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养母牛是为了繁殖优质的犊牛,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是保障生产效益的关键。其影响因素主要有营养因素、疾病因素以及人工授精技术等方面等,现就以上因素阐述应对技术,以期为母牛养殖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安格斯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安格斯母牛及其犊牛为研究对象,对母牛初乳质量、母牛体况评分及犊牛初乳饲喂量、犊牛初生重以及犊牛断奶后死亡率等进行统计,并测定犊牛血清IgG含量,进而分析影响安格斯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及犊牛淘汰率的因素。[结果]饲喂合格初乳(IgG含量≥50 mg/mL)的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远大于饲喂不合格初乳的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随初乳饲喂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母牛体况评分的升高,犊牛平均初生重也随之增加且血清平均Brix呈升高的趋势。[结论]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受初乳质量和初乳饲喂量的影响。母牛体况评分不仅影响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而且对犊牛平均初生重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犊牛淘汰率。  相似文献   

3.
正母牛繁殖性能主要体现在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两方面,受胎率的高低与母牛的品种和发情管理有很大关系;犊牛成活率与孕期母牛的营养、饲养环境、卫生检疫等有关联。因此,养殖场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科学的饲养管理入手,综合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1做好母牛的品种选择以及发情管理养殖场想要提升母牛的繁殖性能,应当合理区分各种母牛的品种差异,做好品种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肉用犊牛的断奶时间一般是生后5~6个月,属于母牛哺乳下的自然断奶。由于产后2.5~3个月的母乳哺乳量已不能满足犊牛生长需要量的四分之一,犊牛恋奶又不放弃哺乳,因此不但影响母牛发情,还严重影响犊牛的生长。1增产效益情况自然断奶情况下,往往母牛推迟发情2~3个月,犊牛体重少增长15~25kg,这两项因素无形中会给母牛养殖带来600元以上的损失。因地制宜制作简易犊牛栏可以防止犊牛恋奶,促进早期采食草料,挽回上述损失。2技术要点2.1简易犊牛栏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繁殖母牛的受胎率直接影响到繁殖母牛的产犊数量和产奶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母牛的受胎率受到身体健康、营养水平、配种技术、养殖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要想提升繁殖母牛的受胎率,就需要从上述几个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提升繁殖母牛的繁殖技能,确保繁殖母牛高产稳产。笔者在西沟乡畜牧兽医站从事牛冷配人工改良20余年,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牛受胎率的影响因素,然后提出提高牛受胎率的技术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养殖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 1 繁殖型(犊牛生产型) 即以饲养母牛为主要生产手段,可繁殖母牛经配种、妊娠、分娩的过程生产犊牛,所产犊牛断奶、育成后,公牛出售给育肥场(户)、交易市场等,健康母牛转入基础母牛群。这种模式一般以高价出售育肥用架子牛和育成母牛为目的。在我市襄阳区古驿镇的西马村、枣阳  相似文献   

7.
采用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来饲养初生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在整个阶段对母牛进行营养调控,之后为母牛和犊牛提供专业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快速恢复繁殖性能,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增加犊牛的日增重。结果表明,使用母牛带犊方式可显著提高2种犊牛3月龄的断奶重:和牛(99.1 g vs 77.5 g)、西门塔尔牛(135.39 g vs 97.44 g);围产期的营养调控显著降低了西门塔尔牛的难产率(15.78%vs 25%)与和牛的助产率(40.74%vs 50.00%);母牛带犊技术对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母牛饲养的目的是提供健壮和增重快的犊牛,如何提高母牛受胎率是保障生产效益的关键。分析营养因素、疾病因素以及冷冻精液输精方法等方面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一、加强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牛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后一个月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充足。可以供给母牛优质的干草和青草,让母牛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避免犊牛佝偻病、肺炎和痢疾等病的发生。二、加强犊牛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在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黄牛杂交改良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杂交组合将母牛群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各组母牛的受胎率、难产率、繁殖成活率以及所产犊牛的初生体尺、体重。结果表明,母牛的受胎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母牛的难产率A、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与A、C组间差异显著(P0.05)。犊牛额头宽度及胸围与难产率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肉用杂交犊牛初生重大,生长快,与传统跟随母牛的自然哺乳,从来不补料的饲养方式相比,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因此,提早训练犊牛采食饲料,并按需进行补饲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补料能促进犊牛前胃早期发育,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繁殖,可促使瘤胃的迅速发育,健全犊牛的消化机能,提高犊牛断奶体重和饲料报酬,实现早期断奶。从1周龄开始,在牛栏的草架内添入优质干草,训练犊牛自由采食,以促进瘤、网胃发育。犊牛从20日龄时开始补喂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  相似文献   

12.
在对湘南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的过程中,通过对湘中黑牛(安本F1代和F2代)母牛进行繁殖性能调查研究,并统计湘中黑牛母牛的发情季节、初配月龄、妊娠期、受胎率、成活率、所生犊牛各生长阶段体重体尺和泌乳期泌乳量。结果表明:湘中黑牛母牛初情期在8月龄,性成熟为12月龄左右,发情季节大都集中春秋两季,初配月龄在14~18月龄之间,发情周期18~24d,产犊间隔12个月。安本F2代母牛所生犊牛初生体重体尺数据略高于安本F1,其断奶后各阶段体重体尺数据也高于安本F1,安本F2代母牛泌乳性能要优于安本F1,表明安本F2代母牛繁殖性能优于安本F1代母牛。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的人们饲养母牛,既期望母牛受胎率高,泌乳性能好,哺育犊牛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又期望母牛产出的犊牛质量好,初生体重、断奶体重大,断奶犊牛成活率高。现就如何饲养好、管理好母牛笔者给出以下建议:一、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肉用母牛是指断奶后到配种前的母牛。育成期是母牛的骨骼、肌肉发育最快的时期,体形变化大。6~9月龄时,开始发情排卵,一般在18月龄,体重为成年体重的70%时可配种。肉用母牛的饲养目标是在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达到一年一胎的基础上,提高母牛泌乳性能和哺育犊牛的能力,进而生产质量好、断奶成活率高的犊牛。因此,就必须在母牛的成长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饲养。做好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母牛的繁殖机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续第1期第36页)一、犊牛的生长发育特点犊牛阶段是指从牛犊出生到6月龄断奶为止的阶段。这是犊牛对外界条件逐渐适应,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上逐步完善的时期。该时期牛的生长速度和强度是一生中最快的时期。犊牛哺乳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靠母乳提供,因而母牛的泌乳量对哺乳犊牛的生长速度影响极大。一般犊牛断奶重的变异性,50%~60%是受母牛产奶量的影响。因此,如果母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四组不同年龄的青年母牛(12—15月龄、16—17月龄、18—19月龄、20—24月龄)进行初配、作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初配月龄的青年母牛1—2胎产奶量、母牛的繁殖力,一胎犊牛的初生重及母牛本身的发育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证明:不同月龄的青年母牛1—2胎的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提早配种对1—2胎的产奶量无不良影响。能提高第一胎的情期受胎率,第二胎情期受精率稍有提高,对产犊指数和一胎犊牛初生重均无不良影响(P>0.05)。但对自身的发育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体高的影响。然而,成年母牛的体高也都能达到中国黑白花母牛的体高标准。(标准高度下限:130厘米)。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都是良好的,与非提前配种没有差别,对体高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早期加强饲养管理,保给充足营养去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与传统繁育技术相比,母牛带犊繁育提高了受体母牛的繁殖率和犊牛的成活率。它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受胎,专业饲养管理进行营养涮控,可快速恢复受体母牛的繁殖性能,使初生牛犊及时吃到初乳,易于成活。一、犊牛饲养管理1.开食料供应。犊牛出生饲喂初乳或牛奶后,逐渐开始开食料的饲喂。出生10天内首先饲喂精饲料,饲喂量逐渐增加,在此期间要保证犊牛足够多的新鲜饮  相似文献   

18.
正1饲养策略饲养哺乳母猪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泌乳量和母猪繁殖性能。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是限制泌乳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母猪长期繁殖成绩依赖于体况的维持,体况又是母猪营养水平的反映。饲养策略对提高采食量起到重要作用。母猪哺乳期间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为了达到产乳汁的需要,其产乳量从分娩后每天3~4L增加到泌乳高峰每天10~12L。因此,为了满足营养需要的增加,在哺乳期的第4~5天应开始逐渐提高母猪采食量,使日采食量达到4~5kg。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饲养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牦牛理论上具备1a1胎的繁殖潜力,但草场退化,草畜不平衡,加之母牦牛哺乳犊牛,部分牦牛乳用于牧民生产生活,使母牛营养不足,产犊当年不发情,一般为2a1胎或3a2胎,母牛繁殖力低下。同期发情是提高母牦牛繁殖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期发情可将母牛群的发情期调整到一定时间内同时发生,便于进行人工授精,使犊牛在同一段时间出生,有利于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同期发情技术配合牦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使母牛的繁殖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研究牦牛同期发情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保健实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保健是现代养猪事业中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一方面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另一方面,要降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缩短母猪停止哺乳到再发情期间的间隔,增加母猪年产仔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