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超级稻育种及示范推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多年研究攻关,在“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先后育成桂农占、玉香油占、金超1号和丰美占等一批达标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介绍了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及其在广东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广东省超级稻的发展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4月7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首批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今年在12个省、直辖市启动。财政部、农业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超级稻示范推广专家组成员、全国12个水稻主产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讲话时强调,加强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农业部继农业科技入户行动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部署。要按照“加快一期推广、深化二期研究、探索三期目标”的工作思路,扩大现有超级稻品种的应用规模,加快推广速度,真正使超级稻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科技》2006,(3):57-58
今年广东将重点加快超级稻新品种示范以及相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计划在上年6个国家超级稻实施县(市)的基础上,增加廉江、阳春、恩平、新兴、揭东、饶平、澄海、海丰、紫金、五华、佛冈和乐昌等12个示范县(市),争取全省超级稻核心区示范面积达0.6~1万亩,示范片面积超过3~5万亩,推广面积超过550万亩。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漳浦县2005年被确定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水稻)示范县,开始超级稻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在此基础上,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承担农业部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水稻区域目标产量技术规范与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研究任务。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超级稻推广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制约超级稻推广的主要因素,研究进一步加快推广应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句话新闻     
1.我国从今年开始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程,将在广东等12个省(市)以及农垦系统的72个县(场)率先启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6.
从农业部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从今年开始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程,将在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重庆、吉林、辽宁12个省(市)以及农垦系统的72个县(场)率先启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力争今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6 000万亩.据专家测算,如果超级稻年推广面积达到6 000万亩,每亩增产60千克左右,水稻总产预计可以增加130亿斤左右.  相似文献   

7.
落实农业部《2008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进一步做好超级稻高产示范,确保超级稻生产技术到位,扩大超级稻示范推广效应,发挥超级稻的增产增效作用。5月12 ̄13日,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厅在杭州联合举办长江下游稻区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研讨会。来自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参加超级稻研究项目负责人,浙江省农作局、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从事超级稻推广的主要技术人  相似文献   

8.
梅州市是广东的"农业大市",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只能保证基本自供自足,随着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因素不稳定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等影响,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增大.梅州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超级稻生产,示范推广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增加粮食总产,不断提升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9.
<正>超级稻是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农业部从2006年起就正式启动超级稻发展"6236"工程,加大了对超级稻选育、加工、推广的工作力度,特别对完善超级稻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体系,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06年开始引进、种植超级稻新品种,并对其综合配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的超级稻品种、配套技术及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超级稻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程晓冬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0):28-29,36
安徽省自2005年实施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以来,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规范实施,圆满完成项目计划,近年来超级稻新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增产增效成效显著。该文介绍了安徽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成效及主要措施,针对超级稻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技推广》2005,(4):26-27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农业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发出了《关于做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农科教发〔2005〕2号),要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加强超级稻示范推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做好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工作,发挥超级稻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作用,从本期起,我刊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共同开办“超级稻示范推广”专版,重点介绍我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情况、超级稻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超级稻品种选用与栽培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和技术,希望广大读者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把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的技术、经验和问题反馈给我们,共同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和技术进步,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被誉为继矮化育种和杂交稻问世以后水稻生产的又一次绿色革命。以超级杂交水稻为主导的超级稻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使水稻单产大幅提高,并不断创造出新的纪录。近几年福鼎市超级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不断提高,并向高产、优质、高效方  相似文献   

13.
《广东农业科学》2006,(9):46-46
桂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并作为广东省实施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的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14.
当前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情况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为掌握超级稻生产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指导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农业部超级稻专家于7月25日至8月10日,对承担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的12个省、直辖市的23个项目县(市)开展了超级稻生产技术指导和调研活动。初步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6月30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全面总结近10年来超级稻发展取得的成效与经验,部署落实2015年超级稻示范推广的目标任务。全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人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委)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观摩了醴陵市超级稻示范现场,听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三期工程启动,计划于2010年达标,实现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2007年全国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约为8000万亩,比2006年增加1000多万亩,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斌  丁金海  刘立中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19-121,92
通过近6年来超级稻示范推广种植实践,找出了部分田块超级稻生产水平不高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十一五”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全局,大力示范、推广应用适宜我市种植的超级稻组合要与“五良”配套生产结合对策措施,全面提升超级稻生产能力和扭转生产水平不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5):766-768
(1996-2006)1996年4月沈阳农业大学杨守仁教授写信给钱学森院士并国务院,建议开展中国超级稻研究,国务院领导批示并责成农业部立即组织专家论证。6月农业部在沈阳农业大学主持召开“中国超级稻研讨论证会”,决定立项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超级稻研究”序幕。10月农业部印发“新世纪农业曙光计划”《中国超级稻育种-背景、现状和发展》画册,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超级稻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示范推广计划,并确定了2000年达到10.5t·hm-2,2005年达到12t·hm-2,2010年达到13.5t·hm-2的“三期目标”。1997年4月农业部在…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近几年示范推广超级稻的实际,对超级稻推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4项对策措施,即适当降低单产指标,优化选育目标;加强超级稻示范工作;加强行业自律,规范验收行为;重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宣传与示范。  相似文献   

20.
政法要览     
《农家致富》2005,(9):45-45
国家推广示范超级稻4月7日,农业部召开全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今年超级稻示范推广范围涉及全国12个省市的72个县(场),每个县(场)将建立核心区和示范区1~2个,辐射面积万卣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