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黏膜免疫在禽疾病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膜免疫系统是有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及其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的免疫系统。包括肠道黏膜集合淋巴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下层的淋巴小结和弥散型淋巴组织.含有丰富的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不同于其他免疫系统,它是受黏膜表面的抗原物质刺激而形成的免疫系统。即是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独特功能的独立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
肖定汉 《动物保健》2005,(10):19-1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3.
1可视黏膜可视黏膜指病、死动物的眼睑黏膜、口腔黏膜、舌黏膜、咽喉黏膜、鼻腔动脉、肛门黏膜、阴门黏膜以及禽类的泄殖腔黏膜,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常出现明显的血液循环变化,有些变化常具有重要意义,以上病变常见于以下情况。患鸡新城疫及禽流感的动物,眼结膜有充血、出血病变。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动物,常见鼻腔、眶下窦黏膜充血、肿胀,散布有多量小出血点,有时在鼻腔渗出物中带有血凝块。患鸭瘟的动物,除有头颈部水肿、出血外,其眼睑水肿呈外翻状,眼结膜充血、水肿、有小点状出血,鼻腔黏膜充血、出血,泄殖腔黏膜外翻,有充血、出血和水肿病变。  相似文献   

4.
奶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又称奶牛病毒性腹泻或奶牛黏膜病,是由于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病毒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相似文献   

5.
黏膜是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口服、滴鼻、点眼等黏膜免疫途径可有效诱导保护性黏膜免疫反应。但目前绝大多数的黏膜免疫疫苗仍未开发,且缺乏安全有效的免疫增强剂。中药多糖已被证实是一类具有促进黏膜免疫效应的生物活性大分子。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类型的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及其对肠道黏膜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多糖作为黏膜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yerm,MIS)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组织黏膜下及一些分泌腺的淋巴组织.它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动物机体内存在着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其所含淋巴组织占机体总淋巴组织的50%以上,淋巴细胞占机体总淋巴细胞的80%以上。黏膜系统中分布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它们弥散分布在黏膜上皮内及黏膜下或单个或多个淋巴滤泡聚集成淋巴小结.大量的黏膜免疫细胞参与摄取、呈递抗原,诱导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效应因子(主要为SlgA)发挥免疫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对动物机体的侵袭,是机体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屏障。  相似文献   

7.
皮肤是机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而黏膜系统的防御作用更重要,是机体主要的非特异免疫屏障。在机体内存在着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而机体的呼吸道和肠道是与外界相通的。如果环境不良,大量的病原体就会侵入机体,完整的黏膜可以阻断病原体的侵入,从而减轻对机体损害。  相似文献   

8.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是机体免疫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研究已经证实,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机体:同时黏膜既存在局部免疫又存在共同免疫系统,使黏膜免疫细胞相对独立于系统免疫。家禽胃肠道、呼吸道等处存在着大量的淋巴样组织构成了完整而普遍的家禽黏膜免疫系统。滴眼、滴鼻和气雾免疫对鸡有较好的刺激产生呼吸道黏膜免疫的作用,其中气雾法免疫省人力、省时间,而且较其他免疫方法产生免疫力快,免疫期长,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魏建平 《中国家禽》2004,26(14):39-40
黏膜特异性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是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组成的免疫系统。包括肠道黏膜集合淋巴结、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下层的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含有丰富的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相似文献   

10.
貉细小病毒性肠炎是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腹泻,粪便内含有灰白色由脱落肠黏膜、纤维蛋白和肠粘液组成的管柱状物,白细胞显著减少,胃肠黏膜有炎症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黏膜免疫是区别于全身免疫的一种局部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的基础是机体存在着完整普遍的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黏膜表面与外界抗原直接接触,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多数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感染都是从局部感染开始的,其感染动物机体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系统,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0、5、28日龄的仔猪小肠黏膜下神经丛中神经元类型的变化进行了定性研究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仔猪小肠黏膜下神经丛分为靠近环肌层表面的ESP(external submucosal plexus)和靠近黏膜肌层的ISP(internal submucosal plexus);ESP与ISP神经纤维的性质不同,ESP主要是有髓神经纤维,而ISP主要是无髓神经纤维;随着日龄增长,黏膜下神经丛发育较快,ESP与ISP的差异日益显著。研究揭示:仔猪出生后黏膜下神经丛在形态和不同亚群神经元比例上均有一调整期,其生理学意义可能是使小肠黏膜下神经丛的功能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鸡等多种禽类的高度传染性急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病鸡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紊乱,主要病变是全身浆、黏膜出血,消化道黏膜出血并坏死,本病在易感鸡群中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4.
雏鸡新城疫滴鼻免疫后各黏膜免疫应答点的免疫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膜免疫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这是因为首先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机体。当前对人类和动物生命与健康危害极大的、和难以防治的重要传染病,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流感、肝炎、腹泻等都属于由黏膜入侵或与黏膜相关的疾病;其次,注意到黏膜既存在局部免疫,  相似文献   

15.
日粮锌 硒水平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将2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1000mg/kg,硒5mg/kg)、低锌低硒(锌34mg/kg,硒0.08mg/kg)和常锌常硒(锌50mg/kg,硒0.15mg/kg)的日粮45d后,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下降,绒毛高度/腺窝深度的比值减少,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尤其是高锌高硒对空肠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正常。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按锌50mg/kg和硒0.15mg/kg的比例添加,对于维持小肠黏膜的正常形态结构是合适的;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小肠黏膜有毒性作用,且高锌和高硒可相互促进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伴有体温升高 牛流涎伴有体温升高主要见于发热性传染病,如牛瘟、恶性卡他热、口蹄疫、牛黏膜病、牛茨城病、牛暂时热等。牛瘟和口蹄疫的传染性极强,呈暴发性。牛瘟以消化道黏膜炎症、出血、糜烂和坏死为特征。患口蹄疫的成年牛以口腔黏膜及鼻、蹄和乳头等部位的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为特征,犊牛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牛黏膜病表现为黏膜炎症、糜烂、坏死和腹泻。牛暂时热主要发生于蚊、蝇滋生的季节,消化型主要表现出血性胃肠炎,呼吸型以气喘为主,瘫痪型则出现运动障碍。牛茨城病主要表现口腔黏膜坏死、溃疡,咽喉麻痹,关节肿胀,蹄部溃疡。  相似文献   

17.
黏膜免疫和黏膜疫苗佐剂的研究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免疫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细胞因子在黏膜佐剂研究中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与关注。文章主要简述黏膜免疫应答的调节及细胞因子类佐剂在黏膜免疫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鹿坏死杆菌病是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和皮肤,呈坏死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1口炎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临床上以实用技术卡他性、水疱性和溃疡性口炎较为常见,且都以流涎、拒食和厌食为特征。发病原因:卡他性口炎主要是因机械损伤口腔黏膜、口服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或者食入过热食物、发霉饲料及有毒植物而发生。水疱性口炎多是吃了霉烂变质饲料所引发。溃疡性口炎主要是由于口腔不洁造成细菌繁殖而发病。口炎还可以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并发症。临床症状:羊只采食减少或者停止,口腔黏膜开始潮红,继而肿胀,甚至出现糜烂和溃疡,病羊口臭,但全身的变化不明显。治疗方法:预防和消除对口腔黏膜的机…  相似文献   

20.
肠道是肉鸡重要的消化、内分泌及免疫器官,肠道健康主要依赖于营养物质、微生物菌群和肠道黏膜之间的动态平衡。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直接相关。研究表明,丁酸钠作为能量来源,可刺激肉鸡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并改善肠道黏膜形态,促进绒毛生长和肠道组织发育。丁酸钠通过肠道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2和FFAR3介导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激素,促进胃肠黏膜的发育,刺激胃和胰腺分泌消化酶,促进养分消化吸收。丁酸钠是肠道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可刺激黏蛋白的产生,增加黏液层厚度,降低结肠上皮的通透性,维持肠道完整性和黏膜屏障功能。丁酸钠促进宿主防御肽(HPDs)的合成,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殖,降低内毒素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丁酸钠通过抑制NF-κB激酶(IKK)下调促炎症途径,抑制NF-κB的活化,预防肠黏膜炎症发生,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和保护肠道健康。综上,丁酸钠具有肠道保护和抗菌作用,可增强肠道完整性,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在饲料工业禁抗的背景下,对抗生素替代品丁酸钠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作者就丁酸钠对肠道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其在肉鸡饲料中替代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