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兰山紫蘑菇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贺兰山紫蘑菇为材料,采用纤维素酶酶法提取多糖,并经离子交换纤维素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其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以明确贺兰山紫蘑菇的多糖组份和纯化方法。结果表明:贺兰山紫蘑菇多糖含有Ⅰ和Ⅱ2个组分,纯化后二组分均不合有核酸和蛋白质,此方法适宜该蘑菇多糖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依据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贺兰山紫蘑菇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贺兰山紫蘑菇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总糖、蛋白质、多种矿质元素以及17种游离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纯天然营养保健品,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紫蘑菇是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境内贺兰山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以贺兰山紫蘑菇的主要代表种—紫色丝膜菌(Cortinarius purpurascens)为材料,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色丝膜菌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的活性最好,在0.5 mg/mL的浓度下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88.3%和96.8%;紫色丝膜菌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可显著保护自由基诱导的DNA断裂;在0.05 mg/mL时对叔丁基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有极显著降低作用,在0.15mg/mL时可将细胞内升高的活性氧降低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的主要食用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刚 《中国食用菌》1992,11(1):26-26
贺兰山位于祖国的西北部,约北纬37°08′—39°30′,东经105°31′—106°48′,是一座稍偏东北—西南走向的孤山。海拨1600—3556米,具北温带一般的气候、植被特征,雨量集中于7月中旬至九月上旬,昼夜温差大。植被以青海云杉林、油松林以小面积的油松、山杨混交林为主。贺兰山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同时也为大型真菌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1986年8月至9月作者对贸兰山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204号。经研究鉴定食用菌近60种,其中“贺兰山紫蘑菇”以其个体硕大、味道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紫色丝膜菌的分布及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紫色丝膜菌的分布及生态研究贺永喜(宁夏银川市食用菌研究所750011)紫色丝膜菌(Cortinariuspurpurascens),贺兰山四周的人们称之为紫蘑菇,属菌根菌,肉厚质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银川、石嘴山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乌海人民...  相似文献   

6.
巴西蘑菇的食疗价值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1 巴西蘑菇的来由 巴西蘑菇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的真菌 ,又名柏氏蘑菇、姬松茸 ,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原分布于北美南部和南美北部等地 ,特别是离巴西首都圣保罗郊外 2 0 0km的一处山地 ,当地居民长寿 ,癌症以及成人病发生率极低 ,据说与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食用这种蘑菇有关 ,巴西蘑菇也因此而得名。当时因其对环境要求严格 ,栽培非常困难 ,收获量少 ,而显得非常珍贵。 1965年 ,日本菌蕈学家岩出亥之助对这种无名蘑菇进行菌种分离和培养试验 ,1967年由比利时的海漫曼博士鉴定为新种 ,并命名为A garicusb…  相似文献   

7.
从采集自内蒙古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下的紫蘑子实体中分离获得纯培养菌丝体,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研究了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温度和pH,并结合其菌根菌特性,进一步考察了宿主植物青海云杉根、枝、针叶浸提物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rtinarius sp.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采集于加拿大的Cortinarius rufoolivaceus(GenBank登录号为FJ039645)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结合其形态学特征,确定该菌株为丝膜菌属(Cortinarius sp.)真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pH为5.5~6.0;合适浓度的青海云杉枝及针叶浸提物对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丝干质量最大分别达到(8.62±0.27)mg和(6.93±0.27)m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85%和17.26%。  相似文献   

8.
紫顶子银盘的学名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顶子银盘是山西管涔山当地山民传统食用的野生蘑菇之一,但紫顶子银盘没有对应的学术名称,本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和ITS分析,证实紫顶子银盘的学名为烟云杯伞(Clitocybe nebularis)。  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技术对43个贺兰山紫蘑菇(Cortinarius)属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7条RAPD随机引物中,有7条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利用筛选出的7条引物进行RAPD扩增,共得到79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68条多态性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86.1%;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3水平时,供试的43个菌株被分为紫红丝膜菌(C.rufo-olivaceus)和蓝丝膜菌((C.caerulescens)两个组群,同时紫红丝膜菌种内41个样品间的差异较显著,其中种内最大相似系数为0.956,最小相似系数为0.515;在相似性系数为0.68时,可将紫红丝膜菌的41个样品分为7类。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紫蘑菇菌株并分析种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双孢菇在生物分类学上隶属于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俗称洋蘑菇,简称蘑菇.双孢菇质地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无污染,为绿色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及、产量最大的菇种之一,2796双孢菇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高产,优质、高效食用菌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其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在市场上售价4~6元/kg,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东麓运用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不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而且能够以菌草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将适合该区域特点的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可供西部同类地区发展菌草业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株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鉴定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该蘑菇的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18S和ITS片段的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从而对该蘑菇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野生真菌属于白桩菇属Leucopaxillus。另外,通过优化的MS平板培养基避光培养,在MS平板培养基上有原基形成,为日后对该菌种的驯化与栽培提供材料,为其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其ITS序列已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KY173356。  相似文献   

13.
韩进业  陶国锋  温云 《食用菌》2001,23(4):12-13
口蘑是张家口以北地区多种美味食用蘑菇的通称,与真菌分类学概念中的口蘑科Tricholo motaceae口蘑属 Genus Ticholoma Trchoioma Fr.Qnel.的几种美味口蘑,如:蒙古口蘑(又称口蘑,白蘑),大白桩蘑(又名青腿蘑、雷蘑),香杏丽蘑(又名虎皮香杏)有较大区别。因古城张家口曾经是河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草原所产蘑菇的商品集散地.对口蘑的命名,属商业界对商品的俗称;其中包括几个蘑菇科蘑菇属的大型菇种,分类学上与口蘑无关.但在口蘑产区和口蘑市场上也为上品口蘑,因其子实体开伞后菌…  相似文献   

14.
高秀宏  郝伟  李敏 《北方园艺》2019,(6):151-156
通过ITS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贺兰山紫蘑分离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比较了液体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分离到的8株菌均为丝膜菌属真菌,液体发酵菌丝体在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氨基酸、主要矿质元素(铁、钙、钾、磷、镁和锌)方面的营养价值优于或与子实体营养价值相当,可作为深度开发相关产品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新疆芦苇根蘑菇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新疆库尔勒博斯腾湖芦苇荡的蘑菇为研究材料,在进行初步鉴定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与获得的相关序列一起构建了蘑菇属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基于ITS序列对菌株的鉴定结果为绵毛蘑菇(Agaricus vaporarius)。  相似文献   

16.
王波 《中国食用菌》2002,21(1):37-37
在西藏地区高原草甸上采到一野生蘑菇 ,其鲜菇具有浓郁的松茸香味。根据其形态特征 ,鉴定为双孢蘑菇Agaricusbiporus (Lauge)Sing .。同时根据其单孢株栽培能结实的特性 ,也证明其为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7.
精准鉴定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重要前提。利用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四种木霉病害进行鉴定,结果证明它们分别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哈茨木霉T.harzianum、子座木霉T.stromaticum和钩状木霉T.hamatum,为今后精准鉴定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病害提供方法,同时也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这四种木霉病害的鉴定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舒筋散药用蘑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筋散是舒筋活血、追风散寒、补益肝肾的著名方剂,是山西十六特效成方之一。同名舒筋散有二:五台方舒筋散和太原方舒筋散。五台方舒筋散的蘑菇用量占处方用量75%,太原方舒筋散的蘑菇用量占处方用量99.8%。蘑菇是舒筋散的主药。为保证舒筋散疗效和用药安全,我们进行了舒筋散入药蘑菇考证和鉴定,发现其入药蘑菇达31种多,如此多的蘑菇品种组成复方,在中医药史上尚属罕见。考证鉴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疣孢霉在分类学上属半知菌丛梗孢科,是一种寄生性、致病性、传染性都很强的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残体、蝇类、人和喷水等途径传播扩散,为当前蘑菇生产危害性最大的病害之一。严重的年份感染面积达60%以上,我县每年蘑菇因受疣孢霉危害而造成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在目前,防治蘑菇疣孢霉尚无特效药剂,但根据几年来的试验和实践证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蘑菇  相似文献   

20.
以Atp6、ITS、Rpb2基因片段分别构建了蘑菇属中9个种[白蘑菇(Agaricus bisporus)、奶油蘑菇(棕色蘑菇)(A.bisporus)、(四孢)蘑菇(A.campestris)、大肥菇(A.bitorquis)、大紫蘑菇(A.auqustus)、野蘑菇(A.arvensis)、姬松茸(A.blazei)、酒色蘑菇(A.subrutilescens)、白林地蘑菇(A.silvicola)]20个菌株的分子遗传关系无根树。结果表明,ITS、Rpb2基因片段能够从某种程度对实验材料中的蘑菇种类进行区分;但Atp6基因片段因为进化较慢,其区分能力较差,不适于研究蘑菇属的遗传多样性。同时3个基因的联合分析较单一基因具有更好的分辨能力,所构建的亲缘关系树,可将9个种20个菌株划分为4个大的支系,进一步划分为7个明确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