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液的初始 p H值直接影响 B- 90 3菌株的生长繁殖 ,从而对其抗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产生重要影响。 p H值小于 5时 ,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滤液中抗菌物质活性弱 ;p H值在 6~ 8时有利于细菌的增殖 ,抗菌活性亦最强。培养过程中供氧条件与菌体繁殖和抑菌活性呈正相关 ,而培养液初始接菌量高时可缩短抗菌物质出现的时间。基本营养物质的初步筛选试验证明 :大米粉、豆饼粉、麦麸、酵母粉和 Ca CO3 及 KH2 PO4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的营养物质 ,可满足抗菌物质产生对碳、氮和矿物质的营养需求。B- 90 3的发酵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 30℃下 ,2 4小时内 ,细菌数量达最大值 ,p H值由低向高变化 ,但此阶段检测不出抗菌物质的活性 ;第二阶段 ,培养 41小时后 ,抗菌物质活性开始显露 ,至 112小时后达最大值 ,p H值也逐渐由高变低。培养过程中 ,p H值的变化对细菌繁殖和抗菌物质的产生与积累有明显的伴随关系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的研究Ⅱ.抗菌物质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在偏酸性条件下能经受121℃(1.4Pa/cm^2)高温20分钟,仍保持原来的抗菌活性;在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不具备稳定性,该抗菌物质PH=4的溶液中,半年以上仍保持活性,但在碱性条件下2个月即失活性,显示了其稳定性。在强酸PH2 ̄3条件下,可有效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分离出来,调高PH值桑台使其重新地水 中。  相似文献   

3.
烟草赤星病拮抗菌株B75产生抗菌物质的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烟草根际分离筛选到一株可产生抗烟草赤星病菌物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75。在以NB培养液进行试验时发现,B75在对数生长的中期开始产生抗菌物质,在生长的衰退期前存在一个产生抗菌物质的高峰期;在25~50℃、pH4.0~8.5范围内均可产生抗菌物质,其中30℃和pH6.0的培养条件下最适。不同的装液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500ml时,是B75菌株菌体生长及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宜量。不同的碳、氮源试验结果表明,甘露醇、酵母膏最有利于B75菌株菌体生长,且产生的抗菌物质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初始pH、培养时间、温度、培养体积、不同牛肉膏、蛋白胨组合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初始pH7、牛肉膏2g、蛋白胨20g、以1/2装液量装液、30℃振荡培养36h可获得较高产量的胞外分泌型抗菌物质;菌株JK-SH007的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效可达40.54%。  相似文献   

5.
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菌的抑菌机制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抗菌活性对芒果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经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AmS2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抗菌活性物质分析发现,菌株可分泌产生易溶于水和甲醇等强极性溶剂、对热稳定、pH4~7条件下较稳定的非蛋白类抗菌活性物质。毒力测定表明,菌株抗菌物质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9772 mg/mL和1.9027mg/mL,当提取物浓度3.0mg/mL时,可致使病菌分生孢子壁消解。  相似文献   

6.
采用体内注射法,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etLiu3龄幼虫注射浓度为1.0×108孢子/m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悬液,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12h后收集制备血淋巴粗提液。分别测定对4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并检测温度、pH值变化和反复冻融对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Tricine-SDS-PAGE电泳法确定抗菌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结果发现,诱导后的油松毛虫3龄幼虫血淋巴粗提液对试验的细菌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E.coli和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血淋巴粗提液的的抗菌活性在50℃水浴处理和4~9的pH值条件下保持稳定,反复冻融1~5次抗菌物质的活性降低4.3%~14.9%。电泳结果显示,诱导组血淋巴粗提液在23.2kD和15.0kD处分别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在60.4kD处蛋白带变浅。由此推测从油松毛虫幼虫体内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分子量可能是23.2kD和15.0kD。  相似文献   

7.
以研磨法从中华真地鳖五龄若虫体内提取得到抗菌物质,分别采用比浊法和菌碟法测定了其对多种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数期延迟1~4h,菌的浓度、繁殖速度减缓。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试验表明,该抗菌物质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50.0%、49.2%、45.2%;而对白菜黑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活性较差,抑制率仅为28.3%和24.5%。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病菌抗菌物质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抗菌物质的产生进行了研究。通过氯仿熏蒸、热处理、紫外线照射等灭活处理,在62个菌株中发现了32个菌株可产生抗菌物质,其中12个菌株3种灭活处理均形成了抑菌圈,抑菌范围较广的YZ-13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62个菌株中的48个具有作用;YZ-32菌株3种灭活处理均产生了对自身菌株具有活性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9.
盾壳霉所产抗细菌物质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生态特性中,我们首次发现了该菌可产生抗细菌物质。本试验测定了盾壳霉产生的抗细菌物质对13种(或类型)细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该物质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纸层析和纸电泳迁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抑制作用最好;可耐121℃ 1h高温处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pH值大于或等于11的碱性溶液中丧失活性;纸层析和纸电泳分析表明该物质含有2种有效成份,皆为非水溶性物质,其中一种是中性化合物,另一种是弱酸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菌体及胞外分泌物抑茵活性,从354株苦豆子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和茄子枯萎病病菌有较强颉颃活性的菌株.对抗菌活性显著的KDB342菌株的胞外抑菌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DB342株胞外分泌物抑菌活性、最高稀释倍数为100倍;其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100℃处理10 min仍有部分抑菌活性,120 ℃则完全丧失活性;其抗茵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可通过(NH4)2SO4盐析和浓缩,75%硫酸铵提取的粗蛋白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内生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内生拮抗细菌BS 2菌株在以黄豆粉为原料的 3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 ,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强 ,菌液对辣椒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培养基初始 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以黄豆粉培养基、初始 pH值 6 .7(灭菌后 )、2 8℃、培养 4 8h、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 ,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2.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Z139菌株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秦蛉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小单孢菌属放线菌菌株Z139,其代谢产物对多种农业病原真菌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无论是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还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保存中,Z139菌株的培养特征和产生抗生素性能均表现稳定。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可耐100℃高温,且对酸碱稳定。  相似文献   

13.
细菌素在植物细菌病害生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于细菌素的研究和应用,最初是出于医学上的考虑,所以迄今研究最充分的是大肠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大肠菌素(Colicin)。1925年Gratia发现一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所产生的细菌素时,认为它是一种非常专化的抗菌物质。后来才发现这类抗菌物质是蛋白质,与一般抗菌素不同,并正式使用细菌素这个名称(Bacteriocin)(Jacob 1953).目前普遍承认的细菌素定义是:“一种细菌的某些菌系所产生的对该种细菌的另一些菌株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良好的细菌TD-7。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对其发酵滤液抑菌机理、最优发酵条件、最优发酵培养液组分及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菌株TD-7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5%以上。皿内酶分泌试验发现,该菌可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未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条件为在250 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75 mL培养液中,初始pH 8.0,温度32~36℃,转速200 r/min,发酵5 d。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KH2PO4 0.05%。经摇床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液组分优化,菌株TD-7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提高了26.39%。该菌的发酵液对温室盆栽及田间大棚中的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1%和87.70%。滤液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D-7发酵滤液中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pH适应范围(pH 4.0~9.0),在高温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有制成生物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二十多株Steinernema和Heterorhabditis线虫共生细菌在指示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的多样性及菌株的色素与抗菌特性。试验发现菌株出现树枝状菌落,折光性内含物及粒状菌体(比正常菌体小1/4至1/8)的现象,在各菌株中有很大的不同。所有试验菌株都可出现树枝状菌落,但非所有菌株都可见折光性内含物和粒状菌体。实验还观察到H06及CB2B菌株在肉汤培养基中所产生的色素颜色随pH值而变化,但G12及ED/1的色素对酸碱度的变化不敏感,表明菌株产生的色素物质是不同的。直接比较Xenorhaadus菌株之间的抗菌活动显示各菌株间具拮抗作用。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是不同的,抗菌物的产生可能与菌株的培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植物病害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机制与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93,自引:5,他引:93  
 芽孢杆菌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和抗菌防病作用,许多性状优良的天然分离株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芽孢杆菌抗菌防病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拮抗作用和诱导植物抗病性。其中,核糖体合成的细菌素、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等抗菌蛋白以及次生代谢产生的抗生素与挥发性抗菌物质产生的拮抗作用是生防细菌最主要的抗菌机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抗菌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实现外源杀虫或抗菌基因的高效稳定共表达是增强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活性和扩大防治对象的重要途径。基因组和蛋白组研究的迅猛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芽孢杆菌抗菌分子机制和抗菌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短小芽孢杆菌BSH-4抗菌物质的提取及其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短小芽孢杆菌BSH-4所产生抗菌物质的理化性质,以黄瓜菌核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打孔法研究了温度、pH变化、紫外照射、有机溶剂、金属离子及蛋白酶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粗提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00℃处理1 h后仍具有对照活性的90%左右;对酸碱较敏感,在pH值6~8时活性较高;对紫外线稳定,在紫外光下照射10 h以上时,其活性基本不受影响;经乙醚和丙酮处理后仍具有对照活性的80%以上;对重金属离子敏感,Ag+、Cu2+、Zn2+能够降低对照活性的40%左右;对蛋白酶较稳定.此外,该抗菌粗提物同时对黄瓜蔓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立枯病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具有分解羧甲基纤维素的能力,但不具有分解几丁质和β-1,3-葡聚糖的能力,并且其抗菌活性与分解羧甲基纤维素的能力无关.  相似文献   

18.
萎缩芽胞杆菌MQ19ST15鉴定及对甘蓝枯萎病的盆栽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用于甘蓝枯萎病的生防菌并明确其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和盆栽防治效果,对从荒漠沙土中分离、筛选的细菌菌株MQ19ST15进行了对峙培养、抑菌活性物质测定、盆栽防效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MQ19ST15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使菌丝出现膨大、变形扭曲及分支增多等畸变,抑菌率达54.95%。抑菌活性物质检测显示,该菌株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及β-1,3-葡聚糖酶;抗菌脂肽物质合成相关基因扩增显示其基因组DNA中具有surfactin、iturin、fengycin和bacillomycin 4种抗菌脂肽物质的合成调控基因。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控效果为53.03%。通过菌落形态、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相似文献   

19.
从西藏佩古错湖湖边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青稞散黑穗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细菌,经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命名为LN-176。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以10%的接种量将该菌接种到初始pH7.0的发酵培养基中,28℃旋转培养,发酵液在84h时抗菌活性达到最高,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蛋白酶K有一定的耐受性。LN-176菌株的发酵液在260nm和280nm下进行吸光度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后,取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做抗菌试验,发现沉淀物对青稞散黑穗病菌有拮抗活性而上清液无活性。  相似文献   

20.
家蝇生境中充满病原菌,其有效的防防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三氟乙酸缓冲液浸提、热处理、固相萃取以及两次RP-HPLC等方法,从混合细菌液诱导的家蝇蛹中分离纯化出4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提取的家蝇蛹粗提液抗菌谱较广,对多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且抗菌效果好于天然肽类防腐剂和一些化学防腐保鲜剂。4种抗菌物质中包括3个抗菌肽和1个抗菌化合物。Tricine-SDS-PAGE结果显示3个抗菌肽的分子量分别约为12kDa、8kDa和4kDa。本研究表明细菌诱导家蝇蛹中具有丰富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