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处耕牛霉稻草中毒常有发生,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耕牛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笔者多年来在基层工作共收治耕牛霉稻草中毒35例,治愈32例,死亡3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耕牛瘫痪病主要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发病以青壮年牛和瘦小牛为主,主要原因是耕牛在秋季没有抓好秋膘复壮或劳疫过重,加之耕牛联户喂养,饲养管理失调,造成耕牛体质虚弱,受风、寒、湿、邪所致而成病,常因治疗不当而导致耕牛死亡.我们多年来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用中西结合及针灸治疗此病的方法,共治58例,治愈54例,治愈率93%.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人每年在农村诊治耕牛各种疾病近50例,特别是在春夏季农忙期间,耕牛的发病率最高,其中以春末夏初的耕牛中暑较为常见.笔者根据四十多次的临床诊疗,采取中西兽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耕牛中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愈率达95%,现就耕牛中暑的防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难产是农村耕牛常见的产科病,如果诊断不准、处理不当会导致耕牛后期的繁殖性能下降,严重的会导致胎儿死亡或母子双亡的危险,给饲养农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一例耕牛难产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同时总结处理难产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5.
耕牛肠炎多因饮喂失宜,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突然更换或使役后立即大量饮水所致,也可能因其他胃肠道疾病引起,近年来农村农户养殖的耕牛时有发生,且发病后因治疗不及时,用药不恰当而耽误了病情.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耕牛肠炎106例,治愈98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耕牛泄泻发病较多,病因、病情有所不同,笔者就近年临床病例的辨证施治情况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1985年以来,我站先后治疗耕牛泄泻103例,其中脾虚型35例,寒湿型22例,湿热型20例,肾虚型15例,积滞型11例.  相似文献   

7.
耕牛肠癀是夏秋两季牛只的常发病、多发病,究其原因皆为暑热炎天,耕牛过吃了被太阳暴晒的热草,或吃了被河湖洪水泛涨后所污染过的草料,或耕牛久渴失饮,或空肠饮喝溪泉冷水太多,加之又失于牵散运动,凡此种种都能导致耕牛发生肠癀疾症.笔者在较长时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应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耕牛肠癀289例,效果良好,现予介绍,供同道参考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瘤胃积食又称宿草不转、瘤胃食滞,是耕牛因贪食过多,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致使草料停滞胃中,不能运转的一种病证.该病多发于冬、春季及农忙季节.笔者用木香槟榔散治疗耕牛瘤胃积食27例,痊愈26例.  相似文献   

9.
耕牛安全越冬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耕牛还是山区农村农民耕作的主要工具.由于冬季气温低,耕牛体热散失快,容易致耕牛受冻、掉膘或生病,甚至造成耕牛死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牛安全越冬对促进来年春耕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耕牛饲养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上要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0.
前胃弛缓是耕牛冬季和夏收夏种农忙时节的一种常见内科疾病,由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特别是舍饲牛和老龄牛以及使役过重的耕牛发病率更高.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致,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发展成为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等其他前胃疾病.笔者在基层兽医站临床多年,几年来采用中药香砂理中散和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耕牛前胃弛缓23例,治愈19例,现将治疗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指教.  相似文献   

11.
耕牛癫痫病俗称"羊癫风",历来被兽医界称为不治之症或谓难治之病,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运用自拟"痫克散"配合火针治疗耕牛23例,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耕牛产后发生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畜主在母牛产仔后为增加其营养.大量饲喂发酵的精饲料小麦、大麦、玉米、高梁等引起。本人从1975年~1990年,共治疗耕牛产后瘤胃酸中毒27例,治愈25例,治愈率为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脱位是耕牛常见的四肢疾病.是由股骨头脱出到髋臼外而引起的.常见的是前上方移位,罕见的是后上方、前下方移位.在临床上,利用外科整复,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疗效显著.笔者十多年来,共治疗耕牛髋关节脱位15例,治愈13例,有2例因护理欠佳而未愈.现就其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以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耕牛由于精气不足,卫气不固,如遇气候骤变,易感风寒,外邪侵犯肺脏,浊气上冲,而发生咳嗽.本证在临床较为多见,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人采用宣肺化痰法治疗72例耕牛.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耕牛农村都是野外放牧,春天牛最易过量吃带有露水的青草,引起饲料在肠内大量发酵,使腹内压增大.压迫膈肌,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心力衰竭.农村叫这种病“是吃了野猫尿”此病一般常发生在清晨太阳出来后.约九点钟左右.笔者从1967年以来,用杉丫拍打刺激皮肤治疗耕牛食青性肠臌气83例.死亡3例.治愈80例,治愈率达96%,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耕牛阴肾黄又称外肾水肿,这是山区耕牛的常发病、多发病,对耕牛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阴肾黄,效果良好,深受畜主和养牛专业户的称赞.现介绍于下,供同道在兽医临床上参考和验正.  相似文献   

17.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中部的岷江上游,属四川盆地西北缘山地向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2008年黄牛饲养量53 340头,其中,耕牛11 124头.在机械化耕作还不很发达的黑水县,农户视耕牛为家中之宝.耕牛的健康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承包土地的翻耕、播种等系列种植问题.因此,农牧民对耕牛极为重视.但历年的4~5月份期间,因青杠叶中毒而死亡的耕牛或非耕牛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或杜绝该病发生,必须采取科学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以来,笔者在门诊用中药治愈耕牛肠风便血6例,获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耕牛肠风便血乃为实证,多因伤力过度,再加外受热邪,大肠受其风热而引起大便下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耕牛役力,民国时期已出现耕牛繁殖场站和杂种牛耕地.民国27年(1938年)中央农林部于四川彭水县建耕牛繁殖场,后迁南川县建成南川耕牛场,养种牛500头,建6个配种站给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1年(1942年)中央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委托四川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三台分场代办耕牛配种站,为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6年(1947年)三台县引进荷兰公牛与本地黄年200多头配种,杂种牛既可提高役力,又可挤奶.1951年4月川北农林厅在巴中县南龛坡建立巴中耕牛试验场;有种牛362头,建立民间配种站694个,1954年撤销.1952年,川南农林厅在叙永县大树区长秧乡建川南叙永耕牛试验场,1954年撤销.1955年后,四川先后引入荷兰、秦川、三河牛等公牛20头,开展杂交改良本地黄牛.1959年,四川引进南阳牛、秦川牛.为了保证杂交改良的开展,1955年三台县率先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后,阆中、简阳、重庆、巴中等县分别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1958年全省有耕牛人工授精站24处.1959年全省有杂种黄牛2万余头.1960年四川从苏联引进拉托维亚牛,分别在万县、涪陵、西昌、重庆等地与本地黄牛杂交.1964年全省有杂种牛7万多头.1971年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秦艽鳖甲散治疗耕牛风劳症16例,全部治愈,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