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米兰垦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提出开发米兰河流域水能资源,逐步实现“以电代柴”,恢复自然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对垦区生态环境现状必将有很大的转变,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源的构成和发展农业保护性耕作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对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中之作用的认识,从而提出了加快我区发展农业保护性耕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和利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功能效果,充分有效地开展耕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从土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综合性地评价耕地资源,以便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从耕地资源保护综合材料与方法入手,针对耕地资源保护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推进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良好建议,为充分提升耕地资源的总体应用水平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发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新能源及其发电技术,提示人们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利用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绿色能源之路。  相似文献   

5.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特征,研究分析农业增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的污染和使用量都在不断增加,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性的作用。文章从生态环境的内涵进行分析,描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1999年9月6日至12日在四川省考察工作时指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朱镕基强调,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长期艰巨的事业,必须全面规划,综全治理。国家也要采取正确的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第一,由于禁伐天然林而使地方政府减少的财政收入,国家要给予补偿,中央财政拿大头,省级财政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第二,…  相似文献   

8.
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改革创新,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木糖,糠醛废弃渣,不仅能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膨胀、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如何协调农业发展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建设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干旱半干旱牧区灌溉草地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沙化、退化是我国牧区脆弱生态系统失衡急需整治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草地综合生产力和恢复保护草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二个方面,阐述了牧区发展灌溉草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各类草地灌溉发展模式和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自然保护地事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吉林省自然保护地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吉林省自然保护地保护和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机修梯田既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又能起到保护生态、恢复生态、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建设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在蓄水保土、稳定河床、调节流量、保护水源、保土防蚀,减少江河泥沙淤积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刘春霞 《河北农机》2023,(17):139-141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甘肃天水市林业管理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林木病虫害依旧是阻碍甘肃天水市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林木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着局限性,因此,生物防治技术在甘肃天水市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高效的病虫害防控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林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甘肃天水市在林木病虫害防治环节,应遵循保护与发展、防止与整治并行的原则,筑起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天然屏障,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文章详细论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甘肃天水市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论述.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要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前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关键;只有发展生态农业,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好生态环境建设的机制和投资问题,提高其效益,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了森林植被的覆盖率.为确保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稳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控,传统的防控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出现了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能够防止病虫害对森林的侵害,同时还能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避免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和风蚀、沙化严重地区,实行保护性耕作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旱地农业的综合实力,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采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适时深松和除草等措施,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刘英基 《农机化研究》2012,(4):232-235,240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粮食自然再生产过程特征决定了粮食安全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单纯的依靠技术和投资而不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难以保障粮食安全的。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认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积极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保障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耕地面积和质量、大气和水资源等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