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Ⅱ基因的第2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基因型对京海黄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外显子的扩增产物在6707 bp处出现1个G→C突变位点,分为AA、BB、A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AA>AB>BB。经χ2检验,京海黄鸡在该区域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3种基因型与开产日龄、300日龄体重、30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平均蛋重及642日龄产蛋数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分析钙调素(Calmodulin,CAM)基因启动子区域碱基多态性与京海黄鸡产蛋性状和鸡蛋蛋壳质量性状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法检测京海黄鸡CAM基因启动子区域碱基多态性。结果表明:京海黄鸡CAM基因启动子区域有3个SNPs(G326A、A327G、C366T),PCR扩增产物SSCP出现6种基因型:AA、AB、AC、BB、BC和CC。AA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和66周龄产蛋数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型个体的蛋壳强度和蛋壳重显著小于AB、BB、AC和BC型个体(P<0.05)。CAM基因座对京海黄鸡300日龄蛋重、蛋型指数、蛋壳强度和壳重百分率的主效应指数(MEI)均大于3%。初步推断CAM基因座可能是影响京海黄鸡产蛋数和蛋壳质量性状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以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b(STAT5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STAT5b基因在京海黄鸡、边鸡、尤溪麻鸡和AA鸡4个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与京海黄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STAT5b基因P1位点而言,在4个鸡群体中检测到6种基因型(DD、DE、DF、EE、EF、FF)。克隆测序发现,与DD基因型相比EE和FF基因型中存在2个突变(A9221G、T9401C)。就P2位点而言,在4个鸡品种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H和HH),克隆测序发现,与GG基因型比较HH基因型有3个突变(C11159T、T11183C和T11252C)。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DF基因型的京海黄鸡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EE基因型的京海黄鸡个体(P0.05),其他性状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GG基因型京海黄鸡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GH基因型的京海黄鸡个体(P0.05),其他性状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单倍型分析产生8种单倍型,10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H1H3和H1H8京海黄鸡个体300日龄产蛋数最多;单倍型组合H1H7京海黄鸡个体300日龄蛋重最大;H1H1单倍型组合京海黄鸡个体300日龄体重最高。因此,推测STAT5b基因P1、P2位点对京海黄鸡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对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多态性与鸡繁殖性状的关联进行探讨。随机采取365只京海黄鸡母鸡的血样,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京海黄鸡FSHR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10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然后和京海黄鸡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外显子的158 bp处发生C→T的突变(g.C158T),形成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第10外显子的129 bp处发生了C→T的突变(g.C75429T),形成CC、CD和DD三种基因型。关联分析发现AB基因型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CC和CD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DD基因型(P0.05),因此可初步推断FSHR基因与京海黄鸡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ACVR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CVR1基因20190 bp处发生G→A突变,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9075,B等位基因频率为0.0925。基因型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BB基因型鸡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鸡(P<0.01),AA基因型鸡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鸡(P<0.05)。由此初步推断,ACVR1基因可能对京海黄鸡的产蛋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A为体重的优势基因,B为产蛋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6.
四种黄羽肉鸡IGF-1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技术测定了4个黄羽肉鸡品种IGF-1基因2个SNP位点,并分析了它们对不同周龄体重及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2个SNP位点分别发生了T→A、G→A的单碱基突变,各有3种基因型,京海黄鸡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京海黄鸡、江村黄鸡从型个体具有较高的300日龄产蛋量,与AB、BB型间差异显著(P<0.05),江村黄鸡从型具有较高的12周龄和300日龄体重,石岐杂鸡AA型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BB型(P<0.05),表明A为产蛋及体重增效基因;不同黄鸡品种均表现出CC型个体具有较高的300日龄体重和产蛋数(P>0.05).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3):46-48
为研究VIPR-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影响产蛋性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河田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HpaⅡ-RFLP技术,对VIPR-1基因外显子2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对该多态位点与产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用HpaⅡ酶切检测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开产日龄和300日龄蛋重没有显著相关(P0.05),对24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GG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AA基因型,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AG基因型的240日龄产蛋数和300日龄产蛋数高于AA基因型,但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3种基因型240日龄产蛋数、300日龄产蛋数呈现GG基因型AG基因型AA基因型的趋势。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BB系和FF系与京海黄鸡(JJ)杂交后代(BJ和FJ)组成包括纯繁在内的5个组合,测定16周龄体重、开产体重、300日龄体重、66周龄体重、开产蛋重、300日龄蛋重、66周龄蛋重、300日龄和66周龄产蛋数。结果表明:BJ和FJ的16周龄体重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9.67%和26.69%。京海黄鸡开产蛋重、300日龄蛋重和66周龄蛋重显著小于BB、FF、BJ和FJ(P0.05),而京海黄鸡的300日龄和66周龄产蛋数显著高于BB、FF、BJ和FJ(P0.05)。BJ的66周龄产蛋数为(168.55±15.73)个,显著高于FJ的产蛋数(P0.05)。提示BJ可以用于三系配套系母本继续育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3,IGFBP-3)基因外显子2 MspⅠ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边鸡IGFBP-3基因的1087 bp处检测到1个C→T的突变,显示3种基因型(CC、CT和TT),C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CT基因型的开产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不同基因型对其余4个繁殖性状(开产日龄、开产蛋重、300日龄产蛋数及300日龄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京海黄鸡IGFBP-3基因第7内含子多态性及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产蛋性能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京海黄鸡IGFBP-3基因第七内含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将检测到的SNP与京海黄鸡部分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属于中度多态信息含量位点;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AG型个体的开产体重显著高于AA型和GG型个体(P0.05)。AA型和GG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和66周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G型个体(P0.05)。由此初步推断G/A突变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该座位对产蛋数显示负的显性效应,生产上可以用作种鸡产蛋数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进行选种。  相似文献   

11.
鸡IGFBP-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繁殖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第3内含子部分序列、第4外显子及3′调控区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IGFBP-2基因在P1、P3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对于P1扩增片段,在京海黄鸡和AA鸡中都检测到EE、EF和FF这3种基因型,在尤溪麻鸡和边鸡中只检测到EE型;测序表明FF型与EE型相比有2处突变(3746T→G,3753CC→TT);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之间300日龄蛋质量、300日龄体质量、出生体质量、8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显著(P〈0.05)。对于P3扩增片段,在4个鸡群体中都检测到GG、GH和HH这3种基因型;测序表明HH型与GG型相比有1处缺失(4415GCGGGAAG);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之间除出生体质量外,其他生长和繁殖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推测IGFBP-2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和繁殖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3检测到3个突变(C7 552T,C7 638T,T7 661A)。对于MYOE3-2引物,FG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极显著的早于FF基因型(P<0.01),FG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FF基因型(P<0.01)。对于MYOE3-3引物,HI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HH基因型(P<0.05)。HI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3个SNPs位点共形成4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分析表明,h1h4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h1h1型(P<0.05),h1h4型的产蛋数显著高于h1h1型(P<0.05)。研究结果提示,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溶菌酶(lysozyme,LYZ)基因与生长和产蛋性能的关系。本研究以京海黄鸡育种场培育的慢速J+和常速J-两个品系F2代育种群为试验材料,对鸡LYZ基因外显子进行了SNP检测,分析了LYZ基因与生长和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在京海黄鸡LYZ基因外显子1和2上发现了3个突变位点(G111A、T1426C、C1492T);统计分析表明,AA基因型个体12、16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GG和GA基因型个体,开产日龄小于GG和G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4、8周龄体质量和开产体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而TN基因型个体4、8周龄体质量和开产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不同单倍型在4~16周龄体质量和开产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3个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在两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初步推断鸡LYZ基因可能是控制京海黄鸡生长发育的主基因或与主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4.
结合PCR-SSCP与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了京海黄鸡母鸡IGF-IR基因第3外显子SNPs的特点及其对京海黄鸡母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在该段序列检测到2个点突变:P1(G11 0996C)、P2(C11 1014A),2位点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其中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P2位点AA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CC、CA型个体(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表明,GC/AA基因组合型母鸡开产较晚但开产蛋重较高;CC/CA型个体,其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CC/AA型个体(P<0.01),初生重、4周龄、12周龄、16周龄和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基因组合型个体(P<0.05);CC/AA型个体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GC/CC、CC/CA型个体(P<0.01),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C/CC、GC/CA、GC/AA、CC/CA型(P<0.05)。利用基因组合型GC/AA、CC/CA、CC/AA与生产性能间的关联特性指导京海黄鸡,能够为利用分子标记加快京海黄鸡的保种和育种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IGF-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万载康乐黄鸡、泰和乌骨鸡2个鸡种共324个样本,采用PCR-RFLP技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3种基因型(AA、AB、BB)。分析这3种基因型与其部分蛋用性状的关系发现:在泰和乌骨鸡中,这3种基因型对其开产日龄、280日龄、300日龄及500日龄产蛋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万载康乐黄鸡中,这3种基因型在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及280日龄产蛋量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300日龄及500日龄时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以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b(STAT5b)第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7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体重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在STAT5b第7内含子区域检测到1处突变(8 066bp C→T)。在4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χ2检验结果表明,除京海黄鸡外其余3个品种群体在该座位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最小二乘分析表明,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出生重和开产日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五星黄鸡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五星黄鸡BMP15外显子多态性。结果表明:五星黄鸡在BMP15外显子1和外显子2中分别存在4个和9个多态位点,其中,外显子1的C34T突变和外显子2的T424C突变为错义突变,分别导致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和甘氨酸变为丝氨酸,其他均为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与300日龄产蛋量的关联分析表明,H系C34T的TT基因型比CT基因型产蛋数多9.6枚(P0.05);而L系G540A的AA基因型产蛋数比GA基因型高16.7枚(P0.05),其他位点在2个品系中与产蛋数相关性差异不显著(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H系BMP15基因不同单倍型组合与300日龄产蛋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L系单倍型组合Block1中L4L4和B1ock3中L1L1产蛋数远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5或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BMP15基因多态性能显著影响五星黄鸡产蛋性能,上述多态位点和单倍型组合可能成为潜在的分子标记用于鸡产蛋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阐明骨形态发生蛋自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l5,BMP15)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鸡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61只邵伯鸡母系BMP15的基因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的关系.发现BMP15基因外显子1序列中存在3个多态位点C397T、A474G和C594T,其中C397T位点C→T的突变使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经RFLP检测,3个多态位点均发现3种基因型.x2检验表明,邵伯鸡母系在这3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这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39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型个体(P<0.05),TT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 ;A474G位点AA、AG和GG型个体间的各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 ;C594T位点CC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与TT型个体.3个位点的合并基因型TTAATT对开产日龄、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300日龄平均蛋质量、300日龄产蛋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邵伯鸡母系而言,TTAATT是最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BMP 15基因合并基因型TTAATT可以作为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潜在的DNA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检测京海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5'非翻译区TaiⅠ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京海黄鸡母鸡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相应依据。以京海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对京海黄鸡IGF-Ⅰ基因Tai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基因型与京海黄鸡生长及部分产蛋性状。结果显示:在5'UTR(EF488284)的67 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CC、CD和DD,京海黄鸡公母鸡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为0.647和0.493。经χ2检验,京海黄鸡母鸡在TaiⅠ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χ2<χ2 0.05(1)),而公鸡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χ2>χ2 0.05(1))。在京海黄鸡母鸡群体中CC型在8、16周龄以及300日龄体重中均高于CD型和DD型,且CC型12周龄体重显著大于DD型(P<0.05)。可见等位基因C为影响京海黄鸡母鸡体重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对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外显子2进行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汶上芦花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该位点由于在3838 bp发生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并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由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B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B的频率最高;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300日龄体重、300日龄蛋重的繁殖性状指标上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汶上芦花鸡繁殖性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