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制作单板拼花制品时,通过单板自身的明度值来初步筛选单板拼花制品中各部分单板组成单元的种类,然后再通过人工目测的方式,依据单板的纹理等与单板拼花制品图案的吻合度,最终确定组成整个单板拼花制品中各组成单元所采用的单板种类。采用此方法,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家具、墙体板等表面单板拼花装饰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减少单纯依靠人工目测筛选单板所造成的各拼花制品间的色彩偏差,提高拼花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木材表面材色特征色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量多种家具木材表面材色参数,分析参数的L~*a~*b~*色空间和孟塞尔色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用户对样本材色的感知评价,了解用户家具选材心理,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为设计中木材颜色确定提供参考。试验过程中,首先采用X-Rite色度仪,对多种木材样本材色进行色度学参数测量,并应用SPSS软件分析参数的色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李克特量表建立调查问卷,筛选用户对家具色彩的联想词汇,进行用户感知调查,最终设计特征正交试验量化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显示:木材样本材色主要分布在低明度2~4范围,高纯度8~13范围,处于6~7YR色系,呈暖色,明度指数L~*在26.54~66.54范围,色度指数a~*在7.05~30.53,b~*在4.8~28.01的范围变化。  相似文献   

3.
使用AutoCAD软件完成了从艺术作品到单板拼花的造型设计,实现了造型设计到艺术作品的转换;借助分光测色仪、Photoshop软件,通过明度设计和色彩转换完成单板的筛选;使用AutoCAD软件完成编号、拆图,通过编号、拆图实现单板拼花制品的批量化工业生产;采用SmartCarve软件完成激光参数的设置,完成单板的激光切割及背板的雕刻。最终完成满足家具、墙体板等使用要求的单板激光切割拼花装饰制品。  相似文献   

4.
研究饱和蒸汽热处理过程中竹材颜色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竹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颜色系统CIE 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研究饱和蒸汽热处理毛竹竹片过程中竹片初始含水率和热处理时间对其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竹材颜色从浅黄色变为深红褐色,整体颜色变化均匀。竹材初始含水率和热处理时间对a~*、b~*和L~*均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a~*先升高再降低,b~*和L~*主要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竹材亮度的降低,a~*以一种类似抛物线的趋势变化,而b~*主要呈现直线降低的趋势,但均大于0,表明竹处理材偏红、偏蓝。热处理时间对竹材总色差(ΔE~*)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0~20 min,且ΔE~*受明度差(ΔL~*)的影响较大,而黄蓝色品差(Δb~*)对ΔE~*的影响大于红绿色品差(Δa~*)。此外,处理后竹材的颜色饱和度(C~*)和饱和度差值(ΔC~*ab)均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色度变化(ΔC~*)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竹材之间,颜色亮度和黄蓝度主要分布范围差异不大,而红绿度差异较大。三大素检测结果显示,处理材颜色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初始含水率引起化学成分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精确定义牡丹不同品种的花色,以160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差仪、比色卡和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其进行了花色测定和花色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聚类分析法和ISCCNBS色名表示法可将牡丹品种花色分为8类,但聚类分析法不能将浅色系与白色系进行合理区分,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于牡丹花色表型分类更加适用。在此基础上,使用CIELab颜色体系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花色在CIE表色系统坐标上分布广泛,多数色系的L~*与a~*、L~*与C~*、L~*与h存在负相关关系,所有色系的L~*与b~*之间都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多数色系的a~*与C~*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含水率变化对古夷苏木、筒状非洲楝和水曲柳三种木材色度学参数的影响,采用CIE(1976)L~*a~*b~*标准色度学系统及均匀颜色空间对试样材色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三种木材明度随含水率的增大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随含水率的增大,三种木材的色调分别表现为古夷苏木从R(红)逐渐变为Y(黄),筒状非洲楝由YR(黄红)色变为Y(黄),水曲柳由R(红)最后变为YR(黄红)。古夷苏木和筒状非洲楝的色饱和度随含水率的变大而逐渐变小,水曲柳则先略微增加后下降至平稳。三种木材的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变化规律各异。研究结果为含水率变化对三种木材表面视觉性质影响的综合评价及其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硫酰氟和氧硫化碳为熏蒸剂,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对美国南方松进行熏蒸处理,研究熏蒸处理对美国南方松材色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发生材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种熏蒸剂,熏蒸处理前后,美国南方松的色度学参数明度值L~*、红绿色品指数a~*和黄蓝色品指数b~*没有显著变化。色差值属于有轻微视觉感觉。在达到检疫除虫要求的情况下,氧硫化碳熏蒸剂对美国南方松材色的总体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新西兰辐射松蓝变材和未蓝变材进行高温热处理,分析热处理温度、时间对试材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试材的明度(L~*)逐渐降低,红绿色品指数(a~*)逐渐增大,黄蓝色品指数(b~*)逐渐减小(蓝变材b~*逐渐增大),总体综合色差(△E)增大。蓝变材和未蓝变材的颜色差异逐渐变小,为使蓝变色斑达到肉眼不容易识别的程度,最低的热处理条件为190℃,3h。多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在α=0.05水平上,热处理温度(x_1)和时间(x_2)两因素及其共同作用对L~*、a~*、b~*、△E的变化影响极为显著,其中温度对各颜色指标的影响比时间的影响更显著一些。  相似文献   

9.
水性透明涂料涂饰单板光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涂饰与未涂饰的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子,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涂饰与未涂饰的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和b*上升,其中涂饰与未涂饰的樟子松单板的色度指数b*变化明显;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明显大于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涂饰樟子松单板的总色差值大于涂饰的杨木单板;涂料种类和单板树种对涂饰单板的光变色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涂料种类影响较明显;涂饰与未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单板总色差值差异不明显,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小于未涂饰的单板.  相似文献   

10.
真空高温热处理对思茅松木材化学成分和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真空条件下(真空度为0.08MPa),热处理温度分别为160、170、180、190、200℃,热处理时间分别为1、2、3、4h的工艺条件下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采用CIE L~*a~*b~*法对热处理木材的颜色参数值进行测定与化学分析,并对其失重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热处理温度200℃、热处理时间4h工艺条件下真空高温热处理思茅松木材,失重率只有2.14%。2)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思茅松木材的明度L~*降低,总体色差△E~*增大;思茅松木材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相对含量降低,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3)细胞壁成分的降解导致了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得木材的颜色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I-214杨染色单板光变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染料弱酸深蓝5R和活性艳红X-3B染色的I-214杨素材和漂白板为试材,选用氙光作照射光源,考察不同染料、不同工艺条件下染色单板在110 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指数,即明度指数(L*),色度指数(a*与b*)和变色度(△E* ab)的变化.结果表明:染色单板在110 h氙光照射过程中变色明显,b*值提高显著;△E* ab在光照初期大,后期平缓直到不变;同一品种染料,高浓度染液中染色单板比低浓度染液的光照变色大,浸染时间长短对染色单板光照变色影响不明显,先漂白再染色的单板材色均匀,光照变色平缓;不同品种染料的染色单板光照变色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不同测量孔径的色彩检测仪对红木类木材材色测量的差异,以4种苏式家具珍贵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光源孔径8和2 mm两种规格对其进行材色L*a*b*色空间物理量的测量,其中L*为明度坐标,代表颜色的亮度大小,a*为红绿色品坐标,b*为黄蓝色品坐标,并完成对这4种红木类木材材色的多点均值色空间向孟塞尔色空间的转换,深入剖析基于两种孔径测量的4种红木木材材色变化值的趋势是否一致。结果表明:两种孔径测量苏式家具4种珍贵木材的材色值变化趋势趋于一致。4种木材材色主要处于低明度的红黄色调范围内。其中两种孔径测量降香黄檀差异不显著;而在测量3种崖豆木木材时,L*值差异显著。两种孔径测得的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性和一致性,且这种一致性远高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染色单板在65℃水煮1h后明度差与色差的变化,研究染色工艺对染色单板耐水牢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染料浓度、延长染色时间,适宜的NaCl用量、pH值和温度都能提高染色单板的耐水颜色牢度;增加平平加O用量却使染色单板颜色耐水牢度下降。各个因子对明度差的影响同样重要,在α=90%水平下未达到显著差异;然而各因子对于色差的影响在α=90%水平下有显著差异。染料和NaCl浓度的影响最重要。随后是pH值,第3位是平平加O用量,温度和时间对颜色稳定性影响最小。单靠改变染色工艺,对染色单板的耐水牢度提高有限,染色后的单板还要靠后续的固色处理来提高其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叶片秋季变色期的呈色机理,以4种树木秋季变色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各树种在变色期叶色参数(L~*、a~*、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可溶性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叶色参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在秋季整个叶色变化过程中4个树种叶片呈现不断变红的趋势,主要是由可溶性糖不断积累促进花色素苷合成,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之比不断上升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以饱和蒸汽为保护介质,分别在热处理温度为180、195、210℃,热处理时间为40、100、160 min的条件下对赛黑桦木材进行缺氧高温改性处理,探讨改性处理工艺对赛黑桦材色空间分布以及光泽度的影响。采用CR-410色差测定仪和MG-268Plus光泽度测定仪对色空间参数L*、a*、b*和光泽度参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赛黑桦试件的明度值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降低,色差△E*增大,经180、195、210℃热处理的赛黑桦材色上可满足制作仿红木制品;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赛黑桦表面光泽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薄木拼花主要利用不同树种、颜色、纹理等的薄木,采用拼接或镶嵌工艺,按设计图形要求,拼接成一定图案并使之粘贴于基材之上[1~3].采用拼接或镶嵌工艺生产复杂图案时,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如操作不当,易造成叠层或离缝现象,对制品质量造成影响.在采用拼花或镶嵌工艺完成设计图案后,需对其进行涂饰加工.笔者所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薄木叠层拼花工艺,采用经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处理的各种颜色、纹理的浸渍薄木按照设计要求,加工成相应图形,直接按设计图案要求贴附到三聚氰胺浸渍薄木贴附层上后,与基材组合,按一定的工艺要求一次热压成型,制成叠层拼花制品或片材.所压制出的制品或片材表面无需再进行涂饰处理,制品薄木图案清晰,立体感强.利用薄木替代装饰纸,薄木通过浸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备成三聚氰胺浸渍薄木.三聚氰胺浸渍薄木直接粘贴于基材上,在体现薄木的天然质感的同时,又保留了三聚氰胺浸渍纸的耐磨、耐热等优点.薄木与装饰纸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不均匀性,薄木的横纹抗拉强度低,在浸渍和贴面操作时易损坏,贴面后表面易产生龟裂,特别是贴面温度高时,所产生的缺陷越明显等缺点.因此,采用常规浸渍纸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不能满足浸渍薄木的要求,浸渍薄木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应具有一定的韧性,低温、低压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固化速度适中等特点.采用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薄木,能够满足薄木浸渍要求;浸渍薄木适应叠花制品对低温、低压贴面工艺要求[4,5].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薄木叠层拼花工艺可用于地板、人造板、工艺品、家具等的表面装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薄木激光切割叠层拼花制品工艺"已于2011年11月11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受理,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354826.4,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相似文献   

17.
20种红木类木材颜色和光泽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红木类木材表面的视觉特性的分布特征,测量了20种红木类木材颜色L*a*b*色空间物理量、平行于木材纹理方向的光泽度(GZL)和垂直于木材纹理方向的光泽度(GZT),建立了L*a*b*三维空间坐标系,并对20种红木类木材进行聚类分析,深入剖析了20种红木类木材视觉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种红木类木材的明度值普遍较低,基本属于偏暗红色和红褐色的色调范围,根据聚类分析,乌木类、条纹乌木、黑酸枝类木材归为第一大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和红酸枝类木材归为第二大类;平行于木材纹理方向的光泽度值比垂直于纹理方向的光泽度值大,红木类木材的表面光泽度比普通木材高;明度L*、色调H都与红绿色品指数a*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黄蓝色品指数b*呈正相关,色饱和度C与黄蓝色品指数b*呈显著的正相关。试验结果为红木类木材制品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b*颜色空间对木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a*b*均匀颜色空间具有等距性和色差高分辨力的特点,非常适合色差较小情况下的颜色测量和比较.木材材色分布范围较窄,利用L*a*b*颜色空间中的颜色特征表示木材表面颜色,有利于木材材色之间的比较和划分.基于L*a*b*颜色空间,提取了东北常见五种树种木材图像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了满意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杨木单板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和活性染料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并对染色处理后的杨木单板进行水洗处理;比较水洗处理前后两种染料染色单板的色差值发现,活性染料染色单板的颜色水洗牢固性能远优于酸性染料染色单板,从而肯定了活性染料应用于木材染色技术的优势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气体,于160、180、200、220℃分别对圆盘豆木材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圆盘豆木材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木材明度L*下降,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不明显,黄蓝色品指数b*下降,色差△E*增大,木材表面颜色加深,并且木材径面色差值大于弦面及横截面色差值,表面色差值大于其内部色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