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汁中的体细胞增多,特别是白细胞增多是乳房炎的特点之一,因此,根据乳中体细胞数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手段本试验对不同管理状况下的奶牛随机抽样以检测乳汁中的体细胞数.结果显示:来自管理状况较好的合肥某乳业公司样本中的体细咆数明显低于安徽农业大学校牧场样本的体细胞数.两样本相比较,前者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30%)低于后者的发病率(50%)。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奶牛牛奶中体细胞数研究进展。方法:以体细胞数为关键词,运用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Pub 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结果:体细胞是奶牛牛奶中有益的天然成分,对奶牛乳房炎具有免疫防御功能。体细胞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抗生素残留会引起高水平的体细胞数。应用中兽医药控制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防治奶牛乳房炎可能更符合有机奶或无抗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法对取自镇江地区5个奶牛场的188头奶牛的奶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个奶牛场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4.9%、45.6%、54.8%、58.1%、64.5%。1奶牛场和2奶牛场发病率明显低于3、4、5奶牛场,说明不同饲养管理条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不同。总体水平上,牛奶中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与平均体细胞数有正相关性,平均乳糖率、平均总固体率与平均体细胞数有负相关性,平均尿素氮率与体细胞数没有直接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正乳房炎是由几种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乳腺炎症,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畜产奶量减少、牛奶质量改变,未到使用年限就不得不被淘汰,给奶牛养殖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隐性乳房炎会负面影响到牛奶质量(牛奶中含有炎症要素和细菌);减少的奶量会占到总损失奶量的2/3;患畜会成为其他奶牛感染隐性乳房炎的传染源。目前,主要通过体细胞数(SCC)分析的方式筛查乳房内感染,健康奶牛乳中SCC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奶体细胞数是反映奶牛乳房炎症、牛奶质量高低以及奶牛养殖场科学养殖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方法]:本试验通过检测并记录某牧场10月份总奶缸体细胞数,并与健康泌乳牛产量对比,制成了图表,通过观察日奶缸体细胞数与泌乳牛单产变化趋势图,[结果]:说明泌乳牛单产升高,体细胞数降低;牛奶体细胞与奶牛产量呈负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体试管法研究“干奶牛乳房灌注剂”对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对上述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TTC法测定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发现停药48h以后奶样均无抗生素残留。76例干奶牛使用药剂处理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下降27%,临床乳房炎发生率降低70%。试验证明该制剂对细菌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可靠,可以用于预防干奶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多胎次是引起奶牛隐性和慢性乳房炎、导致牛奶中体细胞数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多胎次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减少奶牛淘汰率,笔者等对两胎次及以上的患病奶牛进行中药干预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奶牛选择选择白银区某奶牛场多胎次奶牛乳房炎荷斯坦奶牛12头(其中2胎次3头,患隐性乳房炎;3胎次6头,其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芪黄素对奶牛乳房炎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产奶牛中随机选择177头奶牛,进行拌料饲喂双盲对比试验。每月统计牛奶产量、乳房炎发生率等数据,研究芪黄素对奶牛乳蛋白率、乳脂率、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芪黄素对奶牛体细胞数的改善和产奶量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在用药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呈显著下降,这表明芪黄素预防奶牛乳房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一直困扰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一直以来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而抗生素残留又一直在困扰奶牛养殖户。因此中药治疗乳房炎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试验牛群体细胞检测和牛博士—奶牛保健散的使用,达到了降低体细胞数,减少乳房炎发病率,提高产奶量,提升奶质量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饲料添加中药后,试验牛群的体细胞数下降了24万个/mL左右,下降率达40.35%;隐性乳房炎降低了30%,而临床乳房炎降低了80%以上,发病率比中低产牛群低50%左右。用药1周后,几乎看不到临床乳房炎症状,淘汰牛情况也不再发生。目标牛群的产奶量,与正常泌乳牛比较提升了1kg/头·天,同时生奶品质也得到了保障。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蛋白质、脂肪、总干物质、非脂类物质、乳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奶缸体细胞数检测牛群整体的健康情况,并采取及时有效的中药防控方案是治疗乳房炎,提升牧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奶牛乳房炎蜂胶、油佐剂、铝胶佐剂多联灭活苗的效果检测,表明铝胶佐剂多联灭活苗免疫效果最佳,该疫苗能有效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乳的体细胞数,减少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牛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牛奶中体细胞总数和体细胞分型指数之间的关系,为奶牛健康管理尤其是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选择3 478头荷斯坦牛进行样品采集,检测体细胞总数、体细胞分型指数、乳成分,根据体细胞总数和临床诊断意义,将体细胞数高于5万个/mL的1 798个样品分为5组,然后分析体细胞数与体细胞分型指数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牛奶中体细胞总数的不断增加,体细胞分型指数也不断增加,两组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252。因此推断,当奶样中的体细胞分型指数大于57.24%(低值)时,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概率较大,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相应牛只。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政府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东方澳龙公司选用了几种产品分别在伊利集团杜蒙分公司下属2个奶站(三分厂、对山)作试验,旨在观察本公司产品的疗效,本次试验主要针对隐性乳房炎,我们分别通过试验前、试验中及试验后对各试验奶牛作体细胞数(CMT)、牛奶中的细菌总数及理化指标检测、对比,得出了相应的结果,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集某奶牛场全群泌乳牛的奶样,经美国加利福尼亚隐性乳房炎测试法(CMT)检测后,对阳性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出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制作自家乳房炎疫苗。通过病原菌检测、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及体细胞数的变化趋势分析,评估自家乳房炎疫苗的使用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细胞数的高低与奶牛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体细胞数对奶牛乳房健康的影响测定牛奶体细胞,是判断乳房炎轻重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能预示隐性乳房炎。奶牛一旦患有乳房炎,产奶量、奶的质量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腺组织的泌乳能力下降,达不到遗传潜力的产奶峰值,并对干  相似文献   

17.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奶中体细胞数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DHI技术,采集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合肥某牧场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所产鲜奶中体细胞数据.与隐性乳房炎检出率做对比分析。同时,将牛奶中各项成分的平均数据与平均体细胞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与体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性;总体水平上,牛奶中体细胞含量与牛奶品质有相关联系,高体细胞牛奶中乳脂含量下降,乳蛋白含量上升,乳糖含量下降,非水干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牧泉元兴饲料公司研发出一种能够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降低体细胞数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并在选定的试验地点进行了饲喂试验。试验期间,饲喂该产品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奶量平均提高2.12kg,牛奶中体细胞数平均数下降了22.93万CFU/mL,表明该饲料添加剂在预防隐性乳房炎,降低体细胞数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体细胞计数监控乳房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大的疾病,随着奶牛业与乳品工业的发展及人类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97%的乳房炎属于隐性乳房炎,因此奶牛生产者并不十分清楚牛群乳房的实际健康状况和因此而造成的奶量损失,所以一个能提供牛群实际健康状况的监测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DHI的体细胞计数就具有这种功能。体细胞数是反映乳房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根据体细胞计数的高低很容易确定乳房炎发病情况,并能进一步估算出牛奶损失。本文通过探讨体细胞数与乳房炎及奶损失之间的关系,寻求监控乳房炎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20.
在奶牛乳房健康研究与示范试验中,通过使用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乳之源进行试验对比,研究奶牛使用专用混合添加剂乳之源后对奶牛乳房健康的影响,通过试验证明奶牛使用专用混合添加剂乳之源后对缓解奶牛产奶应激,稳定产奶量和稳定乳质指标方面有明显的作用,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提高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