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根菇属于中温偏高型高档珍稀食用菌,商品名为黑皮鸡枞,经济价值很高,适宜在晚春至秋季大棚出菇,为了提高效益,山东省一些地方菇农在临近冬季时才将长根菇菌棒进棚栽培,采用燃炉加热以提高棚温和地温,使其反季节出菇。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提出了长根菇简易大棚地栽冬季高效生产技术要点。一、长根菇需要达到的出菇条件出菇前棚温控制在15~30℃,地温18~26℃,才利于菇蕾分化,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晴天每天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香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南阳市香菇产业现状南阳各地香菇栽培以春栽秋冬出菇为主要模式,以9608为主要栽培品种。近两年,春栽夏秋出菇的数量逐渐增加,品种以808为主。栽培地主要为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山区县市,以木屑、麸皮作为主要原料,在林地搭建简易出菇棚,棚内开放式接种,出菇以免割袋栽培为主。在当地政府鼓励下,逐渐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栽培市场。南阳市在发展香菇产业的过程中秉持绿色、环保理念,从香菇的生  相似文献   

3.
一、春栽香菇难出菇和出畸形菇的原因及对策 (一)难出菇的症状:春栽袋料香菇不出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转色过度黑褐。其原因一是:在制袋拌料时水分过大,越夏时菌袋接地汲潮浸水过大,或拌料不均导致营养失调是其主要原因。由于袋内水分偏多,影响培养基内吸氧,菌袋表面气生菌丝突长,易形成封闭转色过褐的菌丝体。对策:进入出菇季节,选出水分过多转色过深的菌袋分开管理,用自制24个钉的钉板提前拍打菌袋上架,覆盖薄膜排水养菌7天,  相似文献   

4.
<正>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出菇正值低温干燥季节,花菇、厚菇比率高和品质优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各香菇主产区占绝对优势的生产主栽模式。其栽培要点如下。一、生产季节选择接种宜在日平均气温达8℃以上后进行,中原地区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高海拔山区可适当延后,但也应在  相似文献   

5.
<正>香菇立袋反季节生产技术是平泉县借鉴河南省三门峡市立袋香菇生产技术,并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形成的一种香菇栽培新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节约用水;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分批注水,分期出菇,有效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单袋产量0.85 kg,产值6~8元,经济效  相似文献   

6.
<正>香菇立袋反季节生产技术是平泉县借鉴河南省三门峡市立袋香菇生产技术,并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形成的一种香菇栽培新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节约用水;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分批注水,分期出菇,有效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单袋产量0.85 kg,产值6~8元,经济效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11月29日开始,山东省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次寒潮天气,气温出现断崖式降温,最大降幅12~18℃,日平均气温骤降至0℃以下,部分地区伴有大风降雪天气,而此时正值山东省大棚栽培的平菇、香菇、双孢蘑菇等菌类出菇旺季,大球盖菇、羊肚菌、长根菇等品种处于养菌培育的关键时期,黑木耳、毛木耳及春栽香菇等即将进入制种制棒阶段,强寒潮天气对食用菌生产及设施造成很大不利影响。为切实做好冬季食用菌安全生产,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特提出应对寒潮风雪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南 《农技服务》2001,(4):20-20
<正> 平菇的袋栽、床栽和室外覆土栽培,是当前平菇的三大主要生产模式。这三种生产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袋栽平菇朵形端正,出菇均匀,料袋搬动灵活,温度低时可以堆叠旋转,占地面积小。但后期出菇时由于基质水分散失多且难以补充,养分利用率低而造成浪费。床栽平菇一般采用立体式层架栽培。这种栽培方式立体空间利用率高,但出菇朵形不均匀,常出现菇体过分拥挤等现象,影响菇体品质。室外覆土栽培平菇,地表湿度大,水分易保持,菇质细密产量高,但发菌阶段管理不便,易烂料。  相似文献   

9.
茶新菇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新菇栽培季节的安排和栽培场所的选择与修建,并介绍了袋栽茶新菇栽培技术,包括原料的选配、菌袋制作与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茶新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袋栽香菇一般实施秋栽。为提高菇棚利用率,延长供菇时间,近几年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长根菇又名长根金钱菌、长根奥德蘑、露水鸡枞等。其子实体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是近几年驯化栽培成功的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长根菇仿野生高产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根据长根菇出菇对温度的要求,其出菇期在每年的4~10月,因海拔高度不同,出菇期有较大差异,在低海拔地区,出菇期较长,反之则较短。长根菇菌丝长满后不会立即出菇,一般要求有  相似文献   

12.
该技术是将滑子菇箱栽或袋栽的接种期,由常规早春改为秋季或冬季投料接种,秋季凉爽环境或冬季保温进行发菌,一场制或二场制春季出菇的栽培技术,可与常规栽培方式相结合,使菇棚(室)得到充分利用,增加种植综合效益,满足市场不同时期对滑子菇的需求。栽培工艺,从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到采收与常规方法相同。但须注意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袋栽香菇春季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各地袋栽香菇多以秋季生产居多,前期生产往往与农忙相冲突,后期又遇低温菌袋转色困难、出菇推迟等问题.相比之下,春季栽培具有菌袋适宜制作期长、接种成功率高、转色容易、菌袋越夏后出菇整齐、菇形好、花菇率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为便于其推广应用,现将我们根据近年的实践所总结出的袋栽香菇春季生产技术简述于后,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白灵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此仅介绍鲁北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地栽白灵菇技术。栽培季节:根据白灵菇高温发菌、后熟期长、中低温出菇的特点,鲁北地区栽培季节通常安排在8月中旬做袋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脱袋覆土,春节前出菇结束。生产配方:白灵菇属腐生菌,棉籽壳、玉米心、木屑等都是栽培白灵菇很好的原料,麸皮、玉米面等是其重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刘阳  柴建明  王维  张鑫  张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17-9518,9537
[目的]探索长根菇优质高产技术。[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和袋栽培培养基对长根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4种母种培养基中,A-加富培养基最有利于长根菇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快、洁白、健壮;2种原种培养基中,F-棉籽皮培养基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2种栽培种培养基中,配方G比配方H营养丰富,更适合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表现为生长快、菌丝健壮洁白、抵抗杂菌能力强;4种栽培袋培养料配方中,配方I培养基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比配方L(CK)提前6 d左右出菇,子实体形态及颜色均正常;麦粒菌种比固体菌种提前6 d出菇,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使用该试验创新所得方法可简化栽培工序,降低成本,明显提高长根菇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6.
提高袋栽香菇产量的关键技术与栽培料的配制、栽培季节的安排、栽培袋的制作、发菌和转色、出菇后的管理几个环节有关,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对提高袋栽香菇的产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我国首次对半地下菇棚堆袋栽培滑菇的研究进行了报导。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出在半地下菇棚用堆袋栽培滑菇的技术。结果表明:该法栽培滑菇不仅不须建菇房,投资少,而且比菇房用瓶栽和箱栽等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菇质好,产量高,生物效率为75-119.9%。具有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强  张继春 《北京农业》2002,(10):21-21
香菇出菇期长,经秋冬春三季,约10个月.一般8~9月接种,11~12月出菇,12月份以前生长的香菇叫秋菇.香菇菌袋栽培,秋季管理十分重要.其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袋栽灰树花2季出菇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选择与菇棚搭建、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配备、菌棒制作与管理、第1季挖穴出菇管理、菌棒保存管理、第2季出菇场地准备、菌棒排置及覆土、第2季出菇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科学地利用较高海拔(700米以上)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于冬、春作为栽培制袋适期,促成4~11月份出菇。该技术填补了夏季无鲜菇的空白,并与常规秋季栽培相配套,使香菇形成春、夏、秋、冬四季长菇的能力。1992~1994年在福建、浙江等地推广应用2亿袋,表明香菇反季节栽培对调节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