蚕农施药后要洗换衣服……  相似文献   

15.
1夏秋蚕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1.1消毒不彻底 病原体存在是蚕儿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经历春蚕之后,饲养环境留存新鲜的病原体多,因此容易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6.
浅析2005年中秋蚕病暴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太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80-1380,1383
经分析认为,2005年中秋蚕暴发病毒病是由恶劣的气候条件、不良的叶质等因素造成的。防治对策主要是选育抗逆性强的优良夏秋品种,狠抓消毒防病工作,加强蚕药市场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夏秋蚕养殖饲养各季气候、桑叶特点,总结夏秋蚕饲养技术,以期指导夏秋蚕饲养。  相似文献   

18.
夏秋蚕每个批次的龄期很短,能够多次饲养,可提高蚕室及蚕具的利用率,但是也存在蚕病多发等问题。简单分析了夏秋蚕病害的发生原因,并总结了夏秋蚕病害的防治技术,以提高夏秋蚕的产量,增加饲养户的收入,促进夏秋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夏秋蚕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温闷热、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等不利于养蚕的天气情况,若饲养管理技术不到位,易造成蚕体虚弱或蚕病暴发,致使蚕茧的质量和产量下降。夏秋蚕的产茧量占全年产茧量的三分之二,因此,饲养好夏秋蚕是夺取全年蚕茧大丰收的关键。本文根据云南夏秋蚕饲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夏秋蚕饲养的技术要点,为蚕农更好地饲养夏秋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方绍光 《云南农业》2008,(10):19-20
在蚕桑生产中,夏秋蚕饲养因气候条件不好、桑叶质量差、病原累积多等因素影响,与春蚕相比发病率较高,蚕农常常说:“蚕难养、病难防,产出效益差”。为此,有些蚕区,特别是零星蚕区,蚕农都有多养春蚕,少养或不养夏秋蚕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应有的亩桑产出效益。通过探索总结并推广普及夏秋蚕饲养技术,最大限度地控制夏秋蚕的发病率,提高夏秋蚕饲养的产出率,从而扩大夏秋蚕养殖范围,增加夏秋蚕饲养量,是提高亩桑产出效益,增加蚕农养蚕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