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将搔菌后的蟹味菇栽培瓶分别置于蓝光、红光、绿光、绿蓝光、红绿光、红蓝光、红绿蓝光和黑暗环境进行培养,以工厂生产的蟹味菇为对照,测定单瓶子实体数量、产量以及菌盖直径和厚度、菌柄直径和长度,采用色度计测定菌盖和菌柄颜色(L*值、a*值、b*值、c*值),采用质构仪测定子实体硬度、黏附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和黏聚性。结果表明:黑暗处理的子实体数量最多,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绿蓝光、红绿光处理的产量较高,红光处理的较低。黑暗处理的菌盖厚度较小,红蓝光处理的较大。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小,CK和蓝光、红绿蓝光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大。CK和绿光、绿蓝光处理的菌柄直径较小,红光、黑暗处理的较大。CK的菌柄长度较短,黑暗处理的最长。绿蓝光处理的蟹味菇子实体商品性状和口感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蟹味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光质对番茄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对照)、红光、蓝光、紫光和红蓝(3︰1)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紫光明显抑制幼苗生长,红光抑制幼苗,尤其是其地下部的生长,红蓝组合光下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及壮苗指数最高;在紫光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最低,红蓝组合光下最高;红光和紫光下转化酶的活性较高;红、蓝、紫、红蓝组合光均显著提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红蓝组合光更明显,但红、蓝、紫光显著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红光显著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蓝、紫、红蓝组合光则显著提高了GS、GOGAT活性以及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之,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促进碳同化及总糖和淀粉积累,提高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袋料栽培形式,从不同配方的斜面培养基和菌包培养基、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管理几个方面,观测桦褐孔菌的发菌速度、菌丝特征及菌丝、菌核的形成条件。结果以白桦木屑玉米粉培养基(白桦木屑73%,玉米粉25%,砂糖1%,碳酸钙1%)优势明显,在黑暗条件下发菌速度快,色泽正常。菌包满袋后,常温培养20天,再将温度控制在24~26℃之间,培养20天,菌刺陆续长出,直至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杏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杏鲍菇原基形成最早、菇蕾形态最好,子实体菌盖较小,菌盖菌柄之间比例适宜;黄光、绿光、白光和蓝光处理子实体菌盖普遍偏大,蓝光效果尤为显著,菇体形态均表现为畸形;黑暗处理原基形成较大的疙瘩状不分化;说明光照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不同光质作用效果不同,红光为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阶段最适宜光质。  相似文献   

9.
在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包后熟期,采用不同温度(30、35、40℃)和不同时间(24、48、72 h)对菌包进行高温胁迫,探索高温胁迫对黑木耳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胞外酶系活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24 h后,菌包后熟期菌丝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0、35、40℃胁迫48 h时,菌丝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72 h时,各高温胁迫处理组菌丝的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耳芽期和耳片期,对照和处理组耳芽和耳片中MDA含量差异不显著。抗氧化酶系方面,在不同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下,菌包后熟期菌丝和耳片期耳片的SOD活性不同处理变化趋势不同;随胁迫时间延长,耳芽期耳芽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菌包后熟期各处理间菌丝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在耳芽期,30、40℃胁迫24、48、72 h的处理,耳芽的CAT活性均高于对照;35℃胁迫24 h时,CAT活性最高,是对照的2.63倍;72 h时CAT活性为对照的54.34%;在耳片期,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耳片的CA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胞外酶系方面,菌...  相似文献   

10.
光质对小苍兰茎尖试管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车生泉  盛月英 《园艺学报》1997,24(3):269-273
以小苍兰茎尖为外植体,分别置于白光(400~690nm)、红光(590~690nm)、黄光(520~640nm)、蓝光(400~530nm)、绿光(500~590nm)和黑暗下培养,研究不同光质对小苍兰茎尖试管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下愈伤组织及芽的分化速度最快,芽的分化率和生物量最高,试管苗叶片数多、生长良好,但愈伤组织诱导率及根分化受到明显的抑制;红光下根的分化速度最快,根分化率及综合培养力最高;蓝光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叶绿素含量以及试管苗的干重/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绿光和黑暗对茎尖的分化与生长均有不利影响,试管苗出现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南方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栽培时接种后的菌袋在遮阳棚内的最佳摆放模式,在初始摆放模式为“一”字型条件下,测量“一”字型不翻堆(Ⅰ)、“一”字型翻堆(Ⅱ)、“#”字型不翻堆(Ⅲ)不同部位(顶层、中层和底层)菌袋内的温度和产量;测定20、25、30、35、40℃黑木耳菌丝在培养皿内的生长速度和与菌丝活力相关的代谢酶(漆酶和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Ⅰ、Ⅱ、Ⅲ的中层和底层菌袋日低温平均为30、28~31、24℃,菌袋间温度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平均单袋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Ⅰ、Ⅱ、Ⅲ;在30、35℃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酶活性较高;“一”字型不翻堆模式有助于维持发菌期间菌袋的温度稳定性,其菌丝活力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温度(17、20、23、26、29℃)和光质(红、白、蓝、黄)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出菇率、产量逐渐下降,菌盖直径逐渐减小,其中17℃时出菇率96%,平均每瓶子实体产量201.91 g,菌柄平均直径11.95 cm,商品性状最佳;在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颜色的光照显著影响白灵侧耳的出菇率、菇蕾数量、现蕾时间和菌柄长,其中白光处理的出菇率最高为93%,红光处理的出菇率最低为67%,黄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多,蓝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少,白光、蓝光和黑暗处理的现蕾时间均为8 d,红光处理的现蕾时间为最长为10 d。实验结果为工厂化生产中白灵侧耳生理成熟期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光质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将刺芹侧耳菌袋在出菇阶段置于红(A)、黄(B)、绿(C)、蓝(D)、白(E)光下照射,以黑暗条件为对照(CK)。结果表明:黄、绿、蓝、白光照射可缩短刺芹侧耳的生长周期,提高发育整齐程度,且蓝、白光处理的发育整齐度较好;蓝、白光处理的整菇长度(137.8 mm和147.4 mm)和菌柄长度(98.5 mm和107.7 mm)显著短于其它处理;绿、蓝、白光处理的菌柄较粗(最大直径54.8~60.8 mm,最小直径46.3~52.9 mm),但绿、白光处理的菌柄形态不匀称;黄、绿、蓝、白光处理的菌盖最大直径显著大于CK(黑暗)组,其中白光处理的菌盖最大直径最大,且生长后期约25%的菌盖长成畸形,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菌盖多为圆形,形状整齐;蓝光及白光照射使菌盖颜色变黑、变蓝;红光照射的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1.97%,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红、蓝光照射的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低于黄光和黑暗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时,根据子实体生长状态及时调控光照,将有利于生产出适应于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LED光质对蟹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培养室内采用LED灯管为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蟹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不仅影响予实体的生长高度。也影响生物量。白光和蓝光下蟹味菇的高度为5.5cm-6cm,黄光下为3cm~3.5cm,橙光下为2.5cm,红光下为2.5cm,绿光下1cm-5cm。不同光质条件下蟹味菇子实体的生物量差异显著,白光和蓝光条件下蟹味菇子实体的生物量最高,达到每瓶75g-80g,显著高于黄光、橙光、绿光和红光处理。白光和蓝光处理间,以及黄光、橙光、绿光和红光处理间在子实体生物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7,(6)
以桑枝为主要基料,替代棉子壳、杂木屑等栽培黑木耳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对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鲜耳产量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等的影响,得出最优培养配方。结果表明,适量的桑枝屑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的生长,提高黑木耳的质量、产量;桑枝屑87%,麸皮10%,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各1%的配方栽培黑木耳菌丝满袋期最短、菌丝长势良好、生物学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精确调制光质(红光、黄光、绿光、红蓝组合光和蓝光),对大棚内的黄瓜‘中农21’和‘中农27’,辣椒‘巨无霸5号’和‘镇研六号’,番茄‘荷兰红粉’和‘以色列虹丰’进行定时补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补光对3种蔬菜共6个品种幼苗生长影响显著且存在差异,总体认为,补充红光和红蓝光使幼苗茎粗、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以及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无补光处理),黄瓜‘中农21’、番茄和辣椒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提高。在蓝光处理下,辣椒‘巨无霸5号’壮苗指数和干样质量均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红光或黄光显著提高黄瓜、番茄‘以色列虹丰’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品种玫瑰红龙的成熟胚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及组合对组培不同阶段胚培养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LED光源比荧光灯光源有利于火龙果成熟胚的萌发出苗及幼苗的增殖和生根;LED红光(660nm)有利于火龙果幼苗增高,LED蓝光(450 nm)有利于幼苗增粗;LED红光/LED蓝光6∶4处理的效果最好,所培养苗木出苗和生根时间短,出苗率100.00%,增殖系数5.6,生根率100.00%,苗木高且粗壮,优于LED单色光处理和其他光源搭配,其次为LED红光/LED蓝光7∶3、5∶5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品种玫瑰红龙的成熟胚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及组合对组培不同阶段胚培养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LED光源比荧光灯光源有利于火龙果成熟胚的萌发出苗及幼苗的增殖和生根;LED红光(660nm)有利于火龙果幼苗增高,LED蓝光(450 nm)有利于幼苗增粗;LED红光/LED蓝光6∶4处理的效果最好,所培养苗木出苗和生根时间短,出苗率100.00%,增殖系数5.6,生根率100.00%,苗木高且粗壮,优于LED单色光处理和其他光源搭配,其次为LED红光/LED蓝光7∶3、5∶5处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光质补光对延迟栽培3年生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均提高了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蓝光和红光处理效果最好;红光和蓝光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而黄光和白光处理效果不及对照;黄光和蓝光处理明显提高果实花青苷含量,红光和(红+蓝)光处理效果不及对照。综合来看,对于延迟栽培巨峰葡萄的补光效果以蓝光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选用中原地区常用的4种不同规格的菌袋(塑料袋),在早秋季节,进行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菌袋规格不同,菌丝满袋时间也有差别;菌袋折径由小至大,由前期产量及总产量计算出的生物学效率均呈由高到低趋势,折径22 cm的菌袋,菌丝满袋时间最短,生物学效率最高;菌袋越大,发酵培养料或平菇菌丝越易感染杂菌;不同规格的菌袋,生产出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