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不同氮素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杂交水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性状差异,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4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冈优188’、‘宜香优1577’、‘冈优1577’)为材料,选择不同氮素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品种和氮素水平的互作共同调控水稻的产量性状,‘宜香优2115’在不同氮素水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冈优188’随氮素水平提高,产量显著增加,‘宜香优1577’和‘冈优1577’在正常氮素水平产量表现最好。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穗着粒数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着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不同水稻品种对氮素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生产上需要根据田间肥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培试验,探究不同Mg~(2+)浓度对粳稻黑糯72、籼稻红优2号、C两优华占和宜香优2115苗期Cd~(2+)吸收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水稻幼苗植株内Cd含量表现为根叶鞘叶片,根是水稻吸收和富集Cd的主要器官;不同水稻品种各器官中Cd~(2+)的转移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Cd~(2+)胁迫下添加Mg~(2+)能够显著降低4种水稻根系、叶鞘及叶片中的Cd含量,添加Mg~(2+)能够抑制C两优华占中Cd~(2+)由根系向叶鞘与叶片中的转移,促进红优2号、黑糯72和宜香优2115中Cd~(2+)由根系向叶鞘与叶片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紫稻在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云南地方偏粳型紫稻为材料,先后育成恢复系宜恢1577、宜恢3003、宜恢1979、宜恢4245、宜恢7808和宜恢1108,用它们与不同不育系杂交先后育成已审定品种冈优1577、Ⅱ优1577、宜香优1577、N优1577、宜优3003、宜香3003、宜香1979、宜香4245、宜香优7808和宜香优1108。这些品种均表现出穗子大、穗粒数多、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它们先后被授权给中国种业集团、隆平高科、宜字头等种业公司开发,已广泛推广到长江流域各个水稻种植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稻米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我所选育成一批抗病优质稻新品种,现介绍如下: 象牙1号为粳型白香糯,系苏资2号与螃蟹谷(两个亲本均来自云南)杂交后代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48天左右,属早熟晚粳,株高106厘米,茎秆粗壮,分蘖力偏弱,为大穗大粒型,每穗总粒数为13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1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头季稻与再生稻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结果表明,品种间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的差异显著,头季稻高产品种有野香优3306、川康优673,产量在600 kg/667 m2以上;再生稻高产品种为内6优丝苗、绵优7353、川康优787和宜香优2115,产量超过200 kg/667 m2;两季...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高产且优质的粳稻新品种,以审定范围适合沿江种植的 21 个粳稻品种(12 个迟熟中粳类型,9 个早熟晚粳类型)为供试材料,探究了不同品种在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种植的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结构、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沿江高沙土地区适宜抽穗期为 8 月 26 日至 9 月 3 日,选择大穗型品种更容易获得高产;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 RVA 谱特征值紧密相关,崩解值和消减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综合生育期、产量和品质,沿江高沙土地区总体适宜早熟晚粳类型品种;迟熟中粳品种中扬香玉 1 号和金香玉 1 号综合性状较好;早熟晚粳宁香粳 9 号和武育粳528 生育期适宜,兼顾产量和品质,表现较好;糯稻中品质和产量综合性状较好的为镇糯 29 号和扬粳糯 2 号。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光照条件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与积累的影响, 以红粒小麦品种(系) D4红、红5、黑小麦76, 黑粒小麦品系D4黑、昌邑黑麦, 以及普通小麦济麦19 (白粒)为材料, 研究穗部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全灌浆期穗部遮光或后期遮光对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前期遮光, 说明籽粒灌浆后期是花青素合成的关键时期。穗部遮光对D4红、红5及黑小麦76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黑粒小麦昌邑黑麦与D4黑。3个红粒品种(系)全灌浆期遮光后籽粒花青素含量不足1 U g-1, 与白粒品种类似, 而前期遮光后期恢复光照后籽粒花青素迅速合成。与未遮光的对照比较, 遮光对2个黑粒小麦品系花青素含量影响虽达显著水平, 但遮光后黑粒品系花青素含量仍在2 U g-1以上。说明黑粒与红粒小麦籽粒花青素的合成途径不同。红粒小麦的花青素合成可能是一种依赖光的合成途径, 而黑粒小麦中可能是依光型和非依光型两种合成途径, 且后者是其主要途径。有色小麦籽粒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变化趋势是灌浆前期低, 中后期高, 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则呈前期高, 中后期低的变化趋势。未遮光处理的有色小麦, 其不同时期籽粒花青素含量与PAL和CHI活性变化趋于一致, 且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CHI与PAL是有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黑粒小麦的花青素含量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而红粒的相关性不显著。遮光后籽粒的花青素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不一致, 说明光照条件对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并非直接通过3种酶活性的变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0,(5)
在贵州省8个不同生态区,对16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试种研究,分析各品种的适应性、外观品质、丰产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16个品种中丰产性最好的是真彩糯1号和绿糯5号,稳定性最好的品种是京科糯2000、真糯101、万鲜甜159、真彩糯1号,外观品质最佳的品种是圳糯1号和绿糯5号。通过产量对各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生育期鲜百粒重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位高秃尖穗行数鲜出籽率。通过品鉴分析,圳黑糯和万鲜甜159两个品种口感最佳,其次是斯达糯44。  相似文献   

9.
淮科糯2号是2006年冬季在海南以自育超黑糯玉米自交系糯653为母本、自育紫糯玉米自交系黑-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抗倒、抗病、大穗型超黑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玉2011004。1亲本选育及特征特性母本糯6531998年冬季在海南组配基础材料意大利黑玉米×齐319;1999年春季用意大利黑玉米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苏北地区酿酒用优质高粱品种,引进 15 个粒用高粱新品种,调查株高、穗长、节数、生育期、穗型、抗倒性、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与产量,测定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单宁含量等品质性状,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性状较佳的品种有晋糯 3 号、红糯 9 号、红糯 16 号、机糯粱 1 号、两糯 1 号、川糯粱 2 号,这 6 个品种表现为中秆、抗倒、丰产、糯性等特点,适宜苏北地区选择性种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沿黄稻区粳稻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久  赵新亮 《种子》2005,24(12):18-20
选用河南省目前推广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6个粳稻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和一级枝梗数、穗长与穗粒数呈正相关,穗长与单位面积穗数呈负相关,且均达显著水平;(2)河南省沿黄地区粳型水稻品种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千粒重、结实率、德粒数、单位面积穗数,穗颈长、株高对产量有一定的负作用.选育粳稻品种时,在保证穗数(18万~20万/667 m2)的前提下,尽量选大粒、结实率高、穗粒数多、穗颈长、株高适中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云南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高产育种性状的选择目标。以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孕穗期耐冷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8群体的105个家系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深入探讨云南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和籼粳交错区水稻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单株穗数、穗颈长、穗下节长、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以基因型控制为主,株高、剑叶长、秕粒数、单株稻草干质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变异主要是环境差异所致,剑叶宽、倒2叶宽、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籽粒产量以基因型×环境互作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剑叶长宽、花药发育、穗抽出度和干物质积累。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寒冷粳稻区决定单株籽粒产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千粒质量结实率一次枝梗数,其共同决定单株籽粒产量83.1%的变异,且均有较大的直接正效应调控作用;冷凉粳稻区为结实率1-2节长剑叶长穗颈长,共同决定单株籽粒产量87.2%的变异,其中结实率和剑叶长对单株籽粒产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籼粳交错区为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稻草干质量剑叶宽单株穗数花药体积,共同决定单株籽粒产量85.5%的变异,6个性状均对单株籽粒产量有直接的正效应。根据产量结构因子的多重统计分析,在云南寒冷和冷凉粳稻区实现高产的途径是选择重穗与穗粒协调的品种;而在籼粳交错区是选择大穗、大粒及多穗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插密度对有色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糯(Y4)和红粳(Y5)两个有色稻为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插密度,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有色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主要影响有效穗数进而影响产量。4万苗/666.7m2密度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密度在12~16万苗/666.7m2时,产量和成穗率较高,干物质积累多,说明适当提高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有色稻产量和构建高产群体。本试验中Y4和Y5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2万苗/666.7m2和16万苗/666.7m2,且Y5耐密性较Y4强。  相似文献   

14.
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的穗部特征及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为试材,常规粳稻镇稻1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对照,将穗部分成上部一次枝粳籽粒(UP)、上部二次枝粳籽粒(US)、中部一次枝粳籽粒(MP)、中部二次枝粳籽粒(MS)、下部一次枝粳籽粒(LP)、下部二次枝粳籽粒(LS)6个部分,比较不同类型品种的穗部特征和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两年中甬优538平均产量为12.5 t hm–2,较中浙优1号和镇稻18分别高17.6%和15.2%;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以甬优538最高。(2)单穗重和着粒密度以甬优538最高;甬优538穗部6个部位的籽粒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且以上部二次枝粳籽粒和中部二次枝粳籽粒数增加最为明显。(3)甬优538中,UP与MP、MS与US、LP与LS为同步灌浆,但两两之间为异步灌浆。中浙优1号和镇稻18中,UP、US和MP为同步灌浆,而UP、US、MP与LP、LS为异步灌浆。品种类型间,穗部6个部位米粒终极生长量的平均值以镇稻18最高,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的平均值为中浙优1号镇稻18甬优538,有效灌浆时间为甬优538镇稻18中浙优1号。  相似文献   

15.
高产稳产优质糯稻新组合辐糯优39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辐糯优396系四川达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南方杂交水稻研究所、重庆市铜梁作物良种研究所用辐糯2A与NR39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2008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稻2008014.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抗逆性较好,糯性和稻米外观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辐糯优396系四川达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南方杂交水稻研究所、重庆市铜梁作物良种研究所用恢复系NR396与不育系辐糯2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抗性较好,糯性和稻米外观品质好.2008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0801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淮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和二十多来育成的中粳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率偏高和垩白度大是引起该稻区稻米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有着单位面积穗数下降、总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上升、着粒密度增加、株高变高、穗长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变长的趋势。产量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穗粒数增加引起的。近些年来,选育出的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杂交糯稻辐糯优396的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糯优396系四川达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南方杂交水稻研究所、重庆市铜梁作物良种研究所用辐糯2A与NR39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抗逆性较好,糯性和稻米外观品质好。2008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稻2008014)。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酿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以及抗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酿酒用糯高粱单产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平均单产增幅25%以上;穗粒数、穗粒重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1.7%、62.7%;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为19.8%、62.7%;株高降低24.9%,茎粗增加9.5%;节间数增加0.9个,节间长缩短13.3cm;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显著;倒伏率、发病率下降显著,成穗率明显提升。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穗粒数、穗粒重,穗粒数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70和0.928,株高、茎粗与倒伏率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0;产量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与发病率显著负相关。总的结果表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的增加提高了糯高粱的穗粒数,植株株高的降低、茎粗的增加促进了抗倒性的提升,抗病性的提升保证了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最终提高了糯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孕穗期冷害对优质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冷敏感品种绥粳4和冷钝感品种垦稻08-169为试验材料,于孕穗期17℃低温处理0(CK)、3、6、9d,研究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优质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胁迫降低优质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其中低温胁迫3、6、9d极显著降低2个品种的穗上、中、下部每穗粒数,使整穗每穗粒数下降。低温胁迫6、9d极显著降低2个品种的穗上、中、下部千粒重,使整穗千粒重下降。低温处理6d极显著降低了绥粳4的穗上、中、下部结实率和垦稻08-169穗下部结实率,低温处理9d极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穗上、中、下部结实率,使整穗结实率下降。不同耐冷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结合生产实际以低温6d为标准,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冷敏感绥粳4穗上、中部结实率影响更大,对冷钝感品种垦稻08-169的穗下部千粒重影响更大。因此,孕穗期低温胁迫通过降低穗上、中、下部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穗下部结实率来减少优质香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