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林内环境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伐可改善林内光照条件,提高林内气温,减少林木对降水的树冠截留;间伐改善林地土壤水分条件,对土壤因子影响显著,可明显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容重,对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长白落叶松-红松林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疏伐,伐后林冠下栽植4年生红松。2012年秋又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生长伐,设计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间伐强度和1组未间伐林分(对照),分析5年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抚育间伐能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灌木层植物丰富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轻度、中度和强度间伐差异显著(p<0.05)。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与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差异显著(p<0.05),但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差异不显著。林下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各间伐强度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轻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差异不显著。②适度抚育间伐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有所提高;土壤pH值呈现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全K、速效K、全P、速效P、全N、速效N含量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其中中度间伐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对长白落叶松林分进行中度间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在滇东南有代表性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对其人工植被恢复所营建的11种人工林配置模式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的含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营建7年后林地土壤肥力都有较大的改善,其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的含量分别比7年前增加28%、43%、44%、3%、9%、118%;仅速效K降低了26%,而林地土壤速效K的减少是由于其土壤本身缺K,加上林木生长消耗所造成的。依据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评选出了6种较佳的适宜滇东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变化,为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浙江开化县林场17年生杉木人工纯林内,建立9块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分析了未间伐、中度间伐(20%间伐强度)和强度间伐(37%间伐强度)处理地表凋落物、林下植被、杉木细根和土壤C、N、P含量及其计量关系。[结果]间伐2 a后,强度间伐处理地表凋落物和杉木细根生物量显著降低,林下植被生物量显著增加。强度间伐处理下地表凋落物总氮(TN)含量显著降低,林下植被总氮(TN)含量则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也显著增加,杉木细根C、N、P含量在未间伐、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之间无显著差异。地表凋落物C/N和C/P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大;林下植被C/N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N/P比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大;杉木细根和土壤C/N、C/P和N/P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与林下植被C、N、P含量及其比值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间伐后短期内杉木人工林地表凋落物、林下植被和土壤C、N含量受间伐强度显著影响,间伐改变了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C、N、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但对杉木细根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关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实施强度(39.7%)、中度(32.8%)、弱度(21.6%)的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改变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中度间伐区有机质、全N含量比对照提高107%和83%,有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为间伐区大于对照区,土壤容重、持水量、孔隙度也为间伐区大于对照区;不同间伐区土层(5~20 cm)温度高于对照区1%~7%。光照强度以中度间伐为适度。降雨量为对照区>弱度区>中度区>强度区。蒸发量为强度区>中度区>弱度区>对照区。树冠截留量为对照区>弱度区>中度区>强度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间伐和修枝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间伐和修枝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全碳和(C)和全氮(N)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间伐和修枝使人工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减小(P0.05);间伐使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C)和全氮(N)含量降低,而修枝则增加土壤全碳(C)和全氮(N)含量,且间伐对土壤全碳(C)和全氮(N)含量的影响较大;间伐对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数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的影响显著(P0.05),修枝对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以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主要对象,研究了抚育间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1)抚育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增加效果最显著的是采伐强度为30%的样地。抚育后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都明显增加;2)抚育间伐能够促进有全N含量的增加,全N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抚育强度30%的样地>20%样地>10%样地;全P、全K变化差异较小,抚育后效果不明显;抚育对土壤的pH值影响不大,抚育能增加有机质含量;3)抚育后油松、落叶松样地无论是好气性细菌数量还是厌气性细菌数量都比对照样地有所增加。油松抚育间伐样地从细菌总数来看超出对照样地的78%。落叶松总细菌数高出对照4号样地37.9%,抚育对细菌的增加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研究了不同间伐处理下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2年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温度、有机质、总氮、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pH值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升高,37%间伐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高于20%间伐强度处理。间伐对0-1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大于10-20cm土层。这些研究结果对认识杉木人工林经营与土壤质量的变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为赤桉 苏门答腊金合欢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关联系数为0.651,影响最小的为念珠相思纯林,关联度系数为0.343.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时空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全N、全P、C元素含量及pH值均较1983年的观测值下降;C元素和pH值呈现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全N呈现出随深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解性N表现出与全N相近似的变化趋势;全P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速效P则表现为随深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全K与速效K在深度方向上无显著变化;除C元素随观测月份的增加表现出积累作用外,其他各项土壤营养元素均表现出生长旺盛月份含量(或值)较低,其他月份含量(或值)较高的变化趋势;观测期内除pH值为弱变异外,其他各营养元素仅为中等变异,林地土壤均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沿海丘陵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在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 (1∶1和 1∶2 )和马尾松纯林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马尾松马占相思 1∶1和 1∶2混交林生长快于马尾松纯林 ,经方差分析 ,混交林与纯林之间马尾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马尾松马占相思 1∶1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于 1∶2混交林 ,1∶2混交林生物量又高于马尾松纯林 ,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表现出干 >枝 >叶 >根 >根桩 ,而枝叶生物量总和大于主干生物量 ;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 ,而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均高于纯林林地土壤 ;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杉木林分生物量结构与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林开敏  俞新妥 《林业科学》1996,32(5):385-391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相似文献   

13.
华顶山云锦杜鹃林地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华顶山上不同生长状况(正常开花与不正常开花)的云锦杜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作分析比较,表明两林地土壤物理性较理想,土壤中有机碳,全氮,水解性氮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在较适的范围之内;而不正常开花林地土壤中有效磷,速效盼望缺乏,氮磷钾比例失调,这可能是引起云锦杜鹃不能正常开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属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例,分析了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河岸林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相邻高地林;河岸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于相邻高地林。不同类型河岸林和相邻高地林土壤含水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差异显著,土壤酸碱度差异均不显著。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6 4)。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林型河岸林和高地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大果木莲天然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枝叶磷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省马关县和麻栗坡县的大果木莲天然林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植株枝叶的磷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林地土壤的pH值为5.7~6.5,自然含水率较高,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而林地土壤的有效磷和全钾含量较低;大果木莲植株枝叶中的全磷含量也较低。其研究结果为有效保护大果木莲,特别是对该树种的迁地保护和人工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群落结构的角度,探讨适合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维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采取3种强度间伐:弱度间伐(LT,10%~25%)、中度间伐(MT,25%~35%)和强度间伐(HT,40%~50%),并设置对照样地(CK,未间伐)。于2016年对样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key法多重比较进行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林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间伐3年后,未间伐、弱度和中度间伐的盖度分别为25.52%、52.81%和58.98%,林下植被均未能形成群落,强度间伐的盖度为100%,林下形成灌木蕨类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均匀度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3年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林比未间伐林的表层土(0~10 cm)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1.41%、39.31%和98.10%,全氮含量分别增加82.76%、51.27%和115.87%,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49.47%、25.59%和42.22%,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8.29%、112.23%和174.29%,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6.25%、-24.25%和16.27%,对表层土pH值、全磷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均不显著;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P<0.05)正相关,此外灌木的盖度还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草本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强,草本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林下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与土壤pH值和物理性质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均低,林下植被未能形成群落,缺乏稳定性;间伐能够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林下植被能形成群落,可提高维护地力的能力,尤其是强度间伐;建议杉木人工幼龄林进行40%~50%强度的抚育间伐,将郁闭度调整到0.6~0.7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尤溪县梧园村毛竹纯林改造成毛竹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杉竹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低于毛竹纯林,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孔隙度比都比毛竹纯林增加,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增加,土壤的酸性得到改善。说明混交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发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及养分的有效化,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标准地调查采样方法,研究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12a后,间伐林分和对照林分平均胸径和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9.67 cm、133.311 7 m3和5.44 cm和65.422 7m3(P〈0.05);二林分在土壤容重、pH值、水解性氮、有效磷、全氮、全磷、全钾和碳氮比(全碳/全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间伐林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抚育间伐能有效促进兴安落叶松林木生长,同时间伐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