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苏石斛(Dendrobiumbrymerianum f.)为我国原生种,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苏石斛的唇瓣有很长的流苏(图1),花金黄色,观赏价值极高,多生于海拔1100~19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我国云南是其主要分布中心.组织培养可快速获得大量种苗,成苗快而整齐,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前景.建立长苏石斛离体培养和再生体系将为长苏石斛进一步的生理、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苏石斛(Dendrobium brymerianum f.)为我国原生种,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苏石斛的唇瓣有很长的流苏(图1),花金黄色,观赏价值极高,多生干海拔1100~19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我国云南是其主要分布中心。组织培养可快速获得大量种苗,成苗快而整齐,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前景。建立长苏石斛离体培养和再生体系将为长苏石斛进一步的生理、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1,(9)
为保护与利用曲茎石斛野生资源,以自然授粉的曲茎石斛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曲茎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特性,探索基本培养基与外源添加物组合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萌发培养基质。结果表明,曲茎石斛种子萌发经历吸胀阶段、原球茎形成阶段、叶形成阶段和生根阶段等4个阶段。曲茎石斛在以1/2 N_6为基本培养基,马铃薯泥为外源添加物时萌发率最高,可达98.8%,且萌发速度最快,14 d内即可开始萌发,84 d后成苗。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曲茎石斛的保育和离体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 要:水仙离体培养及其再生技术在水仙品种改良、种质资源保存与繁殖、遗传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仙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包括水仙营养器官培养、生殖器官培养、体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对水仙离体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下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组织培养建立乌菜离体再生体系,可使优良珍贵育种材料得到保存,并能为其快速繁殖提供有效途径。本研究以4种不同基因型乌菜为材料,从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基因型及无菌苗苗龄等方面,对影响乌菜不定芽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7-1基因型乌菜5 d苗龄的带柄子叶外植体,在以MS为基本培养基(3%蔗糖+0.8%琼脂)添加4 mg/L 6-BA与0.5 mg/Lα-NAA的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不定芽诱导率可达85.56%。本研究对影响乌菜植株再生的多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离体再生技术体系,为乌菜育种研究及其他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效获取无菌莲胚外植体的消毒体系,了解不同种源地莲的离体培养生长差异,为今后构建莲的优良离体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可靠的材料和评估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植物保护混合剂(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PPM)预培养法确定适宜的莲子消毒体系和无菌莲胚获取方式;在此基础上获得国内外9个种源地莲的成熟胚离体培养幼苗,通过观测其在不同培养时期的形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离体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研究发现,莲子比较理想的消毒体系为75%酒精消毒30 s + 2% PPM消毒2 h + 0.05% PPM浸泡催芽3~5天。其中,8个参试种源地莲的离体生长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后期,表现在展开叶数、茎节长度和粗度、根数及侧芽数等指标上。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越南莲和泰国莲的生长势最好、繁殖率较高。使用PPM浸泡成熟莲子进行预培养以获取无菌莲胚的方式,克服了以往莲子消毒不理想的技术难题。热带、亚热带分布的越南莲和泰国莲的离体无性系生长势强,是构建莲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良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银白杨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通过对离体再生体系中银白杨无菌苗的获得、生芽培养基激素组合及诱导出芽、生根培养基激素组合及诱导生根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影响银白杨植株再生的最主要因素是激素浓度和类型,其次是培养基种类和外植体类型;最利于银白杨再生植株的培养基条件为:芽增殖培养基以MS 6-BA1.0mg/L NAA0.3mg/L IBA0.6mg/L为宜,生根培养基以1/2MS NAA0.05mg/L IBA0.2mg/L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姜薯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以姜薯的侧枝茎节为外植体,对影响植株离体再生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消毒30s,结合0.1%升汞(加数滴吐温-20)浸泡11min;最佳初代芽诱导培养基为MS+0.8mg/L 6-BA+0.1mg/L NAA,诱导率达80.0%;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2mg/L 6-BA,增殖系数达2.15;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 NAA+0.2mg/L IBA+0.3g/L AC,培养30、50d后生根率分别达84.4%和98.9%;试管苗移栽于基质(珍珠岩:椰糠=1:1)后的成活率达80.0%以上;组培苗种植于大田,生长健壮,成功结薯。以侧枝茎节为外植体,经腋芽增殖,建立了姜薯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为姜薯的良种快繁、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670-3678
菊花是全球最重要的鲜切花之一,建立高效的菊花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菊花‘Sei Hillary’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炼苗期光照条件、六种再生培养基配方、超低温保存方法、母株感染病害情况对超低温保存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上述参数均显著影响茎尖超低温保存效率,组织切片观察揭示了超低温保存方法影响再生效率的原因。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菊花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主要技术步骤包括:健康试管苗在16 h的光周期下4℃炼苗6周、切取携带3~4片叶原基的茎尖(1.5 mm),利用小滴玻璃化法进行超低温保存,快速解冻后于添加0.05 mg/L GA3的1/2Knop培养基上再生培养。该体系可获得85.5%成活率和53.7%的再生率,为菊花种质资源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长期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适合甜叶菊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的方法,以甜叶菊无菌苗为材料,研究蔗糖、多效唑、培养温度等3个因素对甜叶菊无菌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对保存后材料生根继代培养,进而运用生化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保存材料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MS+1.0 mg/L 6-BA+0.2 mg/L NAA+琼脂5.0 g/L基础保存培养基和1 000 Lx、12 h/d的培养条件下,30 g/L蔗糖、2.0 mg/L多效唑以及培养温度为10℃~15℃时,能有效抑制甜叶菊无菌苗生长、延长其保存时间,保存12个月试管苗存活率为70.4%~78.5%;离体生根后再生苗生长旺盛,形态正常,其过氧化物酶酶谱和SRAP分子标记扩增图谱与对照苗无明显差异,遗传性稳定。本研究结果为延缓甜叶菊种苗生长、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菜下胚轴高频率植株再生因素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王景雪  孙毅 《作物学报》1997,23(3):376-379
有关油菜的组织培养已有许多报道,但多局限于采用不同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对于影响外植体高频率再生的诸因素未作系统分析。在油菜的基因转化中外植体的来源和再生方式都直接影响着转化效果。根据Mukhopadlyay(1992)等人和Radke(1992)的工作,下胚轴是较好的外植体来源,而直接成苗的再生方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种质的遗传特性。我们对芥菜型油菜下胚轴高频率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油菜基因转化工作中高效外植体再生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卢新雄研究员、辛霞副研究员、刘旭院士共同完成。是国内外首部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方面的专著,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可为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设施建设提供指导,也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农林师范院  相似文献   

13.
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及指纹图谱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鉴别石斛属植物不同种质,区分石斛伪品劣品,笔者综述了传统的形态学与显微鉴定、细胞学、孢粉学以及指纹图谱技术(化学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在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发现指纹图谱技术对石斛属植物的种源和道地性鉴定以及石斛类药材质量控制十分有效,但指纹图谱标准和评价体系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在野生石斛资源的评价与合理利用、指纹图谱与药理作用相关性、遗传改良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茄子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茄子高效再生体系,本试验以7份茄子材料的无菌苗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以及不同基因型对茄子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的再生效果优于下胚轴;下胚轴形态学上端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形态学下端,下胚轴形态学上端出芽率为46%,出芽系数为1~3,下胚轴形态学下端出芽率为0;7份茄子子叶的最优愈伤和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均为MS+2 mg/L ZT+0.1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出愈率和出芽率均为100%;最优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7 g/L琼脂,伸长率可达93%;7份材料中,徐州长茄和成都墨茄子叶的再生频率较高,分别为0.93和0.73。本研究获得了较高的茄子再生频率,成苗迅速,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茄子种质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齿瓣石斛多倍体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集云南野生齿瓣石斛(Dendyobium devonianum)果实,在种子无菌萌发和组培快繁的基础上,利用前期研究形成的试管苗,用倍性育种技术,在短期内培育出多倍体植株,阶段性实验结果显示,多倍体石斛在形态上、气孔直径上以及染色体数目上有明显的改变,此研究将为我国兰花育种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药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是常用的中药,使用广泛,安徽是半夏的道地产区之一,但由于过度采集,其野生资源日渐匮乏,为了保持野生资源的持续性发展,物种的保护刻不容缓。我们的研究就是以安徽半夏"三珍"之一的颖半夏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颖半夏种质胚性愈伤的离体保存方法,以颖半夏胚性愈伤为材料,考察植物生长调节剂、温度、大量元素及蔗糖对胚性愈伤保存时间、保存材料再生苗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培养室温度10℃、光照度1 500 Lx、每日光照时间12 h的环境下,颖半夏胚性愈伤在培养基1/2 MS+Sucrose 40.0 g/L+CCC 0.1 g/L+ABA 1.0 mg/L+PP3332.0 mg/L中保存9个月,存活率超过70%,保存材料再生苗形态学、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与正常继代苗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实现了道地中药颖半夏种质胚性愈伤的中期离体保存,为颖半夏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正《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原理与技术》主要阐述了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含义与范畴,系统介绍了种质库、种质圃、离体库等保存方式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的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植株、块根、块茎、茎尖、休眠芽、花粉等保存载体的寿命延长机制、活力丧失机制和遗传  相似文献   

18.
法国棉花及纺织纤维研究所(IRCT)基因库是世界上棉花种质资源较丰富的基因库之一。1978年以来,该所研究人员在亚、非、中南美及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大量野生棉和半野生棉;并系统研究了野生棉利用问题。他们利用自己创造的三元杂种,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在非洲推广面积较大。该所棉花种质的繁殖与保存较有成效,并对种质材料的分析、测试以及信息储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并对茄子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迄今已利用茄子幼苗子叶、胚轴、叶片、胚、茎等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是茄子离体再生研究最多的一个领域。其再生的关键取决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等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再生能力差异很大,也影响再生的途径。原生质体是比较理想的进行遗传操作的受体,所以在其来源、培养液组成和成苗途径方面都有研究。花药和小孢子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节省获得纯系的时间,并有利于获得重组家系,为生产商用F1杂种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幼苗外植体器官再生、花粉(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和小孢子培养已成功地建立了茄子受体再生系统。茄子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现有品质和创新种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杆菌介化法是茄子转基因常用方法,已在外植体选择及再生、选择压筛选、农杆菌株系和转化浓度、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等影响因子方面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茄子抗虫和单性结实基因工程方面并分别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其他领域如抗病、抗逆等方面应用还很不足。因此作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于:目的基因的标记与克隆、高效受体再生系统的探索、更有效遗传转化方法的应用、扩大遗传转化范围,以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对贵州、云南、四川等我国石斛分布主产区进行了资源调查和采集,省内主要包括兴义、三都、独山、望谟、赤水以及铜仁等地区,历时20多天,行程5000多公里,共引种保存的石斛属种质资源种源150个,种质资源1000余份,其中铁皮石斛600余份,引种保存石斛属植物64种,其中贵州分布的石斛属植物2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