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抗药性难题,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顺丁烯二酰亚胺类新型抗菌剂,本实验以3种常用的农药中间体对叔丁基苄胺、2,3-二氯-4-羟基苯胺和4-(4-甲基苯氧基)苄胺与7种不同顺丁烯二酸酐为底物,采用乙酸法、DMF法和甲醇法制备了21种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通过1H NMR和ESI-MS进行结构表征。实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研究了21种新型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对B.cinerea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Ⅰ-1,Ⅲ-1,Ⅲ-3,Ⅲ-4和Ⅲ-5)对B.cinerea菌丝生长抑制较强,已超过商用杀菌剂氯硝胺(EC50=15.89μg·m L-1),这为开发新型抗菌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6-甲氧基-2-(2-溴丙酰基)萘、a-溴-3-氯苯丙酮、a-溴-4-苄氧基苯丙酮和a-溴-4-苄氧基苯戊酮分别与二乙醇胺于50℃搅拌反应1h,合成相应的2-(6-甲氧基-2-萘基)-3-甲基-4-羟乙基-2-吗啉醇、2-(3-氯苯基)-3-甲基-4-羟乙基-2-吗啉醇、2-(4-苄氧基苯基)-3-甲基-4-羟乙基-2-吗啉醇、2-(4-苄氧基苯基)-3-丙基-4-羟乙基-2-吗啉醇,2-芳基-4-羟乙基-2-吗啉醇经氯化氢酸化得其盐酸盐,收率58.3%~89.8%.其结构经^1HNMR,^1H-^1H COSY,IR,MS确证.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膦亚胺与芳基异氰酸酯、正丙醇经aza-Wittig串联反应合成了3个新型的2-正丙氧基-3-芳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3a-3c),利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目标化合物对选用的农作物部分菌体均表现出较好的杀菌效果,其中以2-正丙氧基-3-对氯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对黄瓜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溴化铜在乙醇中溴化4,4-二甲基-1-芳基-3-戊酮,得到α-溴化产物不经分离直接与硫脲环合制得9种2-氨基噻唑类新化合物,收率21.9%~92.9%.目标物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经核磁谱、红外光谱、质谱测定其结构.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1g.HBr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g.HBr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0.96 713(5)nm,b=1.558 25(8)nm,c=1.306 87(7)nm,Z=4,V=1.665 34(15)nm3,Dc=1.577 g/cm3,F(000)=800,R1=0.0313,ωR2=0.0757,S=1.024.  相似文献   

5.
以间二酚和氰基乙酸为主要原料,经Pechmann反应、水解、乙醚化、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9种7-烷氧基-4-乙氧基香豆素类新化合物.Williamson反应的优化条件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为溶剂,n(4-乙氧基-7-羟基香豆素) :n(卤代烃) :n(碳酸钾) :n(TBAB,四正丁基溴化铵) =1:1.5:2.5:0.1,60~80℃反应11~25 h,产率为72%~95%.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 、质谱(MS)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表征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香叶酯的合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酰氯酯化法,以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与香叶醇为原料合成了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香叶酯,经IR,HRMS,~1H NMR,~(13)C NMR等鉴定,证实了其结构.采用热解-GC/MS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香叶酯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600℃时,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香叶酯的热解产物中共鉴定出27种成分,主要为烯类、烷类、酸类、醇类、酚类;鉴定出香叶醇,且相对峰面积3.6,说明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香叶酯能在卷烟燃吸温度下释放出一定量的香叶醇;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香叶酯具有改善和修饰卷烟香气,增加甜韵和豆香香韵,减轻刺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2-氨基-3-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醋酸酐乙酰化、氧化、关环、取代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8-羧基-2-甲基-3-芳基(脂肪基)-4(3H)-喹唑啉酮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测定了熔点并通过了1H NMR和质谱结构表征。通过单晶结构测试,发现该类化合物存在很强的氢键,很难进一步酯化或合成酰胺。  相似文献   

8.
理化性质:哌虫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烟碱类化合物。化学名称:1-((6-氯吡啶-3-基)甲基)-5-丙氧基-7-甲基二8-硝基-1,2,3,5,6,  相似文献   

9.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的方法,首先由3-氰基-2-氯吡啶经醚化和水解合成了中间体芳氧基烟酸,再由芳氧基烟酸经酰氯化和酯化,再与氨基酸作用,得到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芳氧烟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同时对中间体芳氧基烟酸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狗舌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狗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个,占全油的72.41%,占挥发油总量的97.629%。狗舌草挥发油主要成分是(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7.365%)、[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1,3]环丙[1,2]苯(25.254%)、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18.362%)、石竹烯(10.272%)、α-金合欢烯(6.503%)等。  相似文献   

11.
对甲苯磺酰胺与2,4-二氯嘧啶在氢化钠作敷酸剂,N,N-二甲基乙酰胺作溶剂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再与甲醇钠反应,合成了2-甲氧基-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类化合物有一定的除草活性,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浓度100μg/ml时对油菜根长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野藿香蜜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研究到目前为止未见报道。本试验用丙酮提取和气相色谱法对野藿香蜜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56个峰,确认了其中的27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27.96%);4-甲基-4-羟基-2-戊酮(5.27%);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4-吡喃酮(5.22%);2,2-二甲基-1,3-二氧-4-甲醇(2.77%)。胸腺嘧啶(2.02%);4-甲氧基苯甲醇(1.82%);4-甲氧基苯甲酸(1.34%);软脂酸(0.46%);α-亚麻酸甲酯(0.83%)。占挥发性成分的47.69%。  相似文献   

13.
丙烯菊酯旋光异构体的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丙烯菊酯旋光异构体的色谱分析方法。丙烯菊酸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水解成菊酸和丙烯醇酮,然后分别将菊酸与d-2-辛醇反应,丙烯醇酮与R(-)-戊菊酸反应,制成非对映衍生物,再进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获得各异构体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断奶前后犊牛胃肠发育及其吸收与代谢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断奶前的饲养管理显著影响犊牛胃肠的发育乃至以后的生产性能。2-甲基丁酸是一种短链支链挥发性脂肪酸,在瘤胃内主要来自于支链氨基酸的降解,可以作为反刍动物胃肠发育的调控剂。因此,通过研究2-甲基丁酸对断奶前后犊牛小肠消化酶活性、小肠黏膜生长激素受体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揭示2-甲基丁酸对犊牛小肠发育的作用机理。【方法】试验选用32头体重(44.7±0.3)kg、发育正常的15日龄哺乳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2-甲基丁酸3、6和9 g·d~(-1)。所有犊牛在4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30日龄)和断奶后(90日龄)从各组抽取4头,晨饲前称重后进行屠宰,采集十二指肠、空肠近端1/4处、空肠远端1/4处和回肠末端的内容物,采用比色法测定乳糖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采集十二指肠、空肠近端1/4处、空肠远端1/4处和回肠末端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肠黏膜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1))m RNA的表达。【结果】断奶后犊牛小肠各段乳糖酶活性显著低于断奶前,而断奶后犊牛小肠各段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却显著高于断奶前。日粮添加2-甲基丁酸6和9 g·d~(-1)后,较3 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断奶前犊牛空肠近端、空场远端和回肠乳糖酶活性(P0.05),较3 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断奶后犊牛十二指肠和回肠乳糖酶活性,较3 g·d~(-1)的2-甲基丁酸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小肠各段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P0.05)。断奶后犊牛小肠各段黏膜GHR和SGLT~(-1)m 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断奶前。日粮添加2-甲基丁酸6和9 g·d~(-1)后,较3 g·d~(-1)的2-甲基丁酸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小肠各段黏膜GHR m RNA的表达(P0.0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十二指肠黏膜SGLT~(-1)m RNA的表达(P0.05),较3 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空肠近端、空肠远端和回肠黏膜SGLT~(-1) m RNA的表达。【结论】结果提示,断奶前后犊牛日粮添加2-甲基丁酸能够增加小肠消化酶活性及小肠黏膜生长激素受体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m RNA的表达,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建议断奶前后犊牛日粮中2-甲基丁酸的最适添加量为6 g·d~(-1)。  相似文献   

15.
油菜根长对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反应的标准曲线分别为:甲磺隆y=1.792-0.224x;绿磺隆y=1.907-0.203x;吡嘧磺隆y=1.812-0.221x;苄嘧磺隆y=1.937-0.199x。其LC50值分别为0.19、0.58、0.24、0.82ng/g,可作为检测其残留量的下限。5.12ng/g和20.48ng/g两种浓度的甲磺隆在室内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7d和38.2d,90%的消解期分别为97.4d和122.0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一种香味更持久的新型香料。[方法]以4-甲基-3-硝基苯甲酸为起始物,通过酯化反应将其转化为4-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2),又经过缩合反应、氧化反应、醛基保护等步骤合成2-(3-硝基-4-甲氧甲酰基)-苯基-1,3-二硫戊烷。[结果]目标产物及某些重要中间体的结构已通过红外光谱、质谱、H1NMR进行表征。[结论]目标化合物2-(3-硝基4-甲氧甲酰基)-苯基-1,3-二硫戊烷具有微弱的油脂香气和肉味,总收率达46.8%。  相似文献   

17.
烘烤花生中关键香味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烘烤花生中的关键香味化合物。【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烘烤花生中的风味物质,GC-MS、GC-O及AEDA分析烘烤花生的关键活性风味物质。【结果】烘烤花生中的挥发性化合物FD因子的最大为256,FD因子排在前三位(FD因子>64)的有10种已知化合物和3种未知化合物,已知化合物分别是:3-甲基丁醛(巧克力味)、2-甲基丁醛(焦糖味)、2-(2-羟乙基)-3-甲基-4-噻唑(鱼腥味)、2,5-二甲基吡嗪(烘烤坚果味)、2,6-二甲基吡嗪(烘烤坚果味)、乙基吡嗪(爆米花味)、2-乙基-5-甲基吡嗪(草味,坚果味)、呋喃醛(生土豆味)、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咖啡味)、苯乙醛(甜芳香味)等。【结论】2,5-二甲基吡嗪、乙基吡嗪等吡嗪类和醛类化合物对烘烤花生风味的贡献较大,为烘烤花生的关键香味化合物,酮类对花生的风味贡献率较低;采用GC-O及AEDA相结合,比传统GC-MS分析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利用“416-A”回归最优设计研究Ca(NO3)2·4H2O、KNO3、NH4H2PO4、MgSO4·7H2O对水培白菜的产量效应。数学模拟建立了四种肥料与白菜产量的回归方程:y=97.808-4.337x1 3.445x2-2.690x3 8.299x4-6.894x1x2 17.331x1x3-7.389x1x4-3.191x2x3 6.364x2x4 0.063x3x4-9.629x12-17.150x22-17.915x32-24.066x42。经检验回归关系显著,并对回归系数进行了检验。从回归方程可得:MgSO4·7H2O对产量以直接作用为主,其次为Ca(NO3)2·4H2O、KNO3和NH4H2PO4。Ca(NO3)2·4H2O与其它三种肥料均有交互作用,其中与NH4H2PO4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从产量效应回归关系优选出配方浓度为:Ca(NO3)2·4H2O:971mg/L;KNO3:931mg/L;NH4H2PO4:204mg/L;MgSO4·7H2O:581mg/L。采用回归最优设计结合水培研究肥料效应精确可行。  相似文献   

19.
首乌藤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并比较首乌藤嫩、中、老枝不同部位中主要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首乌藤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首乌藤嫩、中、老枝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0.016、0.147和0.516%,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112、0.116、0.235 mg/g,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分别为0.299、0.584、0.747 mg/g。结论:首乌藤不同部位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有明显差异,老枝中的含量大于中枝与嫩枝。三种成分在首乌藤不同部位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采收时应注意保留老、中枝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孔学  王加宁  高永超  陈贯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64-11765
以香草醛和6-溴己酸为原料,制备了辣椒碱(N-[(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8-甲基-6-壬烯酰胺),其化学结构经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验证。把合成的辣椒碱作为防污剂加入PE材料中,进行海洋防污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成辣椒碱具有良好的防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