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避雨栽培对大棚梨病虫害发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避雨期卸掉顶膜作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避雨栽培对大棚梨果实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明显减少大棚梨叶片病害尤其是黑斑病的发生。两种栽培模式的前期(6月29日)病害发生率均很低,发病种类以斑纹病为主。9月13日,避雨栽培的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6.6%,发病种类以灰斑病为主,占病斑总数的70.5%;其次是黑斑病,黑斑病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9.2%。避雨栽培期间,蚜虫的发生量比对照提高了862.1倍,并引发烟煤病。同时,避雨栽培显著减少了翠冠梨锈斑的发生,锈斑指数比对照减少了50.5%~58.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减少了0.42~0.71个百分点。在大棚梨的生产上,应优先实行避雨栽培,以减少黑斑病的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对蚜虫及其诱发的烟煤病发生严重的大棚梨园,可采用避雨与露地栽培间隔实施的方法来控制蔓延。  相似文献   

2.
炎陵县于1995年开始发展新世纪、翠冠等南方早熟梨,至2004年全县种植面积近1000hm^2。1998年大面积推广新世纪等南方早熟梨套袋栽培技术,2000年梨黄粉蚜初见为害,2001年后扩展蔓延,为害程度加剧,发生面积约450hm^2,上升为梨树套袋栽培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3.
栗大蚜的发生与防治@李波¥云南省大关县林业局栗大蚜的发生与防治李波(云南省大关县林业局657400)栗大蚜,又名栗大黑蚜虫,是为害经济林板栗的一大主要害虫。据观察,主要分布于中南、华南、西南等地区。寄主主要有锥栗、茅栗、板栗,以及木荷、栎类、槠等,梨、樱桃...  相似文献   

4.
作者更正     
我们在贵刊2021年第1期第130页发表的《梨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主要害虫发生差异调查分析》一文,因在清样校稿时未能及时发现页脚中的基金项目"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所附编号"2019R11010030-2"实为该项目申请号,现申请对该项目编号进行勘误,更正该项目任务书编号为"2019R1028-2"。谨对贵刊和读者朋友表示深深的歉意!  相似文献   

5.
<正>1危害梨树的害虫种类目前,在梨树上普遍发生的害虫主要是食心虫、梨木虱、梨茎蜂、梨网蝽、梨瘿蚊、黄粉蚜、康氏粉蚧和叶螨类。在管理粗放的梨园常见果实害虫有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及梨象甲等,食叶性害虫有天幕毛虫、梨星毛虫、梨卷叶斑螟蛾、金龟子类等,枝干害虫有梨潜皮蛾、金缘吉丁虫、大褐木蚕蛾等。管理精细的梨园螨类、蚜类、木虱类、蝽类、梨瘿蚊和康氏粉蚧等常危害较重。2发生特点1)梨大食心虫。幼虫危害芽和果实脏果孔有粪便,被害果干缩不落果。梨大食心虫4月份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避雨栽培对芒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笔者以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为供试品种,开展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的田间对比试验,调查避雨栽培对芒果枝条姿态、开花率、结果情况、物候期、花期白粉病与果实流胶病以及寒害反应等方面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台农一号芒枝条下垂不显著,而桂热芒71号枝条下垂严重,与露地栽培差异显著;避雨栽培对开花率影响不显著,但降低花穗长度与宽度;避雨栽培下,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单株结果数量分别为20.3和41.2个,且台农一号芒产生14.3个无胚果;露地栽培下,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单株结果数量分别为46.3和48.7个;避雨栽培下,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花芽萌发期分别提前11 d和5 d;避雨栽培的花穗发生白粉病严重;露地栽培果实生长后期易发生流胶病,且对寒害的反应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7.
小青菜是南方普遍栽培的蔬菜,作夏季露地栽培易遭受夜蛾类、小菜蛾类等害虫的危害,且发生量多,世代交替,极难防治。夏播小青菜采用防虫避雨栽培技术,即采用大棚覆顶膜避雨,裙边覆防虫网纱防虫,能有效解决小青菜生产中遇到的多虫害与高温暴雨引起的死苗问题。采用此技术后,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5年以来连续6年对北京地区桃树害虫的调查,我们明确了北京地区为害桃树的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苹果小卷蛾、桃蛀螟、桃潜叶蛾、绿盲蝽、桃下毛瘿螨、桃蚜、桃瘤蚜和红颈天牛,摸清了这9种主要害虫在北京地区桃园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结合防治试验,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梨瘿蚊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瘿蚊 Contarinia pyrivora (Riley),属双翅 目瘿蚊科,在国内属新记录害虫。幼虫红色,蛆状,潜食于卷叶中,本地俗称梨红沙虫、梨叶蛆。梨瘿蚊幼虫为害状与蚜害相似,过去未引起注意。1990年以来,我们在普查采集贵州省果树害虫标本时,在都匀、丹寨、瓮安等地发现了此虫。鉴于此虫为害逐年加重,笔者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研究,有效地控制了为害。1分布与为害目前仅发现分布于贵州南部,寄主限于梨类品种,尤以日本梨品系为重。在都匀普林、洛帮、马寨等果场,成年大树春梢被害率7.5%~41.3%,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柑桔蚜虫类为害十分严重,已成为柑桔芽梢期的主要害虫。据在浙江省柑桔栽培区的调查,蚜虫种类有棉蚜、绣线菊蚜、桔蚜、桔二叉蚜、桃蚜等多种。其中棉蚜是柑桔蚜虫类中的优势种群。两年来,经笔者试验和应用结果,筛选出对蚜虫  相似文献   

11.
梨黄粉蚜(Cinacium iakusuiense Kishi)属瘤蚜科,又名梨实瘤虫,因虫卵常成堆混在一起,犹如黄粉故有称黄粉虫,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均有发生。一九六九年以来先后在我省金川、雅安、汉源等地发现有黄粉蚜的为害,虫情逐步蔓延,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金川县是我省名贵  相似文献   

12.
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梨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8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特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绵蚜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危害梨树根梢,在梨树根部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又是一个混合群体,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6市20多个县(区)调查,均发现有这两种害虫。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梨黄粉蚜又叫黄粉虫,在我国各梨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梨树果实、枝干和果台枝等,很少为害叶片。梨树各品种间均有发生,但为害  相似文献   

14.
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梨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8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特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绵蚜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危害梨树根梢,在梨树根部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又是一个混合群体,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6市20多个县(区)调查,均发现有这两种害虫.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柑桔上棉蚜对好年冬的敏感性测定近年来,随着柑桔害虫优势种群的演变,蚜虫类害虫已成为重要的柑桔害虫之一。研究表明,目前浙江为害柑桔的蚜虫以棉蚜(Aphsisgosypi)为主,其次为绣线菊蚜、桔二叉蚜、桔蚜和桃蚜等。现防治柑桔蚜虫多用氨基甲酸酯类药剂,...  相似文献   

16.
柑桔蚜虫类种类较多,具孤雌生殖。成虫分无翅和有翅2种。过去柑桔蚜虫类大多以桔蚜(Toxoptera citricldus)和桔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为主,而且为害亦不十分严重,不必专门用药喷治。但近年来,我国柑桔蚜虫类害虫的为害相当猖獗,已成为柑桔芽梢期的主要害虫,并且蚜虫类的优势种群也发生明显的演变。据浙江柑桔栽培区9个县市的初步调查,鉴定结果的统计表明,不论春夏之交(5~6月),秋季(8~9月),或是全年,棉蚜(Aphis gossypii)已成为浙江蚜虫混合种群的主要成份,占58.6%,其次是桔蚜和锈线菊蚜  相似文献   

17.
梨黄粉蚜和梨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梨黄粉蚜在梨树上为害严重,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由于其症状与梨黑斑病相似,被许多人误认为梨黑斑病而贻误了最佳防治时机,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正确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虫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06-2008年连续3年对太湖洞庭山果茶间作地区的刺蛾类害虫的种类、为害范围以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为害较重的刺蛾类害虫有扁刺蛾、丽绿刺蛾和褐边绿刺蛾等3种,均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为害茶、银杏、枣、柿、梨、梅和板栗等经济作物;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其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19.
在陈仓区渭北源区进行了葡萄避雨棚栽培示范,示范品种为红芭拉多和阳光玫瑰,并调查了避雨棚栽培对2个葡萄品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避雨栽培叶部和果实发病率均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的两个品种果实大小、颜色、粒重与露地栽培并无差异;露地栽培的葡萄叶片脱落率(11月上旬)明显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棚栽培在夏秋季多雨的种植区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郑桃树虫害的调查,分析了新郑为害桃树的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桃蚜和桃红颈天牛,摸清了这5种主要害虫在新郑桃园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结合防治试验,总结了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