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2010~2014年大、中、小不同罐容实罐储存的四级菜籽油,采取定点、定罐、定层、定期跟踪观察油罐"三温"变化并取样检测,发现罐温、油温均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罐温最高,油温从上至下依次降低。菜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色泽、气味、滋味、加热试验(280℃)等指标在储藏期间变化均较平稳,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不同年限的菜籽油其过氧化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酸值。油罐容量越大,满罐存储时其存油品质的稳定性越好。罐内上、中、下层酸值变化差异不明显,上层和底层的过氧化值明显高于中层。严格控制好入罐油品质量,菜籽油储藏4~5年后酸值、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仍可保持在国家限量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2.
养花瓜叶菊,育苗最关键。笔者经过摸索,试用家中常见的易拉罐移栽,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易于操作,而且植株健壮,基本解决了育苗过程中常见的烂根死苗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幼苗成活率。一、改制易拉罐选取诸如冰茶、健力宝、汾煌可乐等易于剪裁的易拉罐,洗净残液,用剪刀剪去罐顶,留罐体高10厘米,再用剪刀尖在罐底打2~3个小孔,以利排水。  相似文献   

3.
采用太阳热反射涂料对储油罐罐顶和罐体进行涂刷处理,通过试验对比:认为该涂料具有抗腐蚀性、防渗透性,对罐温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储备油度夏期间能有效降低罐温和油温上升幅度,与对照油罐相比能降低4℃以上,从而增加储油的稳定性、延缓油脂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4.
氮气气调储油实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劣变的主要过程是油脂氧化酸败,引起酸败的主要途径是油脂的自然氧化,因此控制储藏期间油罐中的含氧量是有效阻止油脂氧化酸败的重要方法。基于上述原理,通过向油脂储罐内注入高纯度氮气,从而达到防止油脂自然氧化的目的。为了试验过程中油罐的安全,采用外置气囊的方式维持油罐内外压力的平衡,以便及时消除因昼夜温差导致的胀罐或压罐。通过试验验证了气调储油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达到了抑制油品酸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满罐储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年的实储试验证明:满罐储油技术安全可行,储油品质优于常规储油,比同等造价的常规油罐的工作容量增加15%,防止了储油被污染和降低了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6.
油罐外表颜色对储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批精炼棉籽油储于外表涂银白、军绿和黑色的同型立式油罐,分析了二年试验中的环境温度与油温,以及油脂酸值、过氧化值等关系.结果表明油罐外表涂色的不同,对油脂品质影响不显著,但黑罐略大于军绿罐和银白罐.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至三日,商业部在四川省万县市召开了重大科研项目《植物油储藏技术研究》鉴定会,来自各地的专家、教授对商业部四川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该项课题的全部技术资料和图纸进行了认真审查,并对满罐储油技术试验进行了现场测试。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在国内首次试验成功的满罐储油技术,储油质量稳定,施工方法简便,易于推广,且能增大油罐有效容积;对难以储藏保管的葵花油,  相似文献   

8.
二、罐储试验(甲) 本项工作是与实验室同步进行的,油品原料(见表1),加工工艺都完全相同:从现行生产、消费的实际出发,试验油为:脱胶毛油(B)和精制菜油(D)。原始品质见表2中B、D栏。规模:立式钢罐φ3200×4200mm,外漆银白,设有上、中、下取样和测温装置,取样与测温点在2/5D处。进油前按常规清理,并用试验油冲洗罐内和管道。试验油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油脂工业的发展,油脂中转量大幅度提高,冬春季节因气温极低而导致油脂冷凝,中转装船时必须进行加热以熔化油脂。我国传统油脂加热法为算型供热法(离罐底0.5m平行铺设一层供热管道),该方法散热面积小,熔油速度慢,煤耗高。为此,市商委于1988年专门下达了油脂供热技术革新课题,由荣成市蜊江粮油储运站结合油罐建设,对油罐加热工艺进行研究探索,以环型供热系统代  相似文献   

10.
杨里巨 《种子科技》2023,(13):123-125
在农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需关注并积极解决农田污染问题,高效治理土壤,确保土壤安全。文章针对农田污染的原因、农田污染土壤治理以及农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需注重预防污染,加强风险管控;各地区要完善分区联动治理体系,做好农田土壤保护宣传工作;在农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过程中,加大农艺调控的力度,从实际出发治理土壤,推行生态化的农田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平均穗重取样法与单收单打测产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本所鉴定试验中选取的9个组合采用平均穗重取样法折算产量结果与单收单打测产结果的两种办法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对于双穗率较低的组合平均穗重取样折算产量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农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余淼  李瑜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19-222
硝酸盐含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普遍问题。为了摸清天津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2011年对天津市10个涉农区县的地下水进行了取样调查及硝酸盐含量监测,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地下水NO3--N含量总体较低,平均值为7.11 mg/L,约12.06%的地下水样超过中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取样时间、取样区域、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均导致了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差异。雨季后地下水硝酸盐含量(6.89 mg/L)低于雨季前(7.33 mg/L);受地下水埋深影响,0~30 m、30~100 m和≥100 m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分别为47.66、13.5、0.18 mg/L,受作物种植类型、施肥习惯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地区间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差异明显,西青、蓟县2个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高于10 mg/L,武清、宝坻、静海3个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在6.95~9.82 mg/L,津南、北辰等5个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低于5 mg/L,宁河、东丽以及滨海新区地下水水质最好,未出现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3.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文化同样存在于茶叶的生长中,而茶叶的生长过程离不开人这一主体劳动者发挥作用,在发挥作用中必然会产生人文关怀的有效渗透。文章主要从茶叶的生产过程与流通环节这两个"充满人文情感"的视角来阐述茶文化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1988年、199O年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四个旗县进行了油菜籽上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e)分布型调查.后采用Iσ、m/m、C、C_A、Taylor方法、Iwao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取样方法的精确度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菜蛾的卵、幼虫、蛹在油菜上均为聚集分布,其基本成份为个体群,基本成份的分布是聚集的,且有密度依赖性.不同取样方法中应采用单对角线20点取样,每点0.1111m~2(1尺~2),经正态独立性检验,其资料代换公式为log(x+k/2).  相似文献   

15.
甜菜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很好的解决由于甜菜种质资源数量增多、遗传变异类型丰富而造成的在研究、鉴定、保存及利用过程中工作难度增加这一问题,本研究依据其他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总结了甜菜核心种质构建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及补充的方法、甜菜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策略、甜菜核心种质有效性评价及甜菜核心种质构建步骤。提出了甜菜在核心种质构建中遇到的问题,指出甜菜核心种质构建的复杂性同时提出完善甜菜种质资源数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自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确定"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以来,媒体关注种业的声音一时多了起来,有肯定成绩的,有夸大危机的,略显热闹.同时,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积极行动,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强有力的种业扶持政策呼之欲出,种业人似乎己经听到了行业春天到来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污染灌溉以及工业生产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化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解决此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在不断向前发展。微生物通过去甲基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重金属的溶释,实现对重金属的转化。高效菌株筛选、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也是可行性很高的微生物技术之一。但是,微生物修复技术有其局限性,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则解决了微生物单一修复技术的弊端。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污染问题的解决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寻找粮食新增长点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通过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微型薯培育,马铃薯种薯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作用,使培育的马铃薯在产量上有所突破。但是脱毒马铃薯种薯在繁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马铃薯试管苗生产规模小、繁殖周期长、容易受污染、栽植成活率低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提出了用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智能繁育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菊花扦插繁殖,无论是家庭盆插还是大批量生产地插,都要抓住四个要点。 1.扦插要早可在3~7月进行,有的案头菊可在8月上旬扦插。笔者的经验是以早插为好。培养三叉九顶菊(又称景菊)必须早插,一般要在3~4月扦插,最迟不得晚于5月。用扦插法培养标本菊(独本菊)也以早插为好。上盆后打2~3次顶,7月底打最后一次顶,8月上旬选生长健壮、节间短的留一芽头,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要求,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向导,配方施肥是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