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业机械》2013,(6):56
陕西省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现了向"市场主渠道"的转轨,多种粮食经营主体参与的粮食流通格局已经形成,适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建立。通过兼并重组,组建新企业328户,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240户。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连续4年实现全省盈利,盈利水平位居全国粮食产销平衡省份前列。过去5年,陕西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  相似文献   

2.
基本农田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治,对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部分基本农田低产低效、基本农田布局零星、分散、布局不合理问题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以河南省扶沟县某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的设计流程,以及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公布八项农业政策一、实行粮食分级管理,建立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调控体系。国务院将主要负责中央级储备粮和粮食进出口调剂,解决全国的总量平衡。二、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做好粮食的产销衔接。三、建立粮食风险调节基金,实施粮食...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总要求,促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布局调整与优化。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为例,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出发,选取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核密度分析等工具,对第十师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了合理性评价研究及空间布局分析。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性指数在51.20~99.40之间,平均值为81.36,合理性指数较高,但部分与第十师国土空间规划有冲突;空间布局整体呈“东密西疏”分布,局部呈“中间密四周疏”分布,核心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斑块聚落密度在20~25个/hm2。依据评价结果,将第十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为优先保留区、稳定保持区、整治加强区、保留发展区及缩减调出区,将优先保留区和稳定保持区用作区域发展的“保命田”,整治加强区要补齐利用短板,提高永久基本农田整体优势,保留发展区要依托整治手段,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的基本要求,而缩减调出区多为分布零散的边缘化耕地,不宜继续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应予以调出。  相似文献   

5.
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永久基本农田概念、内涵和划定要求,提出了县域永久基本农田的定量评价模型与划定方法,并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进行示范验证。定量评价模型包括自然禀赋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区位条件4方面12个指标,并在改进连片度和田间道路密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定州市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型(≥76.00)、重点保护型(68.91~76.00)、适宜调控型(60.00~68.91)和后备整治型(0~60.00)4种类型,其中:优先保护型(28 389.22 hm~2)集中分布在城区及镇政府周边,是定州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重点保护型(39 084.13 hm~2)主要分布在庞村镇、大鹿庄乡、杨家庄乡等,是永久基本农田的重点建设区域;适宜调控型(16 831.95 hm~2)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砖路镇、赵村镇、西城区等,未来通过差别化土地整治再适当调为永久基本农田;后备整治型(5 126.82 hm~2)零散分布在西城区、北城区、息冢镇等,目前不适宜划作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果可为定州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相关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本农田整备区是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提出的一个概念,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更加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治区已确定的基础上,基于C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选取坡度、连片性、海拔、表层土壤质地等指标建立一般农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指标体系,通过理想点法对研究区一般农田进行排序,将排序结果中名次靠前的一般农田优先划人基本农田整备区,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土地整治区范围,实现基本农田整备区的划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TOPSIS算法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优质耕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优质耕地的重要手段。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的重要需求。以河北省清河县为研究区,立足于我国永久基本农田相关制度,借鉴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考虑耕地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和建设水平等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并引入TOPSIS算法对耕地综合情况进行分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永久保护区域、调整建设区域和重点整治区域的耕地由优到劣,整体上质量较为优越,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其中部分耕地需经过重点整治方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后备调控区域的耕地质量较差,地形起伏较大,耕作难度较高,投入产出比低,不宜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本文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引入TOPSIS算法对耕地优劣进行排序,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  相似文献   

9.
浮永梅 《农业工程》2021,11(3):148-152
陕西省是猕猴桃生产大省,但是猕猴桃产销过程中存在消费信任危机、信息不对称和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区块链具备信息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和公开共享等特点,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陕西省猕猴桃产销体系,在促进猕猴桃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用科技解决农业发展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产销趋势预测有关方面对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产销趋势预测如下:1玉米市场依然看好我国1994年玉米产量约为9450万t.预计1995年消费量将达到9950万t.近几年,我国对玉米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饲料、化工、医药、酿造等行业的消费量呈持续...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基本农田的种植效益。在介绍高标准基本农田构成的基础上,以某区域土地规划与农田建设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该区域耕地面积5924.38hm2,大部分基本农田有效土层厚度分值80-100分,占比84%,分布较为广泛。基本农田差异明显,平均潜力分值72.28分,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为此因地制宜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土壤的改良,强化田块综合整理,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耕地与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是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以人地矛盾突出、城乡差距明显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产量从2000年开始有所增加,人均粮食与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同质性;从2000年开始,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粮食出现缺口,耕地压力比较明显,这说明重庆市有从粮食产销平衡区转向销入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微讨论     
正关键词:三轮低速载货汽车异地办证@陕西为何四川和湖北可以给三轮低速载货汽车(三轮农用车)上户挂拖拉机牌照。@甘肃地方政策@陕西这两省周边的省份农民去这两省买三轮车挂拖拉机牌然后回到本省用,本省农机监理没法管,本省又不允许这样操作。@云南这无法监管,能叫外籍拖拉机吗?@陕西前些天,浙江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司机所持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粮油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粮油产业发展既有追求质量提升的远虑,又有在短期内保证粮油产量的近忧。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产业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更是习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最新指示。课题组围绕新发展理念,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中国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从安全保障、结构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和经济发展水平4个维度,运用熵值法综合测度我国31个省(市、区)在2020年的粮油产业发展状况。结果显示:1)我国粮油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以及产销平衡区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2)我国粮油产业发展尚处于从追求高质量发展迈向追求更高水平发展的阶段;3)我国粮油产业在安全保障、结构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经济发展水平上仍存在较大问题。由此,课题组建议应打造更高水平的粮食主产区,提高粮食主销区的粮食自给率,优化产销平衡区的粮食生产资源。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公布八项农业政策一、实行粮食分级管理;建立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调控体系。国务院将主要负责中央级储备粮食进出口调剂。二、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做好粮食的产销衔接。三、建立粮食风险调节基金,实施粮食保护制度。对国家定购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1%水平上显著,在区域分布上,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依旧存在正向影响,且依次在1%、10%以及5%水平上显著。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受到资源禀赋等条件限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有限,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今年开春以来,永州市冷水滩区党委政府把发展粮食生产、制止耕地抛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行政手段推动、落实政策调动、培育大户带动、服务保障促动”、多管齐下制止耕地抛荒。区农机局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紧急行动,协助乡镇政府组织9台中型拖拉机旋耕机和200余台耕整机对抛荒耕地进行复耕。确保基本农田尽量种植双季稻,对非基本农田、高岸田、水淹田因地制宜种植水稻、旱粮或终济作物,  相似文献   

19.
“陕西农业科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编辑的刊物,它着重刊载陕西省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及群众的试验、研究成果及创造发明;结合生产季节,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经验;报导各地农业科学工作动态;反映当前生产上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陕西农业科学”的内容包括有关粮食、棉花、油料、园艺、绿肥作物、土壤、肥料、耕作、农机具、植物保护、农业经济、农业气象、畜牧、兽医、林业、蚕桑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文稿。“陕西农业科学”每月10日出版,每期  相似文献   

20.
刘辉 《农业工程》2017,7(5):151-153
结合陕西省礼泉县苹果生产和市场现状,基于SWOT分析法研究陕西礼泉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礼泉苹果产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陕西礼泉苹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对策。主要从品牌形象化、种植规模化、产品多元化和营销战略化4个方面提高苹果质量,以此来保持陕西礼泉苹果产业具有长期持续的竞争力,重塑陕西礼泉苹果形象,提升陕西苹果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