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蔬菜的生长期短、产值和效益高,但根系浅,养分吸收的能力弱,需要大量的养分满足生长需求。我国蔬菜肥料中N、P2O5和K2O用量均大幅超出各自推荐量,养分投入总量和化肥养分用量普遍过高。过量施肥会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污染生态环境等问题,对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蔬菜施肥现状及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蔬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蔬菜生产区的大通、湟中和乐都三个典型蔬菜生产县(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不同蔬菜之间肥料投入差异很大,且不同蔬菜肥料投入中有机养分和化学养分投入比例不同。据统计蔬菜氮(N)磷(P2O5)钾(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88、338和1052kg/hm2。针对蔬菜施肥中存在的用量偏高、用量不均衡及施用方法不当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施肥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敬 《吉林农业》2010,(11):97-97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大量使用肥料,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有机肥料投入比重却不断下降,大量肥料的使用,使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状况呈增加的趋势。而且不同品种蔬菜、不同土壤环境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不同土壤、不同品种蔬菜,微量元素的使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8):62-63
我国在进行蔬菜无公害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环境污染、土壤肥料缺乏、等严重阻碍我国蔬菜无公害种植的步伐,蔬菜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肥料使用情况不同,农业部门应积极构建完善的肥料施用制度,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种植理念,优化肥料的使用结构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本文将针对蔬菜种植中肥料施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进行蔬菜无公害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环境污染、土壤肥料缺乏、等严重阻碍我国蔬菜无公害种植的步伐,蔬菜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肥料使用情况不同,农业部门应积极构建完善的肥料施用制度,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种植理念,优化肥料的使用结构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本文将针对蔬菜种植中肥料施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蔬菜生长期短,用肥集中,一但缺少肥料就会直接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所以种植蔬菜更要注意肥料的使用.近年来一些菜农为单纯的追求产量,肥料的使用上投入较多,形成了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要做到低投入,高产出,高回报,就必须在肥料的使用上下功夫,做到看菜施肥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蔬菜缺肥主要表现在蔬菜的外部形态上,如果蔬菜缺少某种肥料,就会引起某种生理上的失调,从而在外部的长相上表现出与正常生长的蔬菜有一定的差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缺肥症状.蔬菜在其生长期,主要消耗的养料是氮素、磷素、钾素和部分微量元素.为了准确的判断蔬菜缺少何种肥料,而有的放矢的进行补肥,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判断蔬菜缺何种肥料可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持人体营养平衡。但由于蔬菜种植时,对肥料使用不当,把握不严,致使一些蔬菜质量和品质不佳,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要想吃上放心蔬菜,真正生产无公害蔬菜必须  相似文献   

8.
蔬菜种类繁多,不同生育时期对于肥料的需求也不同,本文基于不同蔬菜种类的生长发育特点,介绍了不同蔬菜种类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肥料需求,并根据需求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微量元素肥料,简称微肥,是指以铁、锰、铜、锌、钼、硼等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制作而成的肥料。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是为了解决土壤中微量养分供应不足的问题,以维持蔬菜健康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平衡。虽然蔬菜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大,但这些元素对蔬菜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大量元素。微肥的正确施用是推动蔬菜高品质丰收的关键方式之一。因此,许多蔬菜种植者高度重视微肥的施用。然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过量和盲目施用微量元素的现象较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仅浪费严重,还阻碍了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和越南4个村蔬菜生产中的肥料施用情况,概述了施用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和施用数量。评价了影响肥料施用的因素,比较了施肥量和蔬菜从土壤中带出的养分量。在研究区域,农户施用了50多种肥料,施氮量间于0~700kg/hm^2。肥料施用时间因蔬菜种类和地区不同而不同。氮的施用量主要受作物种类影响。大部分中国蔬菜的氮、磷施用量过大,而钾肥施用量不足;相对而言,越南蔬菜的局部养分平衡比中国的情况好一些。因此,局部的养分平衡显示了不同蔬菜种类、不同季节和不周村社的养分投入量和养分输出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1.
集约化蔬菜系统是当前全球高投入和高环境代价热点系统,降低不同区域蔬菜生产环境代价是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的关键。本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典型露地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并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系统评价该地区露地蔬菜生产的施肥现状与环境代价(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比较蔬菜种类间差异。最后,基于推荐施肥量估算其节肥减排潜力并明确节肥减排措施。结果表明:重庆市铜梁区蔬菜生产系统肥料用量高,当季氮、磷、钾平均用量分别为483、321 kg·hm-2和369 kg·hm-2,普遍超过作物自身养分需求,且重基肥、轻追肥。高肥料投入导致该地区蔬菜生产系统环境代价高,平均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141 kg·hm-( 2以N计)和6 352 kg CO2e·hm-2,氮肥投入贡献了86.6%~92.9%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同蔬菜种类间肥料投入量和环境代价差异大,其中,茄果类蔬菜的肥料投入和环境代价最高。不同蔬菜类型节肥减排潜力大。单位面积上,与推荐施肥量相比,该地区蔬菜生产系统氮、磷、钾肥的节肥潜力分别为48%、55%和39%,降低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分别为46%和48%。  相似文献   

12.
棚室蔬菜生产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施肥方法不当,直接影响着生产的经济效益。大棚温室经常处于覆盖条件下,土壤中营养很少随水流失。且每年又施入大量的肥料,这样很容易造成土壤溶液的含盐量高。蔬菜对土壤含盐浓度虽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超过适应范围时,就会对蔬菜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一些菜农经常反映,自家的蔬菜使用了很多肥料,但菜苗就是长不壮、果小、产量低。其实,这主要是施肥不当引起的。蔬菜的类型不同,所需的肥料种类不同;同一蔬菜的不同生育期,所需的肥料种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污染,充分发挥肥效,应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即根据蔬菜营养生理特点、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确定有机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做到对症配方,对症施用。具体应包括肥料的品种和用量;基肥、追肥比例;追肥次数和时期;以及根据肥料特征采用的施肥方式。配方施肥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些菜农经常反映,自家的蔬菜使用了很多肥料,但菜苗就是长不壮、果小、产量低。其实,这主要是施肥不当引起的。蔬菜的类型不同,所需的肥料种类不同;同一蔬菜的不同生育期,所需的肥料种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省大棚蔬菜发展迅速,因农民施用肥料不当而造成的危害时有发生,主要问题一是肥料施用量太大,二是施肥不科学。一些种植多年的大棚甚至到了无法耕种的地步,棚室内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严重,导致蔬菜生长不良,品质下降,病害严重,植保投入连年提高。不仅种植效益下滑,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大棚蔬菜生产上,科学合理施肥问题十分重要,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蔬菜生产中,由于长期超量施用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产量高品质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沼气资源(包括沼气、沼液、沼渣)无污染、无残留、营养全面,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理想肥料.  相似文献   

18.
棚室蔬菜栽培,具有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点。为使蔬菜优质、高产,就必须提供足量、比例协调的各类土壤营养元素。然而在实际棚室蔬菜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常因肥料施用不足、过量或比例失调,造成土壤条件恶化;另一方面环境条件调控不当,这都会使棚室蔬菜出现各种营养失调障碍,这是当前导致棚室蔬菜减产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微肥主要有锌、硼、钼、锰、铜、铁肥等。蔬菜对这些元素需要量极小,但却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近些年来,随着大量元素肥料的成倍使用,产量大幅度提高,加之有机肥料投入比重下降,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状况随之加剧着。但不同质地、不同蔬菜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必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不同肥料配方对黄瓜和番茄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肇东市现有日光温室3100栋,配套大棚6000栋,总面积达520公顷.每年春、秋季上市蔬菜总量可达6.0万吨左右.为了获取高产出、高收益,农民肥料投入不断增长,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氮、磷肥投入过量,钾肥投入不足导致蔬菜产量下滑、效益减少已成为当前温室生产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2005~2007年按照国家测土施肥项目的要求,对新城乡所有温室农户,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土化验,并通过定点监测、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当地种植方式和轮作制下不同肥料配方对温室蔬菜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