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营林用火、计划火烧还是在森林灭火作战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逆风区”。所谓“逆风区” ,是指在大火上方 ,空气因受热而上升 ,周围冷空气向内补充形成对流 ,因而在大火周围或火头前方出现的逆风区域。在营林用火、计划火烧和森林灭火实战中 ,如能利用好“逆风区”这一条件 ,就能形成用火或以火攻火的有利时机 ,大大提高用火或灭火的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下面 ,就如何利用“逆风区”这一有利时机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1 “逆风区”在营林用火和森林防火中的利用森林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凋落物和枯损物 ,这些可燃物保留着大…  相似文献   

2.
在森林火灾诸多灭火方式中,以水扑救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因为它适用广,可以对地下火、树冠火以及地表火实现直接扑灭,可以与点火器结合,以水枪喷水增加阻火能力控制火烧方向,也可在高火险天气下设置防火隔离带;它效率高,扑火进度快,复燃可能性小,还可向宿营地、火线供水,为灭火队员提供生活用水及常规扑打用水,有效缩短扑火队员往返取水的距离;它安全性好,不必直接靠近火线作业,减少了灭火队员被烧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1)以火灭火即首先开设好控制线,在林火的外围放火,利用林火产生的内吸力,使所放的火向林火方向烧,把林火向外蔓延的火路烧断。这种方法技术性强,风险大,特别要注意防止山火飞越控制线,落到控制线外侧的林地里引起新的火场。(2)覆盖灭火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沙土层较厚的地方灭火。工具以铁锹为主,有条件的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用火的,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一)烧荒、烧山造林和火烧防火隔离带等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经批准进行…  相似文献   

4.
所谓计划火烧就是以生态和物候学为理论依据,通过选择最佳点烧时机,用低强度的火烧除林地上积累的大部分枯枝凋落物等易燃物,以降低森林火等级,从而获得多种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防火技术。据此提出“以火防虫”的新方法。而“以火防虫”是以计划火烧为条件,通过利用计划火烧时期与害虫处在越冬虫态时期二者的吻合,以减少为害林木虫口数的一种新方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大面积珍贵的寒温带针叶林,形成了许多不同火烧强度、不同火面积的火烧迹地。从火烧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火烧迹地自然恢复状况、火后不同管理措施对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大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演替和人工管理措施下火烧迹地恢复的差异,并指出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因子、火烧迹地恢复模式和技术将是今后火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手持枪式风力灭火机是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效果最佳的灭火工具。笔者根据森警部队多年的火场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条正确使用灭火机,提高灭火效率的技术。 1、单机应用技术火焰高度在50厘米以下、可燃物水平分布均匀、火势发展稳定的火线可使用一台灭火机。火场上,灭火机手要侧身15°左右,位于火烧迹地外侧,距火线火焰1米左右。灭火机出风口与火舌底部角度为40~45°。  相似文献   

7.
火是我们要严加控制的,但火也是防火中可以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是利用弱火与有控制的火烧来减少林内外可燃物的积累,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例如火烧防火线就是用火防火的措施之一。1.火烧防火线适用的范围国铁、森铁和公路两侧的防火线,以及林缘防火线等都可利用火烧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森林火灾扑救中以水灭火技术与设备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灭火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高效快捷和防止火后复燃等优点.在有河流、湖泊、池塘等水源的林区,水灭火是灭火技术的首选.介绍了以水灭火的原理、消防装备、国内以水灭火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外以水灭火消防装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航空化学灭火是消灭森林火灾的重要技术手段,它除了直接喷洒火头和火线外,还可喷洒阻火带控制火的蔓延起到灭火和阻火作用。航空化学灭火除药剂本身具有灭火作用外,还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空中喷洒技术问题。不掌握喷洒技术就不能充分发挥药剂的灭火作用,达不到消灭森林火灾的目的,反而造成药剂上、飞行上的极大浪费。为此,对空中喷洒技术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一、飞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紫茎泽兰入侵区应慎修生土隔火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紫茎泽兰的特性和危害及调查防火线、生土隔火带、火烧迹地上紫茎泽兰入侵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紫茎泽兰入侵区应慎修生土隔火带的建议及3项替代生土带的技术措施,即:充分利用山沟的阻火作用、营造防火林带和草带及在灭火过程中通过砍、烧等措施形成防火线.  相似文献   

11.
营林安全用火是指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地点有计划地进行火烧。这种火是低能量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生态因子,可以科学调节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用火是具有生态意义的火烧,与森林火灾有其本质的差别,应充分利用火辩证有利的一面,造福人类社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早在1910年就先后开始采用控制烧除法,近年来年计划火烧面积百万公顷。我国无论从规模还是应用技术上都应加大力度,克服“谈火色变”心态,全面推广应  相似文献   

12.
论云南松森林计划火烧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林区连续4年的林火生态定位研究和计划火烧试验证明,以林火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云南松林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在适当时期进行计划火烧,能够安全稳定、经济有效地烧除林地有害可燃物,实现以火防火之目的。这些研究和实践总结起来,即是保证云南松森林计划火烧安全进行的“计划火烧三原则”:1.森林各层可燃物含水率差值适宜。火烧时,各层可燃物含水率应为:地表枯枝落叶7—20%,草本30—60%,灌木和乔木应不小于75—110%。2.选择稳定的天气条件。在可燃物含水率层间差异显著的前题下,火烧期间风速要<6m/sec,空气温度30—50%,气温-5—10℃。3.选择正确的点火控火技术。对于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应采取诸如上山火烧、下山火烧等不同的火烧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火后植被恢复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不同火烧强度、不同植被类型的火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研究大兴安岭东南部火后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为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北方林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火烧前后一系列的MODIS数据,利用NDVI和地面调查数据,以2006年大兴安岭松岭特大森林火灾为例,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强度火烧后的植被恢复过程。根据火烧前后NDVI变化提取过火区;结合地面调查,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划分火烧强度等级;根据火烧强度分级图和土地覆盖类型图,建立属性数据库,生成火烧强度等级-植被类型图。以2003—2005年同期NDVI最大值为对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后NDVI恢复的影响。根据邻近未过火区的NDVI变化,分析气象因子对NDVI的影响。【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9%,40%和31%。主要植被类型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的重度火烧部分分别占50%,52%和60%。重度火烧区域所占比例随着坡度增大而升高。在火后NDVI的变化过程中,各森林类型变化趋势相近,灌丛、草地和沼泽的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火后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除草地外其余植被类型在重度火烧后的NDVI值均明显低于中、轻度火烧,但中、轻度火烧的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差异不明显。森林重度火烧区NDVI在火后第2年达到最低,轻度火烧区火后6年NDVI基本恢复到火前水平。针阔混交林火后盖度的恢复速度较其他森林类型快。火烧强度对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显著,森林火烧后灌木层盖度高于未火烧区,且火烧强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烧迹地NDVI恢复特征的影响显著,且火烧强度对火后植被恢复的影响更关键,但二者交互影响不显著。未过火区NDVI平均值为0.801 2,波动范围为-3.3%~3.4%,过火区d NDVI的变化约25%是由气象因子引起的,其他主要源于植被变化。d NDVI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火烧前后植被指数变化,有较好的时序性和空间可获取性,对火烧迹地恢复过程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  帕艾  张忠信 《森林防火》1993,(3):43-46,27
规定火烧可定义为:在选择的天气条件下,以合理的方式用火烧除指定地块森林和草原的可燃物,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韦德和兰斯福德1989)。规定火烧可达到树木更新、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保护资源免遭火烧等多种资源管理目标(布朗1985)。我们这里阐述的RXWINDOW程序是要帮助林火管理人员改进所需火行为的指示表。许多林火管理人员一直使用着BEHAVE(火行为)的FIRE1(火1)程序确定规定火烧,这个事实表明,需要象RXWINDOW之类的程序(安德鲁斯和布拉德肖1987;多伦、理查  相似文献   

15.
杨佳 《热带林业》2002,30(1):52-52
我们知道 ,树木遇火即燃。然而 ,在自然界中 ,有些树木不仅不怕火烧 ,而且还能灭火。这种树就是人称森木火灾“克星”的灭火树。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樟柯树” ,就是一种奇特的灭火树。有一位科学家曾对这种树防火的敏感性进行试验 ,他有意站在樟柯树下用打火机打火吸烟 ,谁料火光一闪 ,顿时从树上劈头盖脸地喷出了白色的液体泡沫 ,使打火机的火顿时熄灭 ,这位科学也满身白沫 ,狼狈不堪。樟柯树为什么能灭火呢 ?科学家们发现 ,樟柯树之所以能灭火 ,因为它拥有一个天然的自动“灭火器”。樟柯树是一种常绿树 ,生长在非洲安哥位的西部地区 ,树…  相似文献   

16.
火是森林生态系和牧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自然因子。火能破坏生态系统;也能有益于生态系统。火的效应涉及许多因子,其中包括火烧的强度。强度大的火烧会烧死上层乔木,危害表层土壤等等;而强度小的火烧,通常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一、火烧的效应火能烧掉活的和死的森林可燃物放出矿质养料。它能影响生物环境。释放的养料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是促进泰加林土壤碳循环的主要方式。为探讨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新疆喀纳斯地区重度火烧不同恢复年限的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在重度火干扰下,火烧后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恢复年限的同一土层中,只有火烧后52年的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火烧对照土壤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恢复年限的0~10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大于10~25cm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不同恢复年限的火烧迹地中土壤碳储量均与对照土壤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重度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较为持久。  相似文献   

18.
以火防火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从60年代起已经广泛开展了林内外计划火烧,进入80年代,计划用火迅速发展,美国年计划火烧面积达到1400万ha,澳大利亚年计划火烧面积150万ha以上,加拿大、独联体国家也积极进行计划火烧,并收到了良好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19.
营林用火,即森林经营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用火,它包括旨在预防森林火灾的各类地段用火。为减少可燃物的累积,降低森林火险的计划火烧当然也包括在营林用火的内容之中。从广义的角度看,营林用火属资源管理中的科学用火。但在野外无人为控制的高、中、低强度的火烧不属营林用火。这一技术不仅是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一项根本性措施,而且将给营林、农牧业、多种经营等行业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20.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常见的干扰因子,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后土壤微生物的恢复直接影响地上生态系统的恢复,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火后即时恢复能力及不同土层微生物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恢复中的作用尚缺乏研究.本研究以火干扰后40?d的云南松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以相邻的非火烧地为对照,分层采集土壤样本(0~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