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实用科技》2005,(3):41-41
纳米,就象米、厘米、毫米一样,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我们把粒径在1纳米~100纳米之间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随着物质的超微化,使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四大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具备了传统材料所不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的一项新型科学技术。由于纳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等效应,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吸收、吸附、控释和缓释性能,因此在畜牧兽医领域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纳米微粒的吸收、吸附、控释和缓释作用及其在饲料、兽药、疫苗、遗传育种、畜禽产品质量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10-9m)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流。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能增进畜禽健康,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禽产品品质。现就纳米技术在饲料添加剂、动植物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品质、新型兽药研发、改善饲养环境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能达到人们对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闫云辉  华远照  李向荣  郭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47-11848
[目的]以聚乙烯醇为辅助剂合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的CdS纳米晶。[方法]用2-巯基乙醇作配体,采用配住化学原理合成CdS纳米晶,通过UV-Vis、PL、TEM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得到的CdS纳米晶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和稳定的荧光性质。[结论]通过调节巯基乙醇和硫离子的用量可得到不同尺寸的CdS纳米晶,聚乙烯醇起到了有效控制CdS纳米晶单分散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曲登峰 《北京农业》2012,(24):82-8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发展迅速.由于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控释、吸附以及吸收效应,纳米技术在畜牧业以及兽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及相互作用,纳米为毫微米,既十亿分之一 米,利用纳米特性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多种问题。纳米技术在水产养殖工程中应用正处于初级阶段, 和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异,故文章对纳米技术在水产养殖工程中的应用详细分析,旨在为实际水产 养殖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及相互作用,纳米为毫微米,既十亿分之一 米,利用纳米特性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多种问题。纳米技术在水产养殖工程中应用正处于初级阶段, 和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异,故文章对纳米技术在水产养殖工程中的应用详细分析,旨在为实际水产 养殖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理解、控制和操纵物质世界的一项新技术,已在材料、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食品纳米技术与纳米食品,综述了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加工与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食品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尺度理解、控制和操纵物质世界的一项科学技术,已在材料、化工、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得到应用.对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分析检测上的应用研究以及纳米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流感病毒的简便快速检测,建立一种基于糖基化纳米粒子探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检测方法。采用配体交换法,将合成的唾液酸寡糖链修饰到量子点和金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了糖基化量子点和糖基化金纳米粒子,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2种纳米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光学特性,可分别作为能量供体和受体探针用于FRET检测体系;建立了一种基于FRET的唾液酸结合蛋白检测体系,麦胚凝集素(WGA),最低可检测浓度为4 nmol/L,证明该体系可快速(5 min)且灵敏地检测这种唾液酸结合蛋白。由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唾液酸寡糖,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发基于FRET的简单、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技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机器。纳米技术在信息、生物工程、医学、材料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纳米技术在家禽业上的运用主要表现在:(1)遗传育种:现在的遗传工程育种方法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所要的基因片段切下,再连接到育种鸡的DNA上。由于基因片段和DNA的连接点通常是随机的,所以每次试验成功的几率都不同,纳…  相似文献   

12.
微波加热是将微波电磁能转化为介质加热的热能的加热技术,其具有即时加热、整体加热、均匀加热、选择性加热、节能环保等常规加热技术不具备的优点,并已广泛应用在微波加热、微波干燥、微波杀菌、微波解冻、微波冶炼等行业。微波加热已不再满足经典的傅里叶定律,其热流的传递是量子化的;微波加热必须满足量子共振条件,否则无法实现对介质的加热过程;微波加热的原理除采用传统的介质损耗机理可以解释外,还可以利用微观粒子在振动能级间的高频震荡跃迁进行解释;微波加热具有显著的量子效应与量子特性,其对微波与介质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微波加热量子特性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有待进一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与食品加工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nanometer)是长度单位,就是10-9m(1m的10亿分之一)。个别原子的直径只有几分之一纳米,10个氢原子的并列跨度只有1纳米。纳米技术就是在1~100纳米的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特  相似文献   

14.
硒化银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化学合成相比,生物合成硒化银量子点具有许多优点,尺寸均匀,绿色安全。以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PA-1为原料,在好氧条件下生物合成硒化银量子点,并通过光致发光光谱(PL)和荧光显微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硒化银量子点的尺寸和形貌。XPS和XRD分析硒化银量子点的元素价态和晶型。目前,微生物感染已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卫生机构及其周围环境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多重耐药现象更是加剧了这一威胁。金属纳米颗粒可以诱导细胞死亡,但毒性效应通常是非特异性的。结果以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为模型致病菌时,发现硒化银量子点可以杀死大量的细菌细胞,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量子点纳米探针在生物分析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其优良的电化学、光学和磁学效应给生物分析检测带来简便、快速和灵敏的响应信号。随着量子点合成方法和修饰技术的发展,无镉量子点以其低毒、高荧光量子产率等优势逐渐成为取代含镉量子点,在生物分析检测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综述了几种无镉量子点在疾病标志物检测和生物组织成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纳米科技,是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纳米技术不仅对生物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且也促使传统产业的“旧貌变新颜”。为此,我们引进了在国内率先研制推出应用于农业的纳米技术产品——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进行试验。强的纳米863利用其核心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量子点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子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荧光探针,与传统有机荧光染料相比具有优良光学性质,以其为基础衍生出的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稳定和高通量等特点.为了解量子点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为量子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制备及表面修饰、量子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量子粒子群算法存在的问题,设计基于公共历史的两种群并行搜索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在利用群体历史优质解及最优粒子变异的基础上,对粒子群进行筛选,加快粒子群的收敛速度,并采用两种群并行搜索,防止同时陷入局部极值.通过多个函数的测试,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及寻找全局最优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1.前言随农业高技术的发展,农用棚膜的需求量猛增。同时也对农用棚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农膜在高性能和多功能化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为农业的优质高产提供更优良的条件。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协同性质而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从复合材料的观点出发,若粒子刚硬且与基体树脂结合良好,刚性粒子能起到增韧增强作用。因此利用纳米无机粒子这一特性,可提高棚膜的强度、韧性、耐穿刺性及抗风性等。由于无机纳米材料的尺度小,此材料不阻碍可见光的传播,采用无机纳米材料与农膜基材复合后不影响农膜的透光…  相似文献   

20.
《热带农业科学》2010,(11):25-25
宏观物体量子效应的首次观测: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学家Andrew Cleland与John Martinis设计了一种人们可用肉眼看到的极其细小的金属半导体桨状物.并巧妙地使它按照量子规范舞蹈。量子机械证明,量子力学原理适用于大到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以及原子和亚原子颗粒的运动。它为人们朝着在量子水平获取对一种物体的振动的完全控制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