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免耕栽培对油菜产量、品质和生育期的影响,本试验对油菜采用免耕直播、免耕移栽、翻耕直播和翻耕移栽4种种植方式,在油菜成熟后,对各处理油菜的产量、品质和生育期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直播无论在产量、品质和生育期方面均优于翻耕直播。  相似文献   

2.
油菜免耕栽培,特别是稻田免耕直播是一种经济高效、简便易行的油菜种植方式,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稻田免耕直播和稻田免耕移栽,其中稻田免耕直播是研究的热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的虫害、草害和一次性齐苗壮苗的问题。不同的品种、密度、肥水管理及播种方式对免耕直播油菜主要产量性状、株型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等方面的影响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对地力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既能培肥地力又能提高单位面积油菜籽产量 ,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4.
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对地力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是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对地力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既能培肥地力又能提高单位面积油菜籽产量,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推进油菜产业的精简化栽培进程,开展了油菜免耕机播(NTMS)、免耕人播(NTHS)和旋耕机播(RTMS)、旋耕人播(RTHS)4种耕作、播种方式的对比实验,探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为稻-油轮作油菜免耕直播种技术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如下: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免耕人播油菜6叶期株高、主根长、倒4叶长、倒4叶宽、绿叶数、SPAD及成熟期单株干重均较大且很稳定。4种耕作播种方式的产量均达到了传统栽培模式的水平;大小顺序为:旋耕人播﹥免耕人播﹥旋耕机播﹥免耕机播;菜籽含油率,旋耕人播﹥免耕机播﹥免耕人播﹥旋耕机播。  相似文献   

6.
在相同栽培密度下研究撒直播、条直播、穴直播、穴直播盖膜等4种播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方式对直播油菜的产量水平、每果粒数、植株高度、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单位面积油菜籽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条直播撒直播穴直播盖膜穴直播;3)地膜覆盖能有效增加穴直播油菜的产量,降低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但投入产出比相对不高;4)综合分析,重庆油菜直播技术推广应以条直播为主,撒直播为辅。  相似文献   

7.
2010~2011年度以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油菜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直播油菜最高产时的栽培组合,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直播油菜的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根茎粗和叶痕数与直播油菜的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农艺性状与直播油菜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9554)株高(0.9340)根茎粗(0.9107)每角果粒数(0.9106)叶痕数(0.8445)分支位高度(0.694.1)分支数(0.5595)千粒重(0.2292)。各相关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8811)根茎粗(-0.4645)叶痕数(0.3350)株高(0.2908)分支数(-0.2000)每角果粒数(0.0857)分支位高度(0.0732)千粒重(0.0454)。直播油菜的叶痕数和根茎粗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叶痕数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在南方双季稻区,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播期为10月27日,种植密度不少于45万株/hm~2,施肥量为1851.9kg/hm~2的组合为最佳种植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油菜品种庆油1号为供试品种,2016年在重庆市大足区建立稻田免耕直播与育苗移栽示范片,比较分析其田间表现和实收产量。田间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育苗移栽油菜相比,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的生育进程要推迟,生育期缩短13 d;株高、根茎直径、一次有效分枝数、有效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别降低3.7%、32.3%、50.5%、17.5%、66.6%和13.2%;分枝高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占单株总角果数比重分别提高73.2%和161.0%;群体抗倒性增强,角果层更集中,成熟一致性提高,菌核病病株率降低。田间抽样实收测产结果表明:庆油1号稻田免耕直播的667 m2产量为190.5 kg,育苗移栽产量212.8 kg,免耕直播比育苗移栽产量低10.5%;免耕直播和育苗移栽的机收产量分别为180.3 kg和195.4 kg,机收损失率分别为5.3%和8.3%。综合分析,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生育进程推迟,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小,但群体优势增强,个体和群体表现都有利于机械收获,产量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油菜直播栽培是一种水稻收割腾茬后,直接将油菜种子播于大田的高效种植方式,以多苗取胜,省工省时,节约秧地。因此为了改善蔬菜种植者的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区域经济水平,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种植免耕直播油菜可以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节约劳动力成本。基于此,介绍了免耕直播的油菜种植方法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在洞庭湖区的安乡县、沅江市、鼎城区、澧县等进行了田间播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为20%~40%,能够保证单位面积的基本苗数。与人工直播相比,节省成本32.0%,同育苗移栽相比,节省成本60.3%。试验结果显示采用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在洞庭湖区的机播油菜试验是成功的。机具性能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了机械技术与农艺科学结合的经验,为大面积推广油菜机械化播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关兴镇进行的稻田免耕脱毒马铃薯适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稻田免耕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处理10日,12月播种产量最高达2627.7 kg/667 m2,其次是20日/12月播种产量为2612.0 kg,667m2,再其次1日/12月播种产量2383.5 kg/667 m2,产量最低的是29日/元月播种1666.8 kg/1667m2,其次19日,元月播种1800.1 kg/667 m2.从产量结果表中看出,我县950 m左右海拔地区稻田免耕马铃薯最佳播期12月上旬至次年元上旬.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共生期对再生稻套播油菜性状及产量影响,设置油稻共生期0(T1)、3 d(T2)、5 d(T3)、7 d(T4)和10 d(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1)油菜产量和共生期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y=-8.98x~2+93.817x+1 864.6,R~2=0.848),其中共生期为5 d时产量最高,达2 179.8 kg·hm~(-2);(2)油菜全苗期密度随着其与再生稻套播共生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而蕾薹期、盛花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苗体稳定后密度大小为T3T2T1T4T5;(3)共生期与一次有效分枝、分枝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每角粒数和植株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通过影响油菜植株密度、单株产量等相关指标进而影响油菜产量,因此适宜的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产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明确化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群体密度以及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油菜轻简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于2014~2015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材料,设置对照(CK)、施氮磷钾肥(F)、秸秆还田(S)和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F+S)4个处理。结果显示,4个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分别为32、1 468、102和1 843 kg/hm2,不施肥处理产量极低,施肥和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施肥与秸秆还田具有正交互作用。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可知,化肥施用显著提高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在收获密度55万株/hm2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与产量相关程度最高。直播油菜群体密度随生育期推进逐渐降低,CK处理密度降幅最大,其次是S处理,F+S和F处理降低最少,最终收获密度F≈F+SSCK。结果还表明,施肥配合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油菜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施化肥提高了氮磷收获指数,秸秆还田显著降低氮磷钾素收获指数,但可以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研究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和氮磷钾肥配施利于构建良好的产量构成因子,保障收获密度,提高直播冬油菜产量,促进油菜养分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查水稻直播种植方式在重庆市长寿区的适应情况及产量表现、投入成本和效益,进行了不同播期的水稻直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早播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3月30日直播处理产量明显高于4月5时以后播种处理;直播可有效降低株高、提高上林率、缩短生育期、减少茬口矛盾,直播生育期变短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而致。  相似文献   

15.
基于2 个轮作周期的定位试验,研究了耕作与施肥方式对直播油菜产量、养分积累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油轮作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8 个耕作与施肥处理:免耕不施肥(NCK)、旋耕不施肥(RCK)、免耕撒施(NS)、免耕穴施(NHF)、免耕条施(NBP)、旋耕撒施(RS)、旋耕穴施(RHF)、旋耕条施(RBP),分析了油菜成熟期氮、磷和钾养分积累规律、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1)与免耕相比,土壤旋耕方式下,油菜根、茎、枝、角果壳和籽粒中的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6.9%、14.0%、19.3%、9.5% 和4.2%,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5.3%、34.6%、17.9%、7.8% 和4.8%,整株氮、磷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4.8 ~ 22.5 和2.1 ~ 2.9 kg·hm-2,增幅达13.0% 和11.6%(P<0.05)。油菜根部养分含量对耕作方式差异响应较敏感,旋耕方式下根部氮、磷积累量及分配比例较免耕方式均明显提高。2)与撒施相比,肥料穴施和条施能显著提高成熟期油菜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根、枝、角果壳和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提高34.5%、36.4%、31.6% 和12.8%,整株氮积累量增加9.2 ~ 27.4 kg·hm-2,增幅达6.9% ~ 18.3%。油菜磷素和钾素的吸收利用对施肥方式的响应不及氮素。3)旋耕较免耕,肥料穴施、条施较撒施均能提高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RHF 处理的籽粒产量与氮肥利用率最高,与NS 处理相比,产量显著提高16.1%,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6.8%、13.4% 和16.2%(P<0.05)。因此,土壤旋耕与肥料穴施结合是该地区油菜高效生产较为适宜的种植方式,在油菜大面积生产中,旋耕条件下应选择穴施和条施,免耕条件下以穴施为宜。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水稻免耕旱直播试验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究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省的适应性,使用2BDMM-8稻麦宽苗带灭茬播种机,在涛雒稻麦轮作两熟区和高青春季稻一熟区分别进行了免耕旱直播试验,以机械育苗插秧为对照,分析免耕旱直播对水稻株高、分蘖情况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产成本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免耕旱直播与机械育苗插秧相比,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株高无显著差异;分蘖率分别为57%和58%,比插秧对照低6.5%和10.4%;产量分别为8 970和10 020 kg/hm2,与插秧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验证了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基本可行。通过成本比较,免耕旱直播成本比插秧对照分别节约2 472和3 312元/hm2,说明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前景。该研究为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免耕旱直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直播和移栽冬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对氮磷钾肥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直播和移栽是目前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两种主要种植方式,其发展状况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和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直播和移栽冬油菜的栽培过程和植株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两者的个体形态、 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所差异,对养分的施用响应也可能不同。本研究利用大田试验研究施肥和种植方式对冬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比较不同种植方式下冬油菜的生长特点及其差异。【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NPK)、 不施氮(-N)、 不施磷(-P)和不施钾(-K)处理下直播和移栽冬油菜各生育期的株高、 根颈粗和叶片数。越冬期低温和干旱逆境发生时测定顶四叶的生理生化指标,包括硝酸还原酶活性、 过氧化物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活性、 可溶性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角果期调查菌核病的发病率。成熟期调查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密度、 分枝数、 单株角果数、 主序角果数、 角粒数和千粒重,最后进行实产统计。【结果】直播冬油菜前期株高相比移栽冬油菜增长较快,薹期后则明显降低,根颈粗和叶片数在各生育时期均显著较低。直播冬油菜越冬期叶片生理生化水平较移栽冬油菜偏低,丙二醛含量显著较高。直播冬油菜角果期菌核病的发病率平均为21.8%,远高于移栽冬油菜的8.5%。两种种植方式冬油菜成熟期表现出显著不同的产量构成,相比移栽冬油菜,直播冬油菜的植株密度显著较高,而个体分枝数、 角果数和角粒数则显著较少,而且主序角果的比例明显较高。最终,直播和移栽冬油菜在NPK处理的产量非常接近,分别为2019和2081 kg/hm2,但直播冬油菜在缺素条件下的产量较移栽冬油菜均显著偏低。相比NPK处理,任一养分缺乏均显著阻碍直播和移栽冬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其中氮素影响最为显著和全面,其次是磷素,钾素影响相对较小。与移栽冬油菜不同,直播冬油菜成熟期的植株密度在缺素时出现下降,氮、 磷缺乏导致直播冬油菜密度分别降低53.6%和18.7%。养分缺乏条件下较差的个体生长和降低的植株密度是导致直播冬油菜产量降幅偏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当前栽培方式下,直播冬油菜起始阶段个体发育较差,导致生育期内生长表现和产量形成对养分缺乏更为敏感。相比移栽冬油菜,直播冬油菜应更重视氮磷钾养分的平衡施用,以促进个体健壮和群体稳定而获得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管理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应对逆境发生的施肥调控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技术     
《农业信息探索》2008,(1):26-26
华中农大研制油菜免耕直播机 华中农业大学新近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油菜免耕直播机,实现了旋耕破土、施肥、播种、开沟覆土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有着省种、省肥、省工等突出优点,解决了在稻茬田进行油菜免耕直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在农艺农机配套上取得了明显的突破。该机已于2007年9月首次在湖北沙洋县试验示范基地的稻茬田试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直播油菜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较短,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单株生产力,因此,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利用群体生长的优势来弥补个体生长的不足,合理密植是直播油菜栽培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2015—2016年在重庆市开县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直播油菜栽培密度为1.68万株/667 m~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159.3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油菜免耕飞播种植模式对充分利用长江流域冬闲田扩种油菜和实现油菜轻简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与耕整地时将肥料施入耕作层相比,免耕轻简种植的施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两个年度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油菜专用肥用量试验,研究“宜施壮”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N∶P2O5∶K2O∶中微量元素=25∶7∶8∶5)用量对免耕飞播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关键生育期的生长状况、养分积累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专用肥用量在750 kg/hm2内,油菜籽产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不再提高;施肥量对提高产量构成因子有显著影响,其中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35.1%和28.6%;油菜关键生育期的有效株数、株高及茎粗均显著受施肥量的影响,在施肥量为600~750 kg/hm2时达到较高的水平;成熟期油菜养分积累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与产量基本保持一致,各试验最高产量施肥量时的肥料偏生产力为2.26~4.17 kg/kg、农学效率为1.66~3.14 kg/kg、回收利用率为21.78%~59.78%。综上所述,湖北省油菜主产区免耕飞播种植模式的油菜专用肥推荐用量为650~700 kg/hm2,相当于氮(N)、磷(P2O5)和钾(K2O)推荐量分别为163~175、46~49和52~56 kg/hm2,用量略高于翻耕种植模式,在该用量下能维持较高的油菜籽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