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我国袖珍型西瓜的发展概况袖珍型西瓜也叫小西瓜,单果重一般1.5-2kg,集皮薄、质优、携带方便和早熟、美观为一体而被大家视为西瓜中的精品,市场售价达到4-8元/kg,且十分畅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倍受青睐。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市大面积试种成功后,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就针对小西瓜进口种子价格昂贵、露地栽培遇雨易裂果和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应我国气候条件的新品种,摸索了一套适应东部季风农业区内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的栽培技术,在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大拱棚…  相似文献   

2.
西吉县蔬菜产业化从20世纪80年代始,经90年代,至21世纪初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最初粗放经营和零星种植的自给自足经营模式,发展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经营模式,现成为我县继马铃薯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呈现出了生产和市场不相吻合、增产不增收的现状,为此,笔者对全县蔬菜生产销售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分析我县蔬菜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为我县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1935年首先在德国应用,到目前为止,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应用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近20年的事情,而广泛应用则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主要在苹果上应用,目前仁果类、核果类等也都开始采用,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受传统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银杏优良株系——桂0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银杏种植业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桂林地区为代表。70年代桂林银杏散生林只有15.6hm^2.80年代初银杏产量为1590t,90年代初增加到2400t,到1997年已发展到2.7万hm^2,银杏年产量最高达到4200t,为全国第一。据调查统计,桂林地区40年生以上银杏树尚有7万多株,共有银杏栽培品种25个,占全国银杏栽培品种的1/3。在这25个栽培品种中共选出大马铃、大佛手、华口大白果、海洋皇等4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苹果在世界四大水果(苹果、柑桔、香蕉、葡萄)中的地位已见优势。中国的苹果栽培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山东烟台系苹果老产区,伴随着面积增长、新品种推广。栽培管理体系的改革,到21世纪,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必将令世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06,(1):60-61
1930—1950年间.订单农业在美国和欧洲地区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末,订单农业在西欧、美国、日本全面展开.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基本特征之一。我国的订单农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首先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同日本等周边国家进行蔬菜加工和水产品的生产协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产业化改革的进程.订单农业开始得到普遍推广。到目前为止,订单农业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区).采用订单农业进行生产的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畜产品、水果、水产品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误区,现作简要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蔡甸区,原称汉阳县,距市区15 km,有"知音故里"之称.蔡甸区北临汉水,东南临长江,南靠东荆河,境内湖泊纵横交错,发展莲藕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区政府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莲藕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设施蔬菜栽培在临海市的大面积发展,也为蔬菜病虫害周年为害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越冬场所.据调查,近15年来在本地蔬菜上新发生的病虫害达十几种之多,其中影响较大、为害较重的主要有:西瓜细菌性褐斑病、西兰花球茎黑心病、美洲斑潜蝇和烟粉虱等.现将上述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赣南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国家“科考队”圈定为发展柑桔生产、尤其甜橙生产的最适宜区。1992年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级领导、果业工作者和广大果农的共同努力下,到2006年底,全市脐  相似文献   

11.
集安市位于鸭绿江北岸,因气候较好被称为吉林省的小江南。由于耕地少(七山一水二分田),而且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低,从土壤和气候适宜山葡萄生长出发,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山葡萄,到目前已经发展近2667hm2,为国内最大的山葡萄产区,经济效益较高。主栽培品种有‘双红’‘双优’‘公酿一号’‘北冰红’。  相似文献   

1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该病害在中国就有了发生记载,但后续研究报道较少,直到七八十年代在东北三省和北京郊区的大发生,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上人们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叶片上的多角形病斑,对茎部和果实上的症状认识不清。近年来随着黄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气候条件多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的改变和饮食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小巧玲珑、皮薄脆甜、方便携带的小型西瓜的需求日益增加.黑龙江省最早引入小型西瓜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主要采用露地栽培。因为其果个小,产量不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推广较为困难。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小型西瓜以其独特的优点被人们所接受.栽培方式由单一的露地栽培发展成为日光温室、大棚、露地多种方式栽培.供应期也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4.
1果业现状江西省寻乌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极适合柑橘生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寻乌县紧紧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蜜橘、脐橙为主的果业支柱产业,享有"中国蜜橘之乡""中国脐橙之乡"和"中国脐橙出口基地"称号。目前,  相似文献   

15.
汉滨区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柑桔适宜栽培区,柑桔种植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发展迅速。因所产柑桔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商品价值高,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项目。截至2004年底全区柑桔面积发展到2000hm2,产量0.8万t左右。随着柑桔生产发展,病虫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温室发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温室发展简史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蔬菜、花卉的温室栽培. 本世纪3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已开始在冬季利用不进行人工加热的"日光温室"生产蔬菜.到50年代中期,经有关专家的总结,将其命名为"鞍山式日光温室",到80年代中期,人们对原有的日光温室,在建筑结构、环境调控技术和栽培技术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得到"节能型日光温室"[2].  相似文献   

17.
张宁 《中国食用菌》2020,(1):I0053-I0053
欧洲历史通常被划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这三段时期,其中"中世纪"是公元5世纪后期到15世纪中后期。中世纪又被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阶段。中世纪晚期开始于1300年,结束于15世纪中后期,因而可以将其划定在1300年到1500年这段时间内。同时期,中国则处于元代末年到明代中期这段时间。在相同的时间阶段,中英两国皆处于封建统治时期,对两地农村地区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民俗的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邓寅峰 《广西园艺》2006,17(1):30-31
桔实雷瘿蚊是阳朔县沙田柚的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零星发生,群众称之为"红虫".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随着阳朔县沙田柚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同时采用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如密植和高肥水管理),果园生境呈现复杂多样化,该虫也随之上升为间歇性严重危害的害虫,严重影响到阳朔县沙田柚生产的安全.为了做好防治工作,笔者近几年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涛 《果农之友》2005,(6):19-19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成熟期日照丰富,是砂梨的主要栽培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翠冠、清香、中梨一号、黄冠等一系列新品种的推广,涌现出大批规模化程度较高的梨园,成为南方发展梨业的主力军。笔者在自己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大量走访各地规模化梨园,总结出一套经济实用、成效明显的规模化梨园建园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廿世纪梨(GoldNijisQiki)系日本西田光夫通过对廿世纪梨辐射诱变培育的抗黑斑病品种,其果实出口到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商品名为“水晶梨”,质优价高。胶东地区自90年代初引种高接,现在莱阳、莱西、栖霞等地已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普及这一优良品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