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并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了微波功率、预压高度、预热时间等因素对刨花板板坯中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刨花板板坯经微波预热处理后,内部温度分布均匀,但板坯表层因热损失和水分蒸发,导致板坯内部温度高于表层温度,形成温度梯度。同时,微波加热具有定向性,可在35 s内使板坯迅速升温30℃,比传统热传导具有更快的加热速度,且整个加热过程中始终能保持高效率。增加微波功率,降低预压高度,增加微波预热时间,有利于提高板坯整体温度,进而缩短热压时间,提高刨花板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单位产量能耗。  相似文献   

2.
板坯内局部的温度、含水率、汽压和树龄的相互作用,影响胶的固化、板子的密度及性能。本文提供的数据说明了热压温度和初含水率对板坯表层、芯层汽压的影响结果。热压开始,表层和芯层的汽压以不同的速度提高,但迅速达到一致。板子内部温度和汽压是饱和蒸汽压力有一定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板坯含水率对刨花板热压过程中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亚芳 《木材工业》2006,20(6):20-22
研究了施胶板坯的含水率对刨花板热压过程中表、芯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板坯含水率的增大,芯层快速升温段的升温速度在加快,汽化段的时间延长;板坯含水率对表层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频电场中板坯厚度方向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制板工艺因素(包括原料含水率、板材厚度和板材密度)对轻质稻秸保温材料板坯内部温度的影响,试验采用荧光光纤温度测定仪自动准确测定高频热压时板坯内部温度。结果表明:板坯升温过程分为快速升温、水分排出、慢速升温三个阶段,板坯内部温度在厚度上存在差异.温度分布总体表现为芯层高表层低。与常规热压相比,高频热压大大缩短了热压时间,且板坯厚度方向温度均匀性大大优于常规热压。在快速升温阶段,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含水率能加快板坯的升温速度;在水分排出阶段,通过减小原料含水率能缩短水分汽化时间;原料含水率对慢速升温阶段基本没有影响。在整个升温阶段,板材密度越低,其升温速度越快;在水分排出阶段。板材密度越低,水分汽化时间越短。板材厚度的影响作用与板材密度类似。  相似文献   

5.
浸胶法杨木单板层积材的热压传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电偶法测量杨木单板层积材在热压过程中表层和芯层的温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施胶方式以及浸胶量和热压温度、压力对板坯在热压过程中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胶量相当时,浸胶方式在快速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较快;同时随着浸胶量的增加板坯传热速度增加,但浸胶量不影响板坯的总热压时间.  相似文献   

6.
高频热压下刨花板的温度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高频介质加热的方式在刨花板生产中获得了应用。同时辅以上、下压板用热油加热,从而缩短了每块板坯的热压时间。同时,高频介质加热能使板坯均匀受热,避免了传导加热时,在较长时间内板坯中心部位温度低,而板坯的上下板面温度高,使板坯表层较芯层固化快,从而影响刨花板的质量。因此,采用高频介质热压刨花板可提高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本文是将含热源瞬态导热偏微分方程用于求解高频热压下刨花板的温度场,并对刨花板板坯内所含水份在加热时发生相变的温度场做了理论分析,给出用差分法的计算机解法,以求得到的温度场更接近实际情况。文内还针对一个具体的刨花板高频热压情况的参数,给出计算结果。旨在求解刨花板板坯在高频热压下的温度场,为刨花板的高频热压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郑鹏学 《木材工业》1993,7(3):8-12,17
本项研究对气温(尤其在冬季)是如何影响刨花板生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季节时的两种极端情况——较高的板坯芯层温度和较低的板坯芯层温度在热压过程中板坯芯层渴度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芯层温度对热压时间以及刨花板质量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热压法对刨花板板坯进行热压,探讨热压时中心层温度变化规律与板坯含水率、板厚、板材密度及热压温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快速升温段,升温速度随板厚的增加而明显减小,随热压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在慢速升温段,升温速度随板厚的增大而显著加快,随热压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速,升温速度受目标密度和板坯含水率影响很小;板坯内水分蒸发所需时间随板厚、板坯含水率、热压温度、板材密度的增长而增加;板坯内水分蒸发温度随板材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随板厚的减少而升高,热压温度和板坯含水率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加入胶粘剂会使快速升温段的升温速度有所加快,而使恒温段的水分蒸发温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对竹重组材料复合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压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等不同工艺因素对板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吸水厚度膨胀率等质量指标的影响,探讨复合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对18 mm和28 mm厚度的板材进行板坯芯层温度变化测试,探讨板坯厚度对热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压力4.5 MPa、热压时间1.5 min·mm-1、热压温度155℃、表层含水率18%时热压效果最好。板坯厚度影响传热效果,厚度增大,升温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10.
板坯预热及板坯初始温度对干法纤维板热压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力生 《林业科技》2004,29(1):36-39
将一部分干法纤维板的板坯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热板接触预热,而另一部分不进行预热但有不同的初始温度,测定它们在热压过程中中心层的温度。通过比较分析其温度变化曲线,找出了板坯预热及板坯初始温度对干法纤雏板热压传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湿地松(Pinuselioti)为原料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工艺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施胶量、板坯含水率、热压温度及热压时间对中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板坯含水率及热压时间对试验板质量影响较大,热压温度及施胶量的影响较小。采用适宜的工艺,即板坯含水率在10%、热压温度165℃、热压时间5min,施胶量可以降至8%~9%,试验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可以达到国标特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密度纤维板的剖面密度形成于热压过程,影响剖面密度的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压机速度以及压板间距和板坯含水率,也是连续热压控制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对象.本文通过不同的检测手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检测,建立以PLC为控制核心的MDF连续热压控制系统.并对热压温度参数、热压压力参数进行模糊PID控制,从而有效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中密度纤维板.  相似文献   

13.
低密度纤维成形体制造方法及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常规热压法和微波热压法制造低密度纤维成形体,并对不同单体的低密度纤维成形体的产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出了较佳低密度纤维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低密度纤维成形体的最佳生产工艺。密度为0.2g/cm3的纤维成形体,其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0.5MPa和46.5M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5.1%,最大吸水量可达到本身重量的5倍。  相似文献   

14.
15.
喷蒸真空热压刨花板板坯内部的温度场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喷蒸真空热压杨木大片刨花板坯内部的温度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平行于热压板的板坯中心平面内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沿板坯厚度方向各点的温度分布差异较大。在喷蒸真空热压过程中,板坯内部的温度上升速率比传统热压快得多。  相似文献   

16.
林景武 《林产工业》2001,28(3):19-21
介绍了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主要制备工艺,并对该树脂在室外型中密度纤维板中的使用条件如热压参数、施胶量、板坯含水率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压制的中纤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GB/T11718-1999室外型中纤板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制造工艺因素对刨花板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众多实验结果,讨论了刨花板制造工艺中12个主要因素-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板的密度、刨花含水率、施胶量、施蜡量、胶剂种类、刨花形态、刨花原料种类、刨花预处理、成板的二次压制处理对刨花板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刨花板的24h吸水厚度膨胀率要通过降低其不可逆厚度膨胀率获得,而降低不可逆厚度膨胀率的实质是尽量以非膨胀功耗能释放内应力,减少粘弹性变形和胶接点破坏。研究还表明,上述12个制板要素中,除施蜡量外,都对不可逆厚度膨胀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制板工艺因素对刨花板的尺寸稳定性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唐忠荣 《木材工业》2005,19(5):31-33
通过模拟实际生产,研究16 mm刨花板在不同含水率和密度下板坯的反弹力,并与引进刨花板生产线的热压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生产中制定热压工艺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组竹热压板坯内部温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热电偶测试重组竹压制过程中板坯内部的温度变化,探讨了板坯厚度、板坯含水率、热压温度等因素对重组竹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利用检测结果绘制的散点图趋势线有很好的线性关系。②重组竹热压过程中中心层温度的变化曲线可分温度缓慢传递阶段、快速升温阶段和慢速升温阶段。③板坯内含水率越高其传热效果越好。④酚醛树脂在高温下固化形成的隔热层对温度传导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