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对于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分析后指出 :(1)人们对小额信贷与扶贫关系的认识 ;(2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3)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水平 ;(4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5)社会信用环境等都是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许威 《乡村科技》2023,(13):60-63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前“金融惠农”等系列政策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可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然而,诸多实践和经验表明,当前农村小额信贷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从信息平衡的角度探究农村小额信贷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以“三治信农贷”这一小额信贷模式的创新为典型案例,思考如何通过提升农村信用治理水平及构建农村信用联合体推进农村小额信贷模式创新,并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由盈利能力比率、财务构成比率、贷款质量比率和经营效率比率组成的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为例衡量出目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认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总体上处于增长的态势.提出进一步提高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更好地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使更多的农户从小额信贷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作为切入点,在阐述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供给和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再从推动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简化农户贷款的获取程序以及建立农村农户信用档案共享机制等三个方面为湖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外小额信贷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小额信贷金融业务是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比国外典型的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模式,总结其小额信贷金融业务发展的丰富经验,对中国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慈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28-19529,19532
阐述了农村小额信贷的涵义,指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困境及不足,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符合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村通过对一个村庄小额信贷的实例来研究小额信贷对农户的影响。发现小额信贷没有起到应有的缓贫作用。一是因为农户认为小额信贷的利息高、额度小、手续麻烦,二是因为小额信贷缺乏对农户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最后建议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加强市场化运作,寻求可持续发展。而且应该对农户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让小额信贷真正起到缓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115-117
小额信贷在西藏的扶贫攻坚中成效显著,不论在提升贫困者收入还是减少贫困发生率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到机构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和扶贫的可持续。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小额信贷的需求,对信贷需求的正确认识,实现信贷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对于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西藏小额信贷的需求在受到现有信贷供给约束的情况下,还受到特殊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就如何提升小额信贷需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中国家.农户的小额信贷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作用。盂加拉农村银行小额信贷的实践模式及成功经验。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但也存在局限性。借鉴孟加拉农村银行模式,应结合国情,充分发挥小额信贷服务于反贫困和广大农户的功能,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资金来源渠道和信贷制度。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董鹏  王翠叶 《农业展望》2011,7(12):34-37,42
文章通过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研究,指出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工具。可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也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能够缓解农村金融供求紧张状况,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分析了小额信贷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小额信贷公司可持续发展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信用关系的重新设计,建立了微观激励机制,形成了宏观经济拉动效应。但小额信贷利率过低导致成本太高、供求市场不平衡、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我国迫切需要从利率、供求和风险管理着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帕累托改进,确保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作为小额信贷领域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本文基于商业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实行低利率政策的缺陷,并对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农户小额信贷能否采用市场化定价进行了探讨。论文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定价的因素,并提出今后对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政策支持应考虑是否有利于形成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能力和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金融扶贫中的品牌项目,小额信贷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扶贫小额信贷的陆续到期,信贷回收的风险也开始暴露出来。分析了当前扶贫小额信贷的现状,分析存在自然风险、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从源头精准筛选、过程严格监管及指导、灵活回收措施等对策建议。旨在加强小额信贷的风险防控,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将小额信贷引入国内并于2005年在全国全面推广,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全国各地以农村信用社为载体,以"只发放贷款不吸收存款"的方式开展商业性贷款类的业务,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得以大力发展,为农村的反贫困和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本身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农村信用社的性质界定不清,其金融机构的主体身份不明,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贷款风险高、难管理,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借鉴部分地区的引入商业银行、政府完善政策、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为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对四川广元市、南充市及成都周边地区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壮年是小额信贷利用的主体人群;且利用小额信贷的农户中个体经营户、工人及管理者较多,纯农业劳动者较少。小额信贷的利用方向主要是生产投资方向;但小额信贷的利用方向较为单一、范围较窄。农户对小额信贷利用总体满意度高,尤其是对贷款利率及期限满意度高,反映出农户的贷款需求旺盛。要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需要尽早实行利率市场化和加快小额信贷产品创新,农户也需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主动进行多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国“格莱珉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小额金融的手段进行扶贫并成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模式。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是我国首家农民互助小额信贷组织,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间小额信贷机构,它所开创的以“农村互助金融”为特点的小额信贷模式被称为“濮阳模式”。它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创建可以同格莱珉银行相媲美的农民银行。本文比较分析了“格莱珉模式”和“濮阳模式”的运营模式、风险防控、融资渠道以及发展速度等,对濮阳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小额信贷的功能和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出发,指出应该将小额信贷的政策性扶贫功能从小额信贷的市场化运作中剥离出来.运用修正的商业信贷风险决策模型,计算出均衡的小额信贷利率区间.并且与中国实际情况对比分析,指出相对宽松的利率政策和适当的高利率能够防止小额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小额信贷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存在资金来源单一;小额信贷融入市场经济的程度不深;监管不到位,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今后,应寻求多元融资渠道,加强政府的扶持,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建立重大农业风险信贷补偿机制等,以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户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姣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52-1054
分析了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的违约风险存在的成因,主要是小额信贷管理水平低,缺失规范制度;小额信贷业务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的征信制度导致评级失真;借款人信用不确定引致违约风险。分别建立了静态的和动态的博弈模型,对小额信贷违约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只要能保证农户违约所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潜在损失N、小额信贷机构追讨成功的概率Q、小额信贷发放机构追讨成功会对农户施加惩罚的成本S都增大,在小额信贷运作过程中,就必须要增加一种约束机制———可置信的战略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健全关于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信用奖惩机制;加强信贷员在小额信贷实践中应有作用的发挥;广泛推行农村"小组联保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20.
闫浩 《北京农业》2013,(6):202-203
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剖析杨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绩效水平和运行效率,给我国小额信贷的研究和发展以启示;继而对杨凌小额信贷业务进行阐述说明,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内外部原因并为杨凌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