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淄蓖麻6号     
淄蓖麻6号是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9526雌性系做母本,国外引进资源经多年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做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蓖麻杂交种。2005年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2.
“53”玉米自交系是利用9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成基础群体经2次开放传粉后自交选育而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53”玉米自交系具有高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抗玉米丝黑穗病,中抗玉米矮花叶病及粗缩病性能以及抗倒伏性强,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3.
“53”玉米自交系是利用9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成基础群体经2次开放传粉后自交选育而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53”玉米自交系具有高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抗玉米丝黑穗病,中抗玉米矮花叶病及粗缩病性能以及抗倒伏性强,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分子标记BE10对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选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BE10,检测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自交分离群体和纯合型不育株,并通过田间育性观察,验证分子标记BE10辅助选择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基因型为MS5~aMS5~b的可育株自交,其后代的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基因型分离结果为1MS5~aMS5~a:2MS5~aMS5~b:1MS5~bMS5~b。选取可育株自交,三分之二的单株后代分离比例与上一世代相同,三分之一的单株后代群体因携带纯合型的MS5~a而表现为100%可育。利用分子标记BE10的辅助选择,不仅能鉴定出后代群体是否有MS5~b不育基因,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还能从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的自交系中筛选出纯合型不育株;结合无性繁殖技术,用纯合型不育株的无性系与临保系生产全不育系,可有效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为杂交种选育和杂交种子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 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 NILs)分析法,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并且本研究进一步将此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6.
与南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C.maxima Duch)(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和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NILs)分析法,结果表明,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7.
"九杂翠绿"苦瓜的选育是九龙坡区科委立项资助,九龙坡区草莓蔬菜研究所主研、九龙坡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协作共同选育的杂一代苦瓜新品种.经2003-2007年进行多点小区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早熟、丰产、优质、广适、多抗等优点,2007年7月通过重庆市专家组评审,同意该杂交组合通过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8.
化学诱导选育高淀粉玉米正红21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为基础材料,通过复合化学药剂“40mg/L MH+4%DMSO+MS培养液”注射花丝诱导孤雌生殖,经自然加倍获得玉米分离变异材料。采用南北穿梭加代系谱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M3及其衍生的M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测配和选育,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63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211,提高了育种效率。正红211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183.6kg/hm2,比对照川单15号增产10.0%;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9.6%;并具有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苦瓜果实成熟的分子调控机制,以苦瓜自交系E12201-e1为材料,取不同成熟期苦瓜果肉组织等量混合,采用All-Direct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经质量鉴定,该文库库容为1.25×107 CFU,平均插入片段大于1 200 bp,阳性率为100%,文库质量较高,符合建库标准。同时,以苦瓜果实成熟关键调控因子McRPF为诱饵,构建诱饵表达载体pGBKT7-McRPF。经鉴定该诱饵蛋白无自激活活性。利用共转化法,从文库中筛选到29个初始阳性菌落,经过DNA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最终筛选得到12个可能与McRPF互作的蛋白,为进一步探究McRPF调控苦瓜果实成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校2006年有两个水稻品种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授权品种为测258和测315。这是继2005年校支农开发中心培育的测253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后的又一新突破。测258是由支农中心以IR661和田阳野生稻的杂种F1代与IR56和田东野生稻的杂种F1代的复合杂交后代为母本,以IR36为父本杂交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优良恢复系。测315是由科技处水稻育种课题研究组以测64—49为母本,以密阳46为父本,杂交后经8代自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优良恢复系。两个恢复系分别已与多个不育系配组成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并正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1.
1份~(60)Co-γ射线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个新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模式,将~(60)Co-γ射线诱变选育的玉米K305雄性不育突变体姊妹交群体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种植,采用室内花粉镜检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育性鉴定。通过不育株姊妹交、测交及测交组合的自交和回交后代,进行细胞核效应分析;以具有正常细胞质的自交系为母本,育性完全恢复的测交种及姊妹交群体中的可育株为父本进行反交,对其反交的F1及F2进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株雄穗无花药外露,花药干瘪,败育彻底,不育性状稳定;姊妹交和回交后代育性分离比例为1∶1,自交后代育性分离比例为3∶1,不育性状表达与细胞质的改变无关。说明该突变体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可遗传的"无花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空间诱变选育特小型黄瓜新种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卫星搭载黄瓜自交系材料,通过地面种植、观察、分离、纯化,获得特小型黄瓜自交系CHA03-10-2-2。该自交系瓜长8cm左右,雌花节率达99.5%,表现稳定,可直接用于培育特小型黄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苦瓜在生长季节遇到低温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限制了种植分布区域.为了研究苦瓜耐寒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苦瓜自交系43为试验材料,在8℃低温胁迫处理后观察其表型并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生理角度结合分子水平对苦瓜低温胁迫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8℃低温胁迫下,苦瓜表现出耐低温适应性,在低...  相似文献   

14.
西瓜抗炭疽病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炭疽病(Anthracnose)是由瓜类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本研究以抗病自交系PI189225和感病自交系Black Diamond杂交并自交获得F1、F2、F3为材料,采用炭疽病菌生理小种1接种,对西瓜抗炭疽病生理小种1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炭疽病抗性基因由显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将此基因命名为Rco-1。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PI189225中的抗炭疽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并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软件进行了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遗传距离计算,发现E4/M19、E1/M8、E29/M5与抗炭疽病基因Rco-1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34.8、23.4、6.9cM。为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炭疽病西瓜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辣椒雄性不育系8A为不育源,以优良自交系2为回交亲本材料,经过连续5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雄性不育系2A。其不育株率达到100%,不育性稳定,且综合性状优良,果实商品性好。利用不育系2A与32个辣椒自交系测交,仅有4个组合全部植株育性恢复并能正常结果。  相似文献   

16.
《核农学报》2012,26(3)
从花椰菜亲本资源中发现1株雄性不育突变株,通过对姊妹交和杂交后代育性表现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发现该材料的不育性由1对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选取姊妹交后代自交分离的完全不育株,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及保持不育性。经过不同年份的育性观察,从中选育出不育株率100%、不育度达到或接近100%的不育系,定名为9901A。应用9901A与自交系9908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优良,通过浙江省审定,定名为瓯雪60天[浙(非)审蔬20090016]。瓯雪60天制种中利用熊蜂授粉效果好、制种产量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高,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空间诱变后甜椒叶片光合、色素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植物的诱变机理,以经空间诱变的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inn.)第4代植株叶片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其叶片光合指标、色素含量和叶片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连续4代自交授粉获得的变异体SP06-31植株叶片内,叶绿素a、b,叶绿素a与b的比值和总叶绿素以及类...  相似文献   

18.
空间诱变甜椒后代的花粉粒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空间诱变后经连续4代自交授粉获得的变异体(SP06-31)和其对照L06-30为材料,评估材料的花粉生活力和扫描电镜下的花粉粒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部分花粉粒表面附有不确定颗粒物,同时一部分花粉粒形状发生变异。研究认为空间环境条件可以导致甜椒后代植株花粉粒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一种棉铃虫成虫体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棉铃虫常规饲养种群中发现一种成虫体色突变体,该突变体腹、翅颜色与野生型显著不同,用杂交试验对该突变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突变体与野生型正反交F1代成虫体色均显示野生型色;F2代成虫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分离比为3.23∶1;回交BC1代中野生型和突变体分离比为1.13∶1;F2代中的突变体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突变。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成虫体色突变体属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20.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两个花粉诱导率不同的自交系 (A3和A46)及其杂种F2 代分离群体在花药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花药培养 7d以后 ,高诱导率自交系A3及高诱导率F2 单株均出现Rf0 50和Rf 0 52 2条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 ,而难诱导自交系A46和难诱导F2 单株无此特征。据此认为 ,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花培能力选择的一项较为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