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50年代,就有一些研究表明,经低温锻炼的植物体内有游离脯氨酸的积累.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郭绍川等研究了不同抗寒性作物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与抗低温能力的关系,认为经低温锻炼后作物幼苗脯氨酸增加的幅度与幼苗抗寒能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温冻害对扁桃花蕾抗寒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低温冻害对扁桃花蕾抗寒机制的影响情况,比较分析了栽培扁桃鹰咀和野生扁桃花蕾的抗寒能力,对栽培扁桃鹰咀花蕾和野生扁桃花蕾进行了-4℃的低温处理,观测了在低温处理24 h内花蕾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曲线;还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两种扁桃花蕾6个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分析。观测发现: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鹰咀扁桃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野生扁桃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两种扁桃花蕾的相对电导率均呈"S"曲线升高。隶属函数计算结果显示:6个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在-4℃的低温处理下两种扁桃花蕾的抗寒能力均先升高后降低,但鹰咀花蕾的抗寒能力强于野生扁桃花蕾。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恢复生长法、电导法等林木抗寒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在低温胁迫下膜系统、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水分等林木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低温条件下不同杨树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其对低温的适应性以及抗寒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杨树的8个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水平,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杨树抗寒力的形成与膜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的积累密切相关。经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抗寒性以银×新抗寒最强。  相似文献   

6.
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16℃,即对腰果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4℃低温胁迫4 d,可大大提高腰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以光蜡树苗木为试材,研究了喷施外源物质Vc、CaCl2及蔗糖溶液对低温胁迫下的光蜡树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等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7 mmol.L-1Vc、2.7mmol.L-1CaCl2及2.9 mmol.L-1的蔗糖溶液对光蜡树苗的此4项抗寒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喷施蔗糖及CaCl2处理对光蜡树苗木苗叶中脯氨酸含量的提高影响较为明显;喷施CaCl2处理能明显提高其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而喷施此3种外源物质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苗叶的相对电导率,而对其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气候箱中,用不同低温和高温条件胁迫银杏幼苗,测定了叶片离子相对渗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相关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杏抗热性能较差,但有一定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冬季北方园林的萧条景象,实现常绿阔叶树种在北方的引种驯化,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6种常绿阔叶树种红叶石楠、扶芳藤、常春藤、法国冬青、北海道黄杨和枸骨的膜透性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三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程度,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其抗寒能力的强弱,为常绿树种在北方的引种驯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各供试材料叶片的膜透性增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积累量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隶属函数法抗寒性综合评价显示北海道黄杨、扶芳藤、常春藤的抗寒能力较强,红叶石楠和枸骨抗寒能力中等,法国冬青抗寒性弱。  相似文献   

10.
喷施壳聚糖对核桃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枝条短期低温胁迫研究,探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桃枝条内的生化代谢过程与树体抗冻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离体香玲核桃枝条以—2、0、4℃低温处理,并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相关酶活性与抗冻蛋白含量,分析低温胁迫后树体抗冻相关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研究结果发现,在—2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下也有显著增加。说明SOD、CAT、POD和脯氨酸参与了核桃树体的抗冻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引种的9种多年生地被植物为材料,通过对其在华北高寒区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越冬性与生长形态观测,以及人工低温胁迫下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与株体生长恢复的实证研究表明,0~-18℃处理温段,9种地被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18~-36℃处理温段,桔梗、金娃娃萱草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仍保持上升而后再下降,而玉簪、荷兰菊、百合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合越冬性与低温胁迫下株体恢复生长状况认为,9种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常年环境下均可越冬,其抗寒能力依次为:桔梗>金娃娃萱草>大花萱草>单瓣芍药>重瓣芍药>八宝景天>玉簪>荷兰菊>百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引种观赏竹对低温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其抗寒能力,以期为竹资源在北方的推广提供科学指导。以山东省聊城市百竹园的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黄纹竹(Ph. vivax 'Huanwenzhu’)、紫竹(Ph. nigra)3种引种观赏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引种观赏竹的出笋率及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抗寒生理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出笋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金镶玉竹、黄纹竹、紫竹。人工低温处理下,随低温胁迫的加剧,3种竹叶的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金镶玉竹的电导率最高;MDA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金镶玉竹叶片中渗透物质含量高于黄纹竹和紫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金镶玉竹叶片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竹种;基于熵权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抗寒指标中占的权重最大(23.69%),其次为游离脯氨酸(22.56%)和可溶性糖(15.40%);TOPSIS评价得出金镶玉竹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黄纹竹、紫竹。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以漾泡、大麻1号和大麻2号3个核桃品种的2年生离体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温度下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3个品种核桃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脯氨酸含量分别呈“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综合4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大麻1号和大麻2号的抗寒能力强于漾泡核桃。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几个抗寒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研究落叶松对低温的生理反应,探讨其抗寒机制,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apiam-rupprechtii)幼苗为材料,研究氏温和ABA处理对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膜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的幼苗,可溶性糖、水溶性蛋白质以及脯氨酸含量均增加,膜的稳定性增强;ABA处理的幼苗,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增强膜的稳定性,对提高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疆园林植物引种栽培中,能够抗寒的宿根花卉栽培种极其匮乏。文章以新疆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的萱草、玉簪、八宝景天、德国鸢尾、溪荪鸢尾、黄景天、早小菊7种宿根花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电解质渗出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宿根花卉的电解质渗出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增益幅度都具有明显的变化。综合分析7种宿根花卉中萱草和德国鸢尾的抗寒力较好,玉簪和早小菊抗寒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徐燕  薛立  屈明 《林业科学》2007,43(4):88-94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性的差异有关.对植物抗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R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抗寒性和冷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与气候梯度有关的基因梯度的分布说明寒冷地区的树种更为抗寒;多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为重要的农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基础.对植物抗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Ca2 是低温下参与调节冷驯化应答机制中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的第二信使.未来植物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低温抗性的遗传学和遗传应用及代谢组学,气候变化对于植物抗寒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低温条件下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对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幼苗抗寒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浙江楠的保护、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SA浓度(0、0.1、0.5、1.0、2.0 mmol·L-1)对浙江楠1年生容器苗进行连续3 d的叶面喷施处理,随后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0℃低温,再进行连续7 d的低温胁迫处理,以20℃常温为对照(CK),测定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指标,对浙江楠相关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有效缓解REC、MDA含量的上升及Chl含量的下降,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减轻低温造成的胁迫伤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外源SA预处理在0℃胁迫下能有效提高浙江楠幼苗的抗寒能力,其中1 mmol·L-1的SA处理具有最大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8.
珍珠绣线菊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珠绣线菊(Spiraea thunbergii)1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珍珠绣线菊的抗寒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融交替时期,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电导率升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低温胁迫条件下,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枝条伤害率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为抗寒、耐旱、耐碱、抗风沙能力均较强,根系发达,对盐碱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各种营养成分相对较高,具有极高饲用价值的优良牧草。研究在室内人工模拟盐胁迫条件下,测定分布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披碱草幼苗叶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处理强度的提高,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增加,随盐胁迫强度幼苗叶相对电导率值和脯氨酸积累量相关性有一定差异;来源为陈巴尔虎旗和四子王旗的披碱草幼苗叶相对电导率变化与脯氨酸含量系数分别为0.809和0.961。说明来源于四子王旗的披碱草耐盐性强于陈巴尔虎旗的披碱草,并且不同环境中长期生长过程中形成了盐胁迫等逆境的适应方式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美丽针葵耐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丽针葵耐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未经低温锻炼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在冷冻处理 4~ 6h时急剧增加 ,而经低温锻炼的叶片相对电导率急剧增加时间为 8~ 12h之间 ;在冷冻处理情况下 ,经低温锻炼的美丽针葵叶片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未经低温锻炼植株 ,而低温保护性物质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叶片 ,显示经低温锻炼的美丽针葵抗寒能力明显好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