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小麦种质资源包括自然界生存的栽培类型品种.以及野生类型材料,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库。小麦种质资源的概念,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以往小麦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或亲本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个分枝科学。当前世界各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生物遗传工程的兴起。大大推动了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迅速开展. 研究小麦种质资源的目的,在于阐明不同作物间的分类学和进化关系,而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质资源及品种对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黄矮病是中国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得到抗小麦黄矮病种质资源及品种,2007-2008年,采用诱发行早播的方法鉴定了383份小麦种质资源,并对252种小麦品种使用堆测法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得到182种抗病种质资源和17种抗病品种.经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抗病种质资源23份,抗病品种15种.小麦感染BYDV后,临203、晋麦47具有一定的恢复现象,并结合受害品种的产量损失来确定其耐病特性.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并根据当前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提出了内蒙古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新春6号和新春10号为对照,采用干旱水分胁迫和正常灌溉对照的处理方法研究33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旱性,探讨利用小麦野生祖先资源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利用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种研究方法评价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得出的结论不完全相同;筛选出了3份抗旱性较强的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结论]利用小麦野生祖先种创制人工合成普通小麦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是可行的;3份人工合成小麦资源2012-XK008、2012-XK071及2011-46的抗旱性较强;对照新春10号抗旱性较强,可作为新疆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
基于JSP技术的四川小麦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应用JSP技术,通过WEB数据库来设计和实现小麦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提供种质资源的浏览、查询及对种质资源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育种者提供亲本材料。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收集、保存、优良性状利用。根据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生产需要,及时调整种质资源工作重点和方向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和计算机的普及为种质资源工作提供支撑。将现代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研究是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近年来第三师农科所棉花种质资源研究所的工作进行概述。对今后棉花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李邦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01-10904,10940
根据近年来小麦新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及推广应用情况,分析研究了小麦红粒品种和白粒品种的种植现状,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群众喜爱、市场需要为基础,高产、抗逆性强为前提,努力选育优质、白皮、大穗大粒、商品性好、广适性强、农艺性状优异为中心"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新目标新方向。在30多年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工作中,将传统的育种理论与自创的选择方法相结合,阐述了白粒小麦品种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及育种成果。在目前小麦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不太成熟、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漯麦4号,从利用漯麦4号做亲本选育出的小麦品种数量来表明漯麦4号是一个优秀的小麦种质资源,建议小麦育种者可以把漯麦4号做为主要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84年批准建立的专业研究机构,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优秀城市四川都江堰市。所在学科作物遗传育种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主要工作任务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小麦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培养中高级小麦育种科技人才,实现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逐步建成四川省小麦研究中心。现有基因资源与分子育种、育种与良种繁育、细胞遗传学、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6个研究室。拥有小麦族标本室、基因资源库、试验基地60余亩。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江苏省种质资源工作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前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经过80多年的努力,江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成47家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圃),形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显著改善了种质资源保藏条件,收集并安全保存种质资源62 553份;积极开展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研究,筛选出"静系46""关东194""西风小麦"等一批优异特色种质资源,创制抗赤霉病小麦、优良食味、抗豆象绿豆等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新种质;构建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开放服务以来,累计向33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发放资源材料5.7万份,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省级种质资源平台,平台在经费保障、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和条件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种质保藏与研究条件,建立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种质资源的深度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促进种质资源有效利用,为建设种业强省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全球粮食供应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小麦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导致其品种改良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加快小麦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创新利用等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利用以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以通过加强资源收集、建立规范的鉴定评价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增加经费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等,以提高小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育种技术路线的设计、新杂种的获得与选择、非整倍体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转育等方面总结了作者从事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的方法与经验;介绍了陇东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在种质创新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近缘种属有益基因的导入、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小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的主要成果。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优异基因发掘及创新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详尽介绍了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在小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及重要性状筛选鉴定,河南省地方品种身份证构建及亲缘关系分析,河南省小麦主栽品种抗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小麦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评价,小麦品质特性的分类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小麦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分子作图,优异基因分子聚合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弱筋小麦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10多年来,中国在弱筋小麦品质区划、品质评价体系以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宁麦9号、扬麦13等23个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并在弱筋小麦优势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弱筋小麦品种改良和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种质资源匮乏、品质不过硬且波动性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文中就弱筋小麦育种提出了今后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小麦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及创新在品种改良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讨论了冬小麦优良种质蚰包麦的选育过程和特点,对它作为种质资源的作用、意义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蚰包麦是黄淮冬麦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小麦新类型和最重要的亲本材料,由此衍生了48个省级审(认)定品种和18个国审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4项,为山东省和黄淮冬麦区的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四川-CIMMYT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四川省农科院与CIMMYT在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历程,以小麦穿梭育种的第一个突破性新品种川麦30的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为典型案例,探讨了突破性新品种与农艺学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系统设计、高产栽培和农民参与式研究在品种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巨穗小麦种质为基础培育的16个春小麦品系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巨穗小麦种质为基础培育的品系较当地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栽培品种有良好的抗旱特性,巨穗小麦种质有可能作为小麦抗旱节水育种的良好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8.
283份小麦品种(系)萌发期耐盐碱性评价及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50mmol?L-1NaCl和100 mmol?L-1 NaHCO3/Na2CO3(1∶1)混合溶液分别模拟盐和碱胁迫,对283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盐碱胁迫试验,基于11项性状指标综合分析了小麦种质资源耐盐碱性特点.结果表明:在盐和碱胁迫下,11项指标值在283份小麦种质资源之间差异显著.NaCl胁迫下,胚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